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良柱现象”与官民信任重建

  □成都商报评论员

  官民之间需要互相信任,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否则,社会就会被暴戾之气包围。

  连日来,成都商报报道了彭州市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候选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新闻: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30名候选人资料公布后,彭州新兴镇居民投书成都商报称,候选人之一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曾经在地震后拆除危房时,不听百姓意见强行拆除,被群众称为“武断”、“霸道”,为此还挨过上级的批评。这封质疑信被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这样的干部,没有资格参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也有人站出来声援曹良柱,指出他当时的确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如此的苦衷,称赞他为“拼命三郎”。

  社会舆论对于“曹良柱现象”的争议,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官员有没有资格参评杰出贡献奖;二是该如何看待曹良柱在地震后强拆危房;三是像曹良柱这样有缺点的干部,是否有资格参选杰出贡献奖。

  针对这些争议,包括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以及内地时评界知名人士鲁宁、盛大林、单士兵等在内的多名评论员,纷纷发表评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成都商报一并刊载在此,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深刻而精辟的论述。

  透视曹良柱事件引发争议的背后,我们发现,所有的争议其实指向一点:对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广大基层干部,我们究竟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他们?辨析“曹良柱现象”背后的是与非,其意义已经超越曹良柱本身,对于正处在各方利益多层化、价值多元化,以及个体权利意识表达都呈多样化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仅可以促进各方达成符合真相的共识,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当下中国,由于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显得紧张,“仇官”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病,而直接面对各种矛盾的基层干部,更是容易受到质疑和指责。“把当官的全部拉出去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毙一个有漏网的”之说,正是这种社会病的真实流露。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基层官员的评价往往都非常极端:但凡有官员正面的新闻,人们往往对其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凡某一事件牵涉到官员,那有问题的一定是官员……对曹良柱的争议,其实就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

  “曹良柱现象”实际上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成熟度还不够。对于官员,特别是基层干部,动辄就是谩骂,而缺乏理性和客观评价。这种“思潮”不仅不利于官民和谐,更对社会的整体进步不利。有人曾经说过, “当谩骂成为时尚,这个社会就会变成疯子的社会。”

  官民之间需要互相信任,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否则,社会就会被暴戾之气包围。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社会对同一事件、同一人会做出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曹良柱就是个例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将社会对曹良柱的质疑公开并进行广泛辩论,有助于在官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防止出现对同一人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评价。

  但愿曹良柱候选杰出贡献奖引发争议的“风波”能够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官民信任重建的开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