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迅大撤退”:假新闻,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02:31  现代快报

  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行为,滥用了信息传播权力,滥用了公众的信任。尽管是假新闻,有这么多人参与讨论,产生这么普遍的关注,表明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位置需要特别慎重地处理。

  一条“鲁迅大撤退”的微博,引出一场新闻旋风。网络时代,一切都在“从快”,一些击中眼球的信息,会最快地“从重”处理。“从重从快”之下,甚至没有基本事实。

  “鲁迅大撤退”从微博变成新闻,从新闻引发评论,舆论物议,盛况一时。随后真实信息传来,各方纷纷证实鲁迅作品并未从高中教材“大撤退”,只是必读篇目有改变或者减少而已。

  当“大撤退”的信息正在传播热议时,一个朋友说要做一篇评论文章,讲鲁迅撤退应是教材随时代而变,不必惊讶。我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热点,但认为信息不明,应先核实一下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只见人人在说“大撤退”,列举了一些撤出教材的篇目,但谁也没提供修改后的教材有些什么篇目的信息。当然,如果语文教材真的不再有鲁迅、朱自清、曹禺,那恐怕就不是教材要不要“随时代而变”的问题,而是语文教育的灾难。

  事实是鲁迅、曹禺、朱自清并未撤离语文教材,这是令人欣慰的。这场鲁迅撤退的风波却值得思索。

  可以说这是一个“假新闻”引起的风波。假新闻来源于私人微博。微博作者个人发言,一语惊天下,说了什么,其实对公众并不重要,因为微博作者个人发言,发言质量只涉及别人对他的个人评价,只有个人形象的增损,产生的只是个人言论的责任。重要的是新闻怎么可以径直把私人微博的一句话当成完成的真实。

  新闻是公共信息传播,是社会公共信息负责任的传播主体,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性设置。发布新闻,应当有采访、调查、核实事实的环节。鲁迅作品从教材撤退,从微博信息变成网络新闻;从网络新闻变成报纸、广播新闻,均没有核实,新闻行业的整体表现,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人们根据新闻发表看法,基于对新闻媒体(包括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信任。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行为,滥用了信息传播权力,滥用了公众的信任。

  但如果只是指责一下媒体的浮躁,也弱化了这场风波的思索价值。尽管是假新闻,有这么多人参与讨论,产生这么普遍的关注,表明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位置需要特别慎重地处理。

  语文教育不只是识字教育、读写教育。识字、读书、写作,是语文教育的特殊功能,但语文教育的内在功能,还在于传承文明、根植精神、培育趣味等等。语文可以区分于政治,但语文一定不可以离开语言文学后面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人类共同价值。任何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都不可能忽略本国语言的经典作品、所在文明的源头作品、塑造了本国语言文学的特性和本民族精神品格的作品,以及感动了历代国民的作品。语文教材编选什么内容,就是一个民族用何种文化和精神去滋养国民。编教材是专业问题,也是公共问题。忽视经典而求新,囿于偏见而求变,自我轻贱而求异,语文教育就会浅薄、偏狭和精神无根。

  一套西方国家的语文教材,都难以绕过荷马;一套德国语文教材,不能无视尼伯龙根之歌和歌德,一套中国语文教材,如果缺少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作品,如果缺少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灿烂的名字,是不可能的。现代中国的语文开始于白话文运动,这场运动使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法定”文体。鲁迅、朱自清、曹禺位居现代汉语语文开创者的名单,是无法绕过的存在。

  尤其是鲁迅作为一位作家,在汉语写作中展现的力量感和深刻性,为现代汉语作为表达工具、美学对象和思想资源作出客观的贡献。这样一个巨大的存在,固然难逃利用与被利用、神化与否定、膜拜与逆反的定数,然而无论如何,他就是存在着。他的存在使膜拜和神化显得滑稽,使否定和逆反显得轻佻。几乎总是在一些人以为历史需要摒弃鲁迅时,现实会让人觉悟到“仍然是鲁迅时代”。

  这场“鲁迅大撤退”“经典大撤退”风波,虽然被证明为出自于假新闻,但并非毫无背景。近些年来,否定现代汉语中的经典很容易获得喝彩。辩论很少展开,使否定者很容易陶醉。但否定者获得的喝彩,与其说是因为正确,不如说是因为勇气。这场风波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明白,虽然对鲁迅、朱自清、曹禺等作家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容许将他们从现代语文教育中清除出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