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炮退伍兵王文忠致富不忘乡亲为新农村建设创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0:5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题:二炮退伍兵王文忠致富不忘乡亲为新农村建设创新路

  作者 陈寿富 王清勇 蔡瑞金

  第二炮兵某部退伍战士王文忠在离开故土15年、定居北京后,毅然舍别舒适的生活和如火的事业,重回村庄。孜孜耕耘3年间,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一条道路。

  地处冀中平原的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3年前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小村仅有一条出村的土路,不到两米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全村上下就有一眼水井,每个月只有两次放水的时间,有的到别的村去拉水,要不就只好吃苦水。

  再说管理,芍药村有3个大姓,各自为战,村民没有主心骨。农闲的时候,呼呼啦啦一群人上访,镇上、县里都有人去过。

  2007年 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到北京恳求王文忠回村当个带头人。那段时间,身为北京雅宝路“皮草巨头”的王文忠陷入了思考之中:生意怎么办?员工怎么看?家人怎么看?回去后干不好怎么办?

  深深思考之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2007年9月21日这天,他没有告诉家人,只跟公司副总作了交待,对妻儿谎称到南方联系业务,就独自一人从北京回到了阔别13年的家乡,挑起了村支书这副沉重的担子。

  村里没有办公地点,他临时租用了村民的两间厢房。没有办公设备,就自己掏钱购置桌椅板凳、笔墨纸张。没有住的地方,简单收拾一下自己的老房子,安了个临时的“家”。

  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乡亲们做事来的,我绝不拿不沾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

  打井解决吃水难、修路解决出行难、种树解决环境差,是王文忠上任之初的“三板斧”。不到一年,他个人出资垫资400多万元,修了两条进出村的水泥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新村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在村前村后种上芍药花,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紧接着,他又开始大刀阔斧“治乱”。村里遗留的耕地乱占问题,他调查清楚后,坚决予以清理。对此,有人写“小字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有的当面对他破口大骂,甚至还有匿名电话威胁他。

  “我是在为群众做事,正气总会压住邪气。”王文忠豪不畏惧。后来,通过法律手段,将个别人乱占的387亩耕地全部收回。

  治村与做企业一样,不仅需要信念和毅力,更需要能力和智慧。

  芍药村所在大营镇是全国有名的皮毛加工基地。2008年初,他组织村里一帮年轻人在北京雅宝路参观了3天。回村之后,王文忠鼓励他们说:“你们是芍药村的未来和希望,每个人都想过上好日子,但是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的。”

  村里年轻人倍受鼓舞,纷纷摩拳擦掌。2008年3月16日,芍药村第一个合作社——裘皮服装加工合作社正式成立。

  王文忠自己拿出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不参与分红,不计利息。之后,他把入股的30户村民分成了3个小组,其中有8户经济条件好的,入社拿入股资金5万元,两户困难户只在合作社参加劳动入体力股,年底实行平均分红。就这样,村里的不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只要参与,年底就能跟着分红。合作社成立后,他搞培训、传技术、跑市场、拓业务,经过一番成功运作,截止目前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随后,王文忠又了解到全县无公害大棚种植还没形成规模。他请来农业部的专家测量土质,向大学里的专家教授求教,引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全村163户中有87户加入了合作社,使村民人均收入翻了3倍。

  村里新建了学校、医疗所,村民告别了“上学难”、“看病难”。在环村道路两旁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卫队,建起了村民休闲健身广场。成立了文艺队、锣鼓队、秧歌队,开展评选本村好儿媳、举办劳模大会……村民们观念变了、干劲足了,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

  芍药村被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建中心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被中国农业大学定为“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大田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和芍药村科技种植园基地”,“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实践基地”,长年有大学生驻村工作,专家教授定期来村指导实践。他的这种做法受到中国“三农”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很有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一条道路。(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