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官话”还是该由官员带头说

  □曾茜 成都商报评论员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近日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已达到54%以上。

  普通话,俗称“官话”,言下之意,是“官场”的标准话。按理说,全国达到54%,那么讲普通话的官员,至少要高于这个比例才正常。但至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发现:北方的官员讲话,差不多都接近普通话;南方的官员讲话,大概是乡音太难懂,于是不管口音多重,为了让人明白,也大都坚持讲普通话。而四川一些本土官员公开讲话,却多以四川话主打。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感觉远远低于54%这个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话有着比其他方言更特殊的成因,因为它本身就是各地移民语言杂成。元末明初和清前期,两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对四川人彻底换血,各地语言也慢慢交合成现代四川话。川话中现在常用的“暗”(晚)“宝器”(人傻,不懂事)等,就是源于上海苏州一带方言。历史原因,使得四川话完全不同于广东话,有1亿多使用者的四川方言,至少可分七个片区的不同语音。外地人错以为听懂了四川方言剧就能走遍四川,结果进川才发现上了当,好多地方并不说”四川话“,这正是因为四川话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音。

  或许正是因为南腔北调融合,四川话变得南北通吃,加上它本属北方语系,在语音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接近,使得它没有遇到致命的”交流“障碍。不像广东福建等地,不讲普通话就和听说外语差不多。所以就有了离普通话远的南方官员要讲普通话,一些四川本土官员则乡音无改。先天的优势,反而使得四川人没有改变的焦虑感来作为动力,大家耽于乡音的熟悉和舒服,自得其乐。

  可不改变并不一定是好事!

  尽管国家语委没有公布全国普通话普及率排行,但四川一定不是排在前列的。有人称四川人很排外,因为在多数地方,四川人不屑于跟他们讲普通话。对语言的坚持会形成一个地方故步自封的心态滋养圈,在圈里的四川人,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开口说普通话;但这又会给外来试图进入的人留下排外和骄傲的印象。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与当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中必须具有的开放、包容等精神相违背,与城市发展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远瞩相抵触。在这方面,代表公众形象的本土官员,所起的作用又不是一般百姓可比。

  因此,四川人说不说普通话,其实也考量着当下的四川人,能不能看到世界地域边界的模糊,看到世界一体的未来。中国人曾经用普及英语,来打破走向世界的语言阻碍,如今,四川本土官员或许也应大声讲出普通话,来带领公众,打通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瓶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