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让“药价虚低”变为政绩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07:45  燕赵晚报

  吴帅

  “药价虚高”人人喊打,但“超低药价”也着实让公众胆寒,毕竟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在安徽当地药品招标过程中,出现了1角钱1包的牛黄解毒片等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中标药品。(9月10日《北京商报》)

  “超低药价”让人感觉胆寒,原因很简单。一者,这些靠亏本低价竞标成功的药品,现在价格低,不代表以后一样低。正如新闻所说,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惨烈的医保目录投标中占得一席之地,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占坑”,中标之后再签订增补协议,以新价格销售更多药品。在这里,这个新价格当然指的是高价格。二者,在当前中成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标准太宽松,原料好坏与多少都难以控制与监管,即使出现企业在原材料上以劣充好,不按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或含量进行生产,导致药品疗效大受影响,企业也很难受到查处与追究责任。

  关键问题是,面对药企这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营销策略,政府是应该擦亮眼睛,做出一种真正符合长远公共利益的决策,还是装聋卖傻,主动配合药企玩这种把戏与伎俩?答案当然是前者。负责药品招标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严把关,主动拒绝那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的药企与品种。但遗憾的是,在安徽当地,政府显然没有严格把好这道关,他们只奉行“唯价格论”的采购路线,令那些亏本中标的药品得以混进医保目录,这无疑是为日后埋下一枚枚“隐形炸弹”。

  当地政府甚至还将之当做一种政绩,高调宣布,本次招标药品的降价率达到47.22%,药价水分挤掉将近一半。在这里,他们看的是当前的数字成绩,而不是以后的风险与隐患。

  难道你会相信,这些药企都是生产的活雷锋,他们会将这种亏本生产进行到底?当地政府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们为了打造政绩工程的需要,往往可以对之选择装聋作哑,去主动配合药企,玩这种先公开亏本搞低价,再悄悄暗地里进行涨价的把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