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体验“捞尸村民”的一天 宋战民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名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06:58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 晁阳 实习生 冯双 成雯清)掏粪工宋战民“捞尸”分文不取“捞尸”费的仗义之举经过本报连续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认为,在赞誉宋战民行为的同时,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成立专业打捞队,让漫天要价的民间打捞队没有立足之地。

  9月11日,“捞尸村民”宋战民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十分感谢各界人士对他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关于捞尸,他认为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理所应当做的事,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士说不定都比他做的更好。

  昨日早晨7时,记者再次来到了灞桥区上桥梓口村,体验了一回“捞尸村民”宋战民的拉粪历程。没有过多的工具,一辆破旧的蓝色五轮车,车上载有一个能盛100多公斤的粪罐,外加一个粪桶和粪勺,这就是宋战民掏粪的全部家当。

  7时32分,随着一阵“嘟嘟……”响声,宋战民驾驶着这辆五轮车开始向西安市区驶去,车从上桥梓口村出发,一路上经过浐河等地,约45分钟后,车辆来到了新城区某单位的蓄粪坑,宋战民便用长长的粪勺开始工作,20分钟后又驶向别的单位。装满一车粪需要1小时50分左右。

  9时45分,宋战民开车返回村里,开着车给需要粪的农家送去,满满的一车粪卖了不到60元。休息的时候,宋战民告诉记者:“以前我的生意不是怎么太好,现在经过你们《三秦都市报》的报道后,我的生意格外的好,一车粪不到三个小时就卖完了”。随后记者了解到,宋战民现在一天要在西安往返两趟拉粪。生意做完后,宋战民就开始忙家务,给年迈的父母洗脚捶背、端饭。

  该村一位年仅30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说:“以前我就不知道村上有个宋战民,看到报纸报道后,我对我们村上有这样一个‘捞尸’英雄感到光荣,我买他(宋战民)的粪,不为别的,就是想见见这位英雄的模样……”

  临走的时候,宋战民告诉记者:“《三秦都市报》报道了我的事情后,这几天来家里看望我的好心人特别的多,有的送来水果,有的送来衣服,有的还送来现金,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手机每天都会接到好心人的祝福电话,让我心里很暖和,让我很感动……”

  上桥梓口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刘少波对记者说:“宋战民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方圆几十里的名人了,现在大家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焦点话题就是宋战民……”

  “挟尸要价”夭折西安后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