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梨园村真的变成了梨园 农户一年赚15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06:21  重庆时报

  渝北区茨竹镇梨园村,原来是大片的灌木、杂草,曾有民谣“有女不嫁放牛坪”。如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当地村民陈安奎的话来说,梨树种了30年,自从加入放牛坪砂梨专业合作社,才有赚到钱,至少一年能挣15万元。

  “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这个村那才叫穷得叮当响,娶不到一个外地媳妇。”近60岁的陈安奎说。

  到上世纪80年代,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陈安阔在原寨坪公社联办果园,带领大家开梯建园7000亩。“大家跟着种梨树,但忽视了对梨树的科学管理,果子长得难看,也不甜,卖不脱。”老陈说。

  本世纪初,梨园村开始探索实施科技兴果工程,同时与多所科研院校进行农业技术合作研究,2006年园内产果就达2000余吨。

  2000年3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组建了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梨子产销协会。2005年3月21日,协会更名为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砂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梨子能有好销路,我也跟着加入合作社。”老陈说,如今,入伙的村民已有1650人。大家通过品种改良,形成了以黄花梨、长寿梨、丰水梨为主打品种,并筛选出了韩国香梨等11个拓展品种。

  重庆市森林工程开始后,村里的400余户村民们开始在乡镇干部带领下,在荒山上大面积开荒种梨树。作为老资格的种梨人,陈奎安一家老小已有50亩梨树地,“一年下来,至少能赚15万元。”

  “梨园村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漫山遍野的梨花还带来了游客,不仅活跃了‘农家乐’,还为梨膏打开了销路。”老陈喜滋滋地告诉我们。

  现在,梨园村已建成梨园1.4万亩。2009年产梨2800余吨,产值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

  本报记者 梁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