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坡脚村:大山深处的“自由迁移户” 无户口 贫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0:01  云南网

  20多公里路走了3个多小时 记者走进大山探访迁移村

  长坡脚 “没身份”的村庄

  

长坡脚村:大山深处的“自由迁移户”无户口

  户口问题永远都是村民最大的心病。 记者 周明佳 摄

  

长坡脚村:大山深处的“自由迁移户”无户口

  村民自己配针水打吊针 记者 周明佳 摄

  又是一年开学时,生活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与建水县交界处长坡脚村的10多名学生,终于不必再为上学的事情发愁。建水县面甸镇中心学校校长苏劲松说起这些孩子时,眼神中既有担忧又满含爱意:“这些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我们不能遗忘他们……”

  这些孩子为什么被称为“被遗忘的孩子”,他们的身份究竟特殊在什么地方?不久前,本报记者带着疑问走遍红河州一些县市山区,认识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当地政府把他们定义为“自由迁移户”,指的是那些离开自己的家乡,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了几十年的人。

  在红河,这个群体的人数多达数千,90%以上是苗族,“无户口”和“贫穷”成了这个群体的一个标签。在这里,本报记录的只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希望引发大家对他们未来方向的思考……

  距离开远县城仅20余公里的山上,有个贫穷的村子名叫“长坡脚”。这里不通电、不通水,没有公路;这里住着18户人家128个人。30多年来,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本报记者专门前往探访。

  从开远县城出发,翻越过城郊西山,在崎岖山路上一路颠簸3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到达长坡脚。 <

  难 ?

  128人中近80人没户口

  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家中田地不够栽种,罗云光和罗家旺两兄弟从遥远的山寨迁移到这里,平整土地、盖起茅草屋,过起了日子。随后朋友介绍朋友,亲戚带着亲戚,不断有人开始搬迁到这里,30年间,整个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128人,18户人家的小村庄。

  长坡脚村的村民面临着的严峻问题就是身份和户口。128人中,至少有近80人没有户口,成了被“遗忘”,没有“身份”的人。

  吃 ?

  “一藤南瓜”做出4道菜

  采访当天,全村村民一起凑菜饭招待记者。饭做好时,村民们自带碗筷到村中央聚餐,席地而坐。菜端上来时,记者有些吃惊,总共4个菜,炒南瓜、煮南瓜、蒸瓜花、炒瓜叶。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这已经像过年了。”原来,因为我们的到来,村民们还凑了两只鸡熬汤。

  幸运的是,在澳门圣保禄学校的帮助下,长坡脚村已经建起了一个大水窖,村民们都喝上了干净的水。 <

  住 ?

  大部分住的还是茅草房

  18户人家中,除了少数几户人家盖起了自制砖混的房子,大部分都是茅草房。“卧室”在门右侧的角落里,就放着一张用木头搭的简易床,如果儿女多了,就用几根木头再搭一个鸡窝似的楼窝,再建一间“卧室”。门的左边一般是厨房,也是牛圈。晚上圈牛,白天把牛赶上山之后,在地上搭起个火架就开始做饭。

  行 ?

  “移开”山包修条山路

  长坡脚村地处山腰处,抬眼往对面看,鸡街到建水的高速路近在咫尺。村长罗永强说,看着近,但是没有路,走过去至少三四个小时。

  指着村边那条还算平整的山路,村民告诉记者,为了去山外赶街方便点,村民将村外一个小山包“移开”修出来的。 <

  医 ?

  村民自己打针哪疼插哪

  吃住温饱就行,生病了怎么办?老村长杨本方有些自豪地说,近几年,村民学会了打针。澳门圣保禄学校云南助学基金会负责人陈利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到村里吃坏了肚子。老村长听说后跑过来说:“没事、没事,我们帮你打针。”针头拿过来后,老村长说:“肚子疼就打肚子。”这把陈利吓得够呛。

  老村长说,这是村民自己出山学会的,他们去城里买了些针水和药品,自己配药,自己学打针。他们认为,哪里疼就是哪里的毛病,所以针管也就往那个部位插。“这样还真治好了许多人。”

  用 ?

  用五号电池给手机充电

  村长罗永强腰间挂着一个旧手机,这是和村外沟通的重要工具。村里没有通电,手机怎么充电?村民们的回答让记者哭笑不得:原来,他们发明了一个方法,把五号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用细电线连接在一起充电。别说,还真有用。

  首席记者 李荣 任锐刚 (春城晚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