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风雪中,亲历北极浮冰上的科学考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8:46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雪龙”号8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目前已进入盛夏的北冰洋,正处于海冰消融期,密集而疏松的浮冰如“脆饼”一般,被“雪龙”号科考船的坚硬船头一“咬”就碎。连日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一直北上,以期找到足够坚硬的浮冰进行“冰站”科学考察。

      北京时间8月2日,在北纬80度29分、西经161度09分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坚硬的大块浮冰,考察队决定将其作为“短期冰站”进行几个小时的科学考察。冒着漫天飞舞的大雪,20多名考察队员带着一箱箱的仪器设备,乘坐“黄河”艇前往浮冰,随队记者也被批准一同前往。

      这块至少有1.5米厚的大块浮冰,静静漂浮在水深3800米的洋面上,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浮冰挤在一起,构成一个宁静、纯白的美妙世界。冰面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雪,浮冰中部已有因融化形成的大大小小好几处淡蓝色水洼,其学名叫“融池”。下了“黄河”艇初次踏上浮冰,感觉冰面还挺坚硬,但一不小心踩到覆盖在融池周围的雪,脚底下一沉,露出了蓝盈盈、已经变得稀疏松软的海冰,令人胆战心惊。

      只见大家纷纷拿出各种各样的科考仪器设备,有条不紊地互相配合。有的在用力钻取冰芯,一旁配合的考察队员当场切割、记录、包装。有的架起复杂高大的仪器设备,测量冰面光照反射。还有的趴在寒冷的冰雪上,细致地观察仪器中的温室气体流通量。冰面融池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考察队员们对融池的反射率、温度、含盐量等进行了科学测量。

      此次“短期冰站”考察共有5个科考小组参加,分别是海冰物理观测组、海冰及冰下海洋观测组、海冰生态调查组、冰面温室气体流通量监测组和长期冰站设备试验组。

      中国北极科考队目前所在的北极区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过去30多年的连续观测研究证明,这一区域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机理,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考察过程中建立“冰站”,开展与海冰大范围融化相关联的大气、海冰和海洋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将开展两种“冰站”考察,一种是在浮冰上建立“短期冰站”,开展几个小时的科学考察,“短期冰站”考察预计实施6次,目前已顺利完成3次。另一种是在大面积的固定冰面上建立“长期冰站”,计划开展15天左右的联合考察,全面观测海冰融化过程中的大气、海冰和海洋参数,为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机理获取完整的科学数据等。

      目前,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正乘坐“雪龙”号继续北上,一方面在不同纬度寻找合适的浮冰,继续进行“短期冰站”考察,另一方面希望找到合适的大面积固定冰面,建立“长期冰站”开展多学科联合考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