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共事件公布死者名单应成为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6:07  燕赵晚报

  江德斌

  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共监测发现蜱虫传播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此前当地曾以维稳之名拒绝公布病例及死者名单。如今,当地仍然拒绝公布患者及死者名单。(9月12日《现代快报》)

  蜱虫咬人致死已成为热门的公共卫生事件,一个小小的虫子,引发了公众的极度恐慌,甚至有些谈虫色变。恐慌的蔓延往往来源于无知,公众对蜱虫不了解,对致病因不清楚,不知道发病率、死亡率的情况等等。恐慌的存在,也说明政府相关部门的失职:没有及时通报疫情,没有做足够的防疫宣传,最重要的是没有公布病例和致死病例的地区分布,让公众陷入探寻无门的黑暗地带。

  此前当地维稳的理由,已经受到公众舆论的一致谴责,在涉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上,维稳是最站不住脚的借口,也不可能实现稳定。如今,卫生部已派出专家组赶赴重点地区调查,指导群众清理环境卫生,消灭蜱虫,治疗蜱虫叮咬的首选药物被纳入报销范围,蜱传疾病也可能会被纳入法定传染病。综合各种情况来看,预防蜱虫叮咬传染的工作已步入轨道,全国媒体对蜱虫疫情做了充分报道。因此,地方政府已经无法再继续隐瞒疫情,也没有隐瞒患者和死亡名单的理由。

  从近些年的经验来看,一旦发生公共事件,地方政府往往会习惯性地“捂盖子”,最显著的就是不肯公开各类原因所造成的伤亡名单。而名单的缺失,又往往会引发公众的怀疑,不相信事故伤亡数字,认为政府部门有意隐瞒真相,少报伤亡数字,以免事故等级升级、遭受更重的处罚。

  对于公共事件,尤其是和疾病卫生相关的问题,牵涉面广,影响大,理应使信息透明,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以便消弭公众的恐慌和怀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是非典和H1N1流感的防治。虽然在非典初期有些混乱,但后来依照信息公开的政策,各地防治能力得到提高,民众清楚疫情进展,及时掌握到防疫知识,感染和死亡名单也都及时公布,对非典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蜱虫咬人致死的病例并不多,传播范围也有限,只要及时公开信息,让公众掌握充分的信息,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就能避免更多的损失,公众也就不会如此恐慌了。因此,当地政府部门不应继续隐瞒实情,应该公布详细名单,让公众看清哪些区域是防治重点,避免流言蜚语的误导。而从长远来看,对于公共事件,应制定公布名单的制度,对于隐瞒不报的,则应追究其责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