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温下最能“耐” 他们是南京最可敬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4:20  现代快报

  

高温下最能“耐”他们是南京最可敬的人
送气工王家汝 快报记者 是钟寅 摄
高温下最能“耐”他们是南京最可敬的人
环卫工孙立芹就住在由楼梯过道改成的“屋子”里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高温下最能“耐”他们是南京最可敬的人
卸货工老李(左) 快报记者 是钟寅 摄
高温下最能“耐”他们是南京最可敬的人
送水工甘宗保 快报记者 顾元森 摄

  近日南京连发高温预警,火辣辣的太阳当空暴晒,有这样一群人,天气越热,他们越是忙碌。高温下,他们挥洒着汗水,为这个城市奉献着,工地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路上他们踩着送水车,河道里他们在清理漂浮物……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将会怎样?他们的生活现状怎样?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快报记者 顾元森 是钟寅 孙利侠 赵丹丹

  时间:上午10点

  河道清洁工王少红:

  再热也要撑下去

  清晨6点,王少红就骑着三轮车出门,这时天已大亮,从富贵山到岗子村一带,骑车大概20分钟。他来到河边,上了一条小船,每天他至少要在这条船上站8个小时。“总有人往河里扔垃圾,我们就负责把垃圾给捞起来,然后收集送到垃圾站去。”

  他尽量早点出门,是为了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下午3点以后他再划船在河里打捞一趟,一般要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王少红和妻子都在南京打工,住在单位提供的一间平房里,宿舍刚好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子,里面没有空调,只有一个旧的电风扇。“过去我在上海打工,工资高一些,可每个月房租也高,根本存不下钱。这个房子起码不要额外花钱,还是南京这份工作好。”他从安徽六安的老家来南京不久,老家靠着大别山区,他是和妻子结伴来南京的,他这份工作能有1200元的月薪,妻子打工也有1000多元,“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打工不容易,也得撑下去,太阳晒能忍,河水臭也能忍。”

  时间:中午12点

  卸货工老李:

  与人合扛4吨货

  “这一车货4吨,全是我们两个人卸。”昨天中午12点,在河西星雨华府的工地上,记者看到了老李,此时工地上大多数建筑工人正在吃饭,而老李和一个同事还在卸货。车上装着4吨腻子粉,每一袋重50公斤,老李的任务就是把货从车上搬下来,3个多小时前他们到达这个工地,忙活到中午车上还剩下18袋。再有二十分钟,他们的工作就能结束,这时老李已经忙得直喘粗气,他习惯用右手夹着袋子,左手扶住,T恤的右边磨得裂开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他头上还顶着一条湿毛巾,没多久就烤干,拿下来擦一把汗,毛巾又湿得能拧出水来。

  老李的老家在河南开封农村,在南京江宁的一家私人的建材厂打工,他每天清早和货车一起出门,一般干到中午回单位。有的时候,订货的人多,他下午还得再出来一趟,往往累得手软脚软。这份工作每月的薪水是1500元,单位能提供宿舍省下他不小一笔开支,“老板人不错,我的宿舍还有空调,回去还有绿豆汤喝。”

  中午12点半,老李终于把货卸完,可以回单位吃饭。街对面就有小饭店,老李没舍得下馆子,灌了几口凉水。

  时间:上午10点半

  环卫工杨守来:

  三个月瘦了20多斤

  昨天早上四点多,环卫工杨守来跟妻子李德真就起床了。四点半两人骑着电动车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杨守来负责岗子村到情侣园路段,李德真在新庄立交桥附近。两人清扫完一遍后,各自买了点吃的,又开始骑着电动车不停地巡扫。

  昨天上午10点多,一里多长的路,杨守来已经来回跑了不知多少次。11点钟,杨守来下班后跟妻子汇合,一起回家做点吃的。“到下午1点左右上班,还可以休息一下。”夫妻俩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小屋,月租金220元。房间就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只锅。

  杨守来是安徽阜阳人,今年48岁,3个月前在熟人介绍下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月薪1200元。去掉吃住费用,两人加起来一个月结余1600元左右。杨守来说,“这还是没算别的开销的情况下,好在是俩人,要是一个人打工的话,很难剩下钱。”杨守来说,3个月来,他已经从160多斤降到了140斤。

  时间:中午12点

  环卫工邓衍明:

  每天扫马路11小时

  昨天中午近12点,记者在河西乐山路路口,看到一名环卫工正在推着一辆环卫车往前走,他叫邓衍明,今年59岁,徐州人。邓衍明说自己刚刚清扫好马路,马上去吃中饭,“早上不到4点钟我就起床了,4点半开始干活,一直干到中午11点半。”老邓说,中午太阳太辣了,下午他2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干到6点钟。”老邓一个人负责乐山路700多米的路段,“每天要清扫两次,天天都是这样。”老邓有些无奈地说,“河西有不少工地,乐山路上经常有渣土车、大货车经过,路上经常有大量的泥土,有时很难清扫。”

  老邓的爱人和他一样,也在南京从事环卫工作,夫妻俩在奥体中心附近租了一间活动板房,每月的房租只有60元钱,面积只有10平方米,屋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和锅碗瓢盆,几乎没有他物,房子里没有空调。

  老邓称,老两口一个月能挣2000块左右,“还行吧。”

  时间:下午2点

  环卫工李素龙:

  感觉有火喷脸

  昨天下午两点,当头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在人皮肤上生疼。环卫工李素龙站在大太阳下,没遮没挡,拿着扫帚来回地扫,她眼睛微眯着,脸被晒得通红,嘴唇干得都开裂了。随后她把一个个的垃圾桶往车上拖,豆大的汗珠往脖子里流,用手一抹,就能甩出一手的汗。

  李素龙今年53岁,老家在盐城阜宁,掐指一算来南京26年了。现在她负责网巾市、香铺营一带的保洁,每天早上4点出门,干到9点,休息半小时,再一直干到中午,下午1点不到继续上工,一直做到傍晚5点多,丈夫在附近的物业公司做保洁员。李素龙热得受不了,有时候低头扫地,猛地抬头就觉得眼花,尤其是大中午,感觉有火往脸上喷。一天下来,衣服都跟长到肉里似的。

  李素龙的家是挨着围墙建成的一个小坯子房,只有4平方米左右,一张床,一张桌,就塞满了,一个很小的窗户还不通风。电是后接的,没有自来水,喝水洗澡都得拎上桶去隔壁的公厕取。家里有一部电扇,还是居民家淘汰下来的。

  时间:下午3点

  环卫工陈干夫妇:

  晒得脱皮

  下午3点,室外热浪滚滚,夫子庙新姚家巷一带,环卫工陈干弯着腰,拉着保洁车,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橘黄色厚厚的环卫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他头发像刚洗过的一样,汗水直滴到路面上。陈干的妻子孙立芹也是环卫工,拿着扫帚跟在后面,她头顶着一块毛巾,就露出了两只眼睛,脚背上除了拖鞋遮挡的地方,其他地方都黝黑了。“他身上都不能碰,跟着了火似的。”孙立芹心疼地说:“你瞧,胳膊晒得都脱皮了。”

  陈干夫妻是宿迁沭阳人,在夫子庙一带做环卫工已经有十几年了,夫妻二人包干了一大片,分工做保洁。没有地方住,居委会就腾出了一间小屋,用板隔了一块给他们住。一家四口人挤不下,陈干这些年就睡在居民楼的楼梯肚里,外面装个门就是家了。记者看到,楼梯肚里小得可怜,床的上方就是楼梯,稍不小心就撞了头,一台老式的电扇摇着头,噪音大得讲话都得大声点。“虽然热,累了也就睡得快了。”陈干说他早就习惯了。

  时间:上午11点半

  瓦工胡春兵:

  工棚热得像蒸笼

  昨天中午11点半,记者在江东中路一家工地的工棚外,见到了30岁的胡春兵,他额头上全是汗,手里捧着一个饭碗,白米饭上只有几块青菜。和胡春兵一样,靠着工棚墙边蹲着吃饭的还有一二十民工。“中午太热,从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工人都歇着,要不然大中午的,在太阳底下干活,人肯

  定吃不消的。”工人们解释。

  “我们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吃过早饭后就到工地上班,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11点,下午从1点干到6点。”胡春兵称自己是瓦工,每天工头先把活分派下去,工人们每天干活都要在10个小时左右。胡春兵说他没有休息日,一天的工钱100元,“扣掉每个月450元左右的伙食费,还能节余2000多块钱,还可以。”胡春兵语气平静。

  记者走进一间工棚,发现里面与室外几乎没有区别,工棚里热得像蒸笼,五六张双人床将工棚挤得满满当当。有的民工在床板上架了一个微风吊扇,“工地上有空调可以租给我们,不过一个月要交将近100块的使用费,摊到6个人身上,每个人一个月要出将近20块钱,我们舍不得。”胡春兵叹了一口气。

  时间:上午11点半

  木工老田:

  有病靠喝水休息

  老田是河西一工地上的木工,11点多跟老乡一起在食堂吃过饭,大伙坐在床上聊天,他则躺在了工地宿舍的床上。老乡同情地说,“他热得晕倒了,肚子也不舒服,上午就请假了。”老田今年40多岁,安徽人,前几天跟同伴从浙江慈溪一个工地上过来的。

  老田说这个工地上瓦工的工作时间是上午6点到11点,下午1点到6点。虽然中间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还是热得受不了。老田他们的宿舍有十多平方米,放了八张上下铺的床,有两张床放东西。六张床只有一张上面铺了席子,老田和旁边的老乡铺的是被褥,别的三个人直接睡在床板上。一名五六十岁的民工说,“我们现在每月就发一点生活费,一天吃饭花个十几块还吃不饱,哪还舍得买席子?”

  老田没有去医院检查,“一去,起码得花一百多吧,就在这喝点水,休息一下应该就好了。”

  时间:下午1点

  空调工陈兵:

  一单未完又来一单

  昨天中午11点多,陈兵正在西康路附近修空调,还没修好就接到下一个任务。12点左右,陈兵刚在路边吃点东西,老板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新街口那边催得急,得赶紧过去。陈兵骑上助力车飞快赶到了新街口一处办公大楼的27层。“你可来了,今天热死了。”刚走进办公室,报修的周小姐满头大汗地把他带到了空调旁边。

  陈兵拆开空调,很快检查出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柜机里面的控制器坏了,需要换一个新的,“实在不好意思,你们再等会,我去电子城买个配件。”跟周小姐解释完后,陈兵拎着控制器出了大门启动助力车。

  下午1点半,艳阳高照,陈兵没戴帽子就出发了。“其实我已经习惯了,跑多了。”陈兵告诉记者,他是安徽合肥人,在现代快报便民网空调部已经工作四五年了。

  在往电子城赶的路上,陈兵又接到领导电话,新模范马路有一家空调坏了,这边忙完就得赶紧过去。陈兵摊开手笑了,“越是热,问题越多。”

  时间:下午1点半

  送气工王家汝:

  根本顾不上吃饭

  中午1点半,白下区马路街的一家土菜馆液化气用完,老板急得团团转,等了好一会儿,送气工人王家汝终于扛着煤气罐走进来了。“怎么才送来啊!再不送来我就要投诉你了!”对于老板的抱怨,王家汝只能报以苦笑。他一大早就出来送气,直到此时还没有吃上午饭,肚子饿瘪了,自行车上还有两罐液化气要送。

  平均一天,他要送40家左右,每次他的自行车能载4罐,每一个钢瓶连同液化气要有30公斤左右,4个钢瓶的重量是他体重的两倍,拖着这么沉重的东西出来,他往返一趟只能拿到4元钱的提成。“每送一罐提成一块钱,每个月超过700罐后,能额外每罐再多5毛钱的提成。”

  老王老家在苏北,当送气工人的时间不长,暂时住在液化气站。他一个人在南京,家人都留在老家。单位考虑到天气炎热,给工人们发了高温补贴,可他也不舍得买冷饮。

  时间:下午2点多

  送水工甘宗保:

  天气热得伤胃口

  昨天下午近2点,记者在瑞金路1-8号的一家服装店门前,遇到了48岁的送水工甘宗保,他骑着一辆助力车,车上堆着十二三只塑料水桶。停下车后,甘宗保一手拎一只水桶,将纯净水送到服装店的二楼。“今天我已经送了40多桶了,接下来还要继续送呢。”甘宗保用毛巾擦着汗,将换下的两只空水桶捆在车上。

  下午2点多,甘宗保将车上的水都送出去,然后骑车回到了位于绣花巷的水站,“你吃过饭了吗?”水站工作人员问,“还没呢,不想吃。”甘宗保用水擦了一把脸,说早上吃了两大碗泡饭,中饭还没有来得及吃,天太热,他也不太想吃饭。工作人员说,“我们站有五个送水工,送水范围在周边两公里,现在都忙不过来,天气越热,我们越忙。”甘宗保称,他下午还要送几十桶水,一天要送水70桶左右。

  感人语录

  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打工不容易,也得撑下去,太阳晒能忍,河水臭也能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