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平安大街拆迁被曝多拆 居民起诉房管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1:57  新京报
北京平安大街拆迁被曝多拆居民起诉房管局
  昨日,芍药居的承租房内,一名73岁的租户展示当年平安大街工程的拆迁规划图。多名租户称,他们并不在该拆迁范围内。本报记者 秦斌 摄

  12年前,平安大街工程拆迁。张汝文等宽街的老住户,有产权的老房被拆,换来芍药居等地的安置房。

  搬家时,他们才发现,安置房需要每月交房租。随后,跟物业多年的官司中,他们发现更大的“骗局”———不少居民并不在平安大街拆迁范围内,却被同一拆迁许可证“搭车非法拆迁”。

  130余名居民起诉东城房管局,要求撤销该拆迁许可证,讨回自己的产权房。

  一审被驳回后,这些大都是花甲之年的老人表示上诉。

  那天,张汝文提前让73岁的老父亲出去遛弯。

  拆迁人员来后,张汝文说,同意了,进屋签协议吧。

  一进屋,张汝文“啪”就把大门关上,抄起一根棍子说,“你把我三居室的房子分开,如果不行,今儿谁也甭出去。”

  最终,对方同意分房。

  这是1998年3月7日,家住宽街利薄营胡同的张汝文,与东城区市政办签订了拆迁协议。

  张家三代五口人,离开百余平方米的老宅子,跟街坊一起,搬入了芍药居北里两栋30来层的塔楼。

  从住进新家开始,张汝文逐渐意识到被骗了,“而且骗局越来越大。”

  为了这个“骗局”,他和街坊们折腾了十二年。终于弄清楚,《致被拆迁居民的一封信》贴进胡同时,“就进入一个挖好的巨大陷阱。”

  “不按面积”的拆迁

  1998年2月25日,一封《致被拆迁居民的一封信》(简称《信》)张贴到宽街、地安门东大街等城区的胡同里。

  这封信落款为“东城区平安大街建设工程指挥部”,信中称平安大街建设工程是北京重要工程,其东起东四十条立交桥,西至西二环车公庄立交桥西,沿线民居需要拆迁。拆迁许可证为东城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核发的(97)154号。

  张汝文家百余平方米的老宅子,是父亲张仲寅买下的,73岁的老人习惯夏天在树下乘凉,没事儿在胡同里遛弯。

  拆迁期限定为2月25日至3月12日。指挥部的拆迁人员第二天就上门了。

  “不按面积拆迁。”张汝文回忆,拆迁人员说,他家三代五口人,安置一套三居室,一代人一间屋。

  “三代人一套房子,早上去厕所都得排队。”张汝文的要求不高,想把三居室分开,给一套两居室和一套一居室。对方坚持说,政策规定没有商量的余地,“要在期限内搬,否则就是法院强制执行。”

  张汝文想一直耗着,但父亲害怕。这位受过刺激的老人,看到警察就浑身哆嗦。他每天都跟张汝文念叨,“再不搬就到期限了,法院要判啊。”

  棍棒逼出两套房

  张汝文急了。

  《信》贴出第10天,他提前让父亲出去遛弯。拆迁人员进家后,他锁上家门,抄起棍子,逼着对方将三居室分开,改为一套两居、一套一居。

  张汝文交了自家房本,签了拆迁协议,协议上拆迁人署名为东城区城市建设办公室。

  这份《北京市城市住宅房屋拆迁安置补助协议书》上,只写着“直接安置到芍药居201号楼A306号”和“4400元的补助费”,未写明张家老宅子的面积。其中一条写明,“正式安置后,要服从当地区、县政府和房屋产权单位住房制度改革”。

  “拆迁比较急,再说人家是政府拆迁。”张汝文当初并未怀疑。

  《信》还写明,如放弃安置住房,将拿到一次性5万元至25万元的补偿款。

  对此,北京有媒体报道称,首次实行拆迁户以钱代房的拆迁方法,“拆到您家,要房要钱,由您选。”

  张汝文的哥哥,选择要钱不要房,得到15万元补偿款。

  街坊贾兆兴在外地工作,名下三间半老房,分得一套三居室。“老房换新房,还住上楼房,挺不错。”这是他当时的想法。

  搬家前,张汝文去了趟新家,协议上的“201号楼A306号”已住人。

  指挥部拆迁人员对他说,芍药居安置房紧俏,不快搬就会被人家抢,重新给他安置另一套芍药居的房子。

  “心里着急忙慌”,张汝文匆忙把家当搬上车,赶到芍药居办手续。

  产权房换了承租房

  更“上火”的,还在后边。

  拉家当的车停在新家楼下,张汝文去燕厦物业拿钥匙。

  “必须先交一年的房租和暖气费。”物业人员对他说,一个月租金六七十元。

  张汝文当时有些蒙,“有产权老房拆迁,换来要交租金的房子。”

  安置甜水园北里的贾兆兴,遭遇和张汝文相似。他当时问:“凭什么让我签租赁协议?”物业斜了他一眼,“不想住你就走。”

  “这时候了,能往哪走?”贾兆兴说,搬出时家具还没装完车,拆迁队就开始砸玻璃、拆门。

  最终,他们只能交租金,签了租赁合同入住。

  张汝文与燕厦物业签署的《北京市公有住房租赁合同》规定,按照公有住宅租赁。

  交了一年租金,张汝文等人开始拒缴房租,“觉得冤,坚决不交钱。”

  今年7月26日,东屿物业公司王姓主任称,芍药居北里110、111号两栋楼,开发商是北京市东城区住宅建设开发公司(简称东城住宅建设开发公司),这些拆迁户搬进来时,燕厦物业负责,它是开发商的下属单位。东屿物业后来接手,对拆迁纠纷并不知情,只知道这些人一直不交房租。

  多名老街坊证实,燕厦物业曾说可按内部价格买下产权,被他们拒绝了,“我们拆迁换来的房子,凭什么还得花钱买?”

  事实上,1991年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忆通律师事务所李劲松称,“产权调换”是指有私房的被拆迁户就不能用承租房安置,并要给被拆迁户办理房产证。

  神秘的产权人和证明

  2003年,东屿物业公司起诉,要求张汝文等人根据租赁协议,补齐所有款项。

  从此,官司每年一打。

  张汝文说,虽然他们年年败诉,但“这个事儿,越打越明白”。

  北京二中院2008年对此事的判决书中,法院认为,张汝文等人曾签署承租合同,应向产权人缴纳租金,并交由物业代收。

  东屿物业出示的一项证据为,朝阳区房地局权属科给东城住宅建设开发公司开的一张“权属证明”,时间为2001年。

  让张汝文等人疑惑的是,“东城住宅建设开发公司”从未露过面,物业只有那张“权属证明”,从未出示过产权证。他们怀疑,所租的房子根本就没有产权。

  这份“权属证明”内容为:东城住宅建设开发公司申请芍药居北里110、111号楼房屋所有权登记,并已缴纳了登记费,经过审核,该房屋确属该单位所有,现根据该单位申请,不再领取单位房产证,请持此证明办理出售给职工的私房证办领手续。

  今年7月29日,记者拿着该证明,到朝阳区房屋登记发证大厅咨询。“这个现在没用了,开发公司要重新递送审查材料,符合要求才能办理产权证。”相关人员表示,该证明为“并案证明”,有产权证就不会开“并案证明”。

  对此,东屿物业坚称有产权,产权人就是东城住宅建设开发公司,但不提供联系方式。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网站查询到,该公司8个经营部或分公司都已注销或吊销。

  平安大街“扩大拆迁”

  去年,张汝文、贾兆兴等百余住户,将诉状送到法院。

  “(97)154号拆迁许可证,提到的范围里没有你家,法院不能受理。”张汝文回忆,当时法官的话,又让他蒙了。同样问题发生在贾兆兴身上。

  但两人的拆迁协议上,拆迁许可证确为(97)154号。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贾兆兴查到该拆迁许可证和对应拆迁划拨红线图。

  红线图上,他把自家老房,用黑线、阴影画得很清楚。待拆地方画着拆迁线、规划线,“最大只能拆到规划线。”贾兆兴说,他家老房离平安大街规划线西边150余米,距北侧两百余米,“离平安大街的规划线根本就不着边儿。”

  “我们的房子为何被拆?”张汝文和贾兆兴不解。

  在一份北京市政府《关于对北京市王府井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申请划拨东城区宽街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复》中,贾兆兴、张汝文找到了答案。 他们的老房子在“东平园危改小区”项目范围内,“用于平安大街沿线商业办公回迁安置和偿还平安大街拆迁贷款”。

  该批复时间为1999年9月7日,而一年半之前,贾兆兴等人的房子已被拆除,理由为平安大街拆迁项目,实施拆迁的单位就是北京王府井地产综合开发公司。

  据《北京晚报》1999年报道,当年平安大街拆迁“大数儿花了18个亿”。

  贾兆兴称,根据上述文件,至少有390户居民被“(97)154号拆迁许可证”违法扩大拆迁。

  记者获悉,北京王府井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早已和其他公司并购,成为北京王府井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王府置业)。昨日,王府置业相关负责人称,经过改制合并后,原王府井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的很多人已退休或买断,现在的负责人并不了解此事。

  起诉撤销拆迁协议

  (97)154号拆迁许可证,由东城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核发,目前已改为东城区房屋管理局。

  张汝文等135户居民将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97)154号拆迁许可证和各户签的拆迁协议。

  今年4月21日,东城法院立案。

  7月23日,法院宣判,原告明显超过了法定诉讼期限且无正当理由,驳回了张汝文等人的诉讼请求。

  张汝文等人随即表示上诉。他们称,2008年之前根本看不到“(97)154号拆迁许可证”等政府文件,相关部门说是国家机密。直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他们跑了多个部门,才拿到一些证据。

  昨日,东城区房屋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张汝文等人起诉东城区房屋管理局的案子,正在法院庭审阶段,一审刚结束,仍处于上诉期。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听从法院的判决,不便接受采访。

  如今,张汝文家老房的位置是一家银行。贾兆兴家老房所在的地块,为一家酒楼。都不是平安大街。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拆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