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预言今年是百年最热,根据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4:21  现代快报

  

预言今年是百年最热,根据在哪里
俄罗斯遭遇酷暑天气,市民在克里姆林宫旁的亚历山大花园内喷泉处消暑
预言今年是百年最热,根据在哪里
“风云”卫星专门为预测天气提供数据资料图片
预言今年是百年最热,根据在哪里
后人用图画再现1666年伦敦大火的可怕场面

  ■今夏“百年最热”的说法是谁提出来的?

  ■为什么史书中没有关于古代高温度数的记载?

  ■欧洲的气象资料是怎样描述“大热之年”的?

  夏天到了,关于天能有多热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气象专家预测,2010年可能是百年来最热的一年。自2010年六月以来,北半球各地的持续高温,似乎坐实了之前的传闻。这一回气象专家难得地准了,而且是全球各地几乎口径一致。他们是依据同样的资料进行预报的吗?既然说“百年最热”,那么上一次的最热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些最热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呢?□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刘峻 孙羽霖

  今年最热的预言是谁发布的

  早在2009年,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就曾报道说,英国气象局预测称,2010年很有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夏天会是“汗”夏。该局预测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为14.58摄氏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气温高差不多0.6摄氏度,而比起近160年来最温暖的1998年的14.52摄氏度也要高0.06摄氏度。气象专家拜茨则把气候问题比作当地一种简单的游戏“Pooh sticks”。在这种游戏中,人们站在桥上,把一根根小木棒扔到桥下的河流中,谁的小木棒最先到达下游谁就是胜利者。在拜茨看来,气候变暖的趋势就像河水的流向一样不会改变:“我们知道全球正在变暖,但我们不能精确地说,哪一年会是最热的。就好像我们不知道谁会获胜,但我们确定,所有小木棒都一定会到达下游。”

  2010年5月23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再次报道称,气候科学家警告说,2010年可能成为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科学家检查核对了全球地面温度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地球在今年1到4月出现了接近最高纪录的高温。此外,英国气象局和美国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即将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这种趋势可能在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继续下去。英国气象局气象变化咨询中心主任薇姬·波普就认为:“今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超过了50%。”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预测还不是十分可靠。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余志豪告诉记者,预测最权威的应该是世界气象组织,他目前还没有看到过相关的预测。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也十分关注这个现象,他在7月28日接受采访时说,“有很多人预测,如果今年冬天全球没有特别气象事件发生,今年很可能成为1880年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超过1998年和2005年,创新纪录。”

  今年夏天,地球的确提前“发烧了”

  科学家在危言耸听还是在实话实说?纵观今年6月以来全球各地的气温,答案绝对是后者。

  6月上旬,印度西部的古加拉特邦的平均气温高达48.5℃,高温导致该地区至少100人死亡;邻近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死亡人数为92人;拉吉斯特汉邦死亡35人;北部比哈尔邦死亡34人;中央邦死亡4人。此外,素有“消暑胜地”之称的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也变得不再“消暑”,该地区最近一段时间最高气温也达到32.4℃,比往年同期高出8.3℃。

  日本比南京的纬度偏高,但是在今年这个夏天,也跟着“发烧”了,各地自7月17日持续一周的高温天气,造成52人中暑死亡,还有近5900人被送入医院急救。

  如果说印度和日本的热还不算稀奇,那么高纬度的俄罗斯和芬兰,热得就有点离谱了。

  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广人稀,特别是其北部的地区,常年冰天雪地。二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失败,就与那里的严寒天气有很大关系。然而,今年夏天,俄罗斯的气温一反常态地热。首都莫斯科7月份气温曾高达40摄氏度,创128年以来同日最高气温纪录,是今夏莫斯科第六次打破历史同日最高气温纪录。

  芬兰地处俄罗斯的西北方向,是个面积不大的高纬度国家。今年7月23日清晨,芬兰最北部的拉皮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而与此同时,今夏7月初以来,其南部和中部地区却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真是“冰火两重天”的奇特现象。

  再来看看中国,今年6月10日,三大冰城的温度绝对吓人:哈尔滨35℃,长春34℃,沈阳33℃。

  今夏地球“发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气象专家是怎样当上神算子的

  一切表明,各国气象专家,今年不约而同做了一回神机妙算的“章鱼哥”。专家们的预报,当然源于强大的现代科技。那么在预报温度时,专家到底动用了哪些科技手段呢?

  余志豪告诉记者,预测气温,现在基本都是依靠计算机,特别是长期气候预测,更要依赖于大容量的计算。而所谓的全球平均地面温度是怎样得出来的呢?其计算的前提依据,则是全球数千个监测站和卫星测得的数据。

  在进行计算时,科学家还会将影响天气温度的因子,比如环流参数、太阳辐射等等,都输入到一个预测模型内,这样就能推算出未来的气候变化。这样的数学方程比较复杂,对计算机的运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预测还是世界气象组织最为权威。当然,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的专家,也有实力作出这样的预测。不过,必须承认的一点是,长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还不是很高,许多气象专家的观点也是十分矛盾。像今年这样几乎口径一致的预测,还是比较少的。

  具体到今年夏季的高温,专家分析,无外乎两大原因。首先,监测数据显示,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在6月份创下历史纪录;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北极冰川面积在8月将极度缩小,可能创下历史新纪录;而北极冰川一向被视为判断气候是否变暖的“标尺”。其次,有记录显示,与基准温度相比,今年1到4月的全球气温平均升高了0.75摄氏度,因此,在余下的几个月内,持续比以往高温的几率非常大。另外,研究表明,今年温度偏高也与太平洋洋流的暂时变化存在密切关联,这个被称作“厄尔尼诺”的洋流会导致海洋将大量热量释放到大气当中。

  一说高温,为何就爱提“百年一遇”

  不管怎么说,今夏全球的气温状况,的确与专家的预测不谋而合。不过,让记者颇感好奇的是,全球各地的专家几乎都在强调今年大热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加上“百年一遇”的定语。这是否意味着,上一次,全球最热是发生在1910年前后?在1910年之前,又有哪些大热的年份呢?记者带着这两个问题,找到了南京信息大学从事气象学史研究的专家王鹏飞。

  “之所以强调‘百年一遇’,和气象学的历史有关。”王鹏飞告诉记者,详细的气象气温记录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具体说来,19世纪中后期,欧洲出现了系统化的气温记录与统计完备的、科学化的气象部门,比如法国气象局就建立于1873年。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直到清末,才有较为系统的温度监测。

  19世纪中后期的150年以来,间歇地出现过数次酷暑天气,如1947年和1976年。大热之年,让气象专家定出了酷暑的标准,使之成为政府的预警温度。以法国为例,一般来说夜间温度北部超过18℃、南部超过20℃,日间天气北部超过30℃、南部超过35℃,就被列为酷暑。

  而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距离现在最近的两次“最热”年份,则是2005年和1998年。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全球的平均地表温度,则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

  就欧洲而言,最近一次的酷暑年,则出现在2003年。仅举几例,在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测量出了37.9摄氏度的温度,是150年来伦敦的最高纪录;其它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完全打破了人们心目中阴冷的英国的印象。在法国,超过2/3的城市出现35℃以上高温,15%的城市出现40℃以上高温,最高温度出现在布列塔尼,43.2 ℃;高温持续时间长达两周,尤其是夜间温度居高不下。在葡萄牙,南部的阿连特茹,出现了史上最高的47.3℃的惊人温度。

  虽然在150年以前,没有系统的气象气温记录,不过,在法国气象局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也看到了一些对于过去高温的描述,翻译过来大致是这样:“欧洲的酷热天气通常以接连几年的形式出现:有时一连三年(如1383年-1385年),有时一连四年(如1331年-1334年、1778年-1781年),有时一连七年(1757年-1763年),甚至出现过一连二十年都反常炎热的情况(1718年-1737年)。”

  可惜的是,由于那时还没有专业的气象部门,所谓“炎热”的具体温度数值,现在已不可考。

  1666年的高温

  差点毁了伦敦

  值得警惕的是,几乎每一次罕见的大热之年,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666年9月初的那次伦敦大火。

  那次大火的起因,倒并非因为高温。史书记载,1666年9月2日凌晨2点,伦敦布丁巷的面包师傅法里诺忘了关上烤面包的炉子,从而引发了这场大火。布丁巷位于伦敦旧城拥挤地区的中心,也是附近伊斯特奇普市场的垃圾堆放地。大火一发不可收拾,到下午已经烧到泰晤士河畔。大火连烧四天,烧掉大半个伦敦城。至少有1300间房屋被烧毁、87个教区的教堂被烧毁,300公亩的土地化为焦土。连古墓也遭殃,露出了像是木乃伊的尸首。

  大火的后果如此严重,与伦敦当时的温度不无关系。1666年春夏,伦敦持续高温,高温带来连日的干旱、缺水,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伦敦城与大火不期而遇,悲剧自然无法避免。

  在古代欧洲,由于技术、设施、医疗条件落后等原因,酷热天气造成灾难性后果并不少见。例如,1718年-1737年这二十年的高温大旱期间,由于高温带来的干旱,造成饮用水不足,口渴难耐的居民因此大量饮用遭到污染的非饮用水,导致流行病肆虐。这期间,欧洲因水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七十万。

  到了现代,夏季高温带来的灾难仍旧在困扰着人们。法国气象局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显示,1976年酷暑降临时,法国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来帮助农民收割庄稼。而在2003年,高温引起了严重的森林大火,破坏了全葡萄牙40%的森林植被,并造成18人死亡;在意大利,高温引起森林大火。2003年的欧洲高温甚至引发了政治危机以及种种关于社会、家庭的争论与思考。据统计,因高温引起的死亡,法国为1万5千至2万人,意大利为2万人,其中大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儿女出门度假的时候孤零零地死去,数周后才被邻居或其他人发现。至8月底,在法国还有数百具老人的尸体无人认领。意大利的死亡数字被政府瞒报,一致对外宣称只死了8000人,真实数据直到2005年才被披露。因为这次酷暑,意法两国的人均寿命自上世纪30年代来首次出现了倒退。欧洲其他国家死亡人数均在数千人。全欧共死亡七万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