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姐付不起你的学费但可以让你多吃几餐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6:06  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孔翼飞

  余晨宵,杭州长河高中的宏志生,“中天·钱报”助学的帮助对象,今年高考以632分的高分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上周四,我们曾走进了余晨宵在桐庐的家。从小失去母亲,家境贫困,余晨宵的故事经本报7月30日报道后,受到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能伸手帮余晨宵一把。

  晨宵的故事感动着大家,宁波鲍大姐包下了四年的学费

  21岁的黄小姐,从安徽来到宁波余姚打工不到3年,她说,希望像个姐姐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余晨宵,“我付不起他全部的学费,但是我可以让他过得稍微好点,多吃几餐肉。”

  同样年轻的钱先生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也不到3年,现在一家医院当医生,余晨宵的故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同学,和我们相比,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异常辛苦,那个时候大家都没能力,也帮不上什么,可是现在我想我可以做点什么了。”

  还有一位怎么也不肯透露真实姓名的来自宁波的鲍女士,她决定要资助余晨宵上大学。“你们不要多问啦,这没什么的,每天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的。”

  这一个又一个饱含爱心的电话温暖了编辑部里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余晨宵的时候,这个朴实的孩子才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原来他现在正发愁,因为学校的学费是要以存款的形式在8月18号之前足额存入,他正打算给学校里打电话,看能不能缓一缓。

  昨天,宁波的鲍女士已经联系上了晨宵,鲍大姐的电话,让余晨宵终于放下了心里的石头。晨宵说,他真的很感谢这些陌生的却这么关心自己的人,“他们帮助了我,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如果学费凑齐了,我想把中天·钱报的助学名额让出来,给其他同样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一起上大学。”

  徘徊在大学门外的孩子,最怕看到通知书上的学费数字

  就像晨宵说的,和他一样,在长河还有不少优秀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徘徊在大学门口。他们同样需要帮助。

  长河高中的宏志生小郑就是一位。之所以不说他的名字,是因为小郑的班主任章老师说,别看小郑在大家眼里是个阳光帅气的开朗男孩,可是在他心里却有一块非常私密的空间。

  小郑的老家在淳安文昌。除了班主任老师、学校校长,即使一起生活了3年的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小郑的双亲已经早早离开了人世。4岁那年妈妈去世,9岁,爸爸又因为癌症也跟着走了。小郑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长大的。

  今年高考,小郑没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只考出了文科577分,目前,已经被浙江师范大学财会专业录取。

  “按照他的正常水平,上一本是绝对没问题的,还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因为高考,也许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章老师说。

  学校住宿3年,小郑只有寒暑假才回趟老家。学校对宏志生每月200—300元的生活补贴,就是小郑生活费的唯一来源。所以每一分每一毛,他都得精打细算。回趟家得花不少路费,小郑能省就省。

  小郑第一年的学费要7000元左右,他说,他想到那张通知书就会有点兴奋,但每次看到那个数字,心里就会突突地跳,但自尊又促使他不愿意和外人说出心里的感受。

  为了筹措学费,小郑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萧山一户人家家里当起了家教。“姐姐,大学现在不都是学分制么,头两年我拼命学,能不能提早考满学分,早点毕业?我想早点工作赚钱,早点孝敬爷爷奶奶。”小郑说。

  记者手记

  小郑和晨宵,他们的命运有着太多的坎坷,可正是这份不同寻常的经历将他们锤炼得更加坚强。和他们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启动以来,一封封申请助学的信件如雪片般送到了编辑部。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抛出了“中天·钱报助学”这块“砖瓦”之后,能引来更多像鲍女士、黄小姐这样热心助学的“美玉”,我们一起携手,帮这些孩子圆大学梦。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