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月给1000多孩子写信 性格女生给灾区孩子制造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02:43  东方今报

  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两年多了,22岁的孙刘洋却一直没有忘记灾区里那些懂事、善良的孩子。从四川做义教回洛阳后,她在学校创办了“天涯咫尺·爱心接力”通信组,每个月都会给灾区的1000多个孩子写信,跟孩子们说说心里话,向他们传递快乐。

  □今报记者 李娟娟 见习记者 杨珊珊 章杰/文图

  没入选河洛义教队,自己组队

  她和同学买了一张地图,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决定去寻找洛阳市最偏僻、最需要老师的学校。在崎岖的山路上,推着自行车寻找了几十里路,最终确定了义教“据点”。

  2008年4月,还是大一新生的孙刘洋报名参加“河洛义教”,然而因面试没有通过而被拒之门外,这让孙刘洋很不甘心,犟性子的她决定自己组队,号召洛阳的大学生去山区义教。

  趁着清明节假期,她和同班的葛霞买了一张地图,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决定去寻找洛阳市最偏僻、最需要老师的学校。听说嵩县经济比较落后,她们一路走一路问,在嵩县崎岖的坡路上推着自行车走了几十里路,走访了五六所小学,通过与老师们沟通,确定了全校六个年级包括校长在内共6名老师的嵩县逸夫饭坡小学为义教“据点”。

  回到学校后,她又向河洛义教的负责人“取经”,询问义教老师的合理人数、义教的课程以及义教中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当时也有义教队,但他们要向义教的学生收取15~20元作为生活费和车费,我们不能向学生收钱,所有的费用由我们自己承担。”于是,孙刘洋决定和葛霞一起在暑假之前把钱攒够。孙刘洋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她的生活本就艰苦,为了攒钱,一到周末,她和葛霞就去做家教,每天都吃卤面、馒头和咸菜。

  成立通信组,她要求队员的纯粹性

  大学生参加活动大多能拿到量化分数,这对评奖学金起关键作用。然而,孙刘洋没有申请通信组的活动介入量化分数。孙刘洋说,她这样做,是想保持队员的纯粹性。

  带着近千条地震灾区学生的信息,孙刘洋回到学校,和当时一起去四川的义教队员们成立了“天涯咫尺·爱心接力”通信组。

  慢慢地,许多老队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退出了,只有她一个人在坚持。“我知道坚持下来很难,但如果我也抛弃它了,那它就不存在了。”孙刘洋说,虽然每年都有人退出,但开学总会有新人加入,今年通信组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2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里,同学们参加活动大多能拿到量化分数,这对评奖学金起关键作用。然而,孙刘洋却坚持没有申请通信组的活动介入量化分数。“我这样做,是想保持队员的纯粹性,希望大家不是为了挣分数去跟孩子们通信,而是能和孩子们朴实地交流”。

  队员可以变,通信组却是永恒的

  他们和孩子通信都是用的笔名,主要是担心有的队员因个人原因停止写信,其他人可以延续这个笔名,将爱传递下去。

  在“天涯咫尺·爱心接力”通信组的规章中,记者看到了她和同伴精心制定的规则,“此项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活动,只是一种心灵陪伴,活动中不进行物质和金钱资助。”

  孙刘洋给记者介绍了通信组的运作流程:每个月的第二周是通信周,每个队员要给自己负责的两个班级写信,他们每个月都要寄出100多封信。

  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孙刘洋想到了很多细节,她要求信中不能提地震,不能提父母,不能向孩子提好好学习之类的要求。“要向孩子们传递快乐。”孙刘洋说。

  他们和孩子通信都是用的笔名,主要是担心有的队员因个人原因停止写信,其他人可以延续这个笔名,将爱传递下去。为了保持风格一致,他们会把离开的队员之前跟孩子通信的所有内容给下一个队员看,让他熟悉风格,不要“露馅”,以免给孩子们造成伤害。

  三年来,孙刘洋一直固定地跟她当时教课的永胜小学和双河中学的孩子们联系,如今,双河中学的孩子有的升学,有的工作了,还经常给她写信,把她当成亲姐姐一样。而每当收到他们回信的时候,也是孙刘洋最开心的时候。

  年轻妈妈鞠的一个躬,让她爱上公益

  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捐了款,孙刘洋和同伴例行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位母亲深深地弯下腰回鞠了一躬,孩子在一旁也庄重地学着母亲。

  在他们兴致昂扬地为去嵩县义教攒钱时,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孙刘洋又和葛霞一起加入募捐队伍中。她们白天在街头劝募,晚上拖着一身疲惫挨个宿舍敲门,号召同学们加入劝募队伍。

  有一件事,让孙刘洋至今难忘。劝募活动中,当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在母亲的引导下捐款后,孙刘洋和同伴例行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位母亲顿时满眼泪花,说:“孩子,给哥哥姐姐们也鞠个躬吧。”见孩子不明白怎么鞠躬,母亲说:“来,妈妈教你,像妈妈这样给他们鞠躬吧。”随后,这位母亲深深地弯下了腰,孩子在一旁也庄重地学着母亲。“就是那天,让我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孙刘洋说。

  为震区孩子义教,再苦也不怕

  在震区义教时,那里蚊子特别多,有一次孙刘洋穿马裤,膝盖以下两条腿被咬了65个疙瘩。

  2008年6月22日,洛阳信息港BBS上一位叫“阿铁”的网友从江油救灾回来,带回一个消息:灾区需要义教老师。

  于是,孙刘洋联系同学,分别在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张贴海报,召集了三个学校共19名大学生志愿者。最后,义教队员们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兵分两路,一路到逸夫饭坡小学,一路由孙刘洋带领奔赴四川灾区。

  在秀水镇三村联合小学义教期间,他们在废墟上扎起了帐篷。“刚去时有一次下暴雨,帐篷下面全是水,充气垫也泡在水里,后来他们把帐篷扎在废弃的桌子和椅子上,才得以过夜。那里蚊子特别多,有一次我穿马裤,膝盖以下一共被咬了65个疙瘩”。但孙刘洋依然觉得“那段时间最快乐”。

  孩子的一句话,让她决定与孩子通信

  “叔叔阿姨,你们走吧,这里有危险。我们家在这里,不能离开,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你们不能有危险。”就是这句话,让孙刘洋决定成立通信组。

  孙刘洋说,她在永胜一小上课时得知,之前有一天下暴雨学生们吓得抱作一团,不停地哭,听到这些,她心里像被刺了一刀。为了让孩子们摆脱暴雨的阴影,临离开时,她和义教队员们一起办了一场演出。“我们要给他们带来快乐。”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孙刘洋说,那里的孩子很懂事,让人心疼。2008年8月1日,发生了6.2级余震,一个孩子说:“叔叔阿姨,你们走吧,这里有危险。我们家在这里,不能离开,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你们不能有危险。”对这个孩子的话,孙刘洋至今记忆犹新。那一段日子,让她分明感受到了孩子们心灵所受的伤,更加坚定了以后要跟他们通信的想法。

  “我觉得我就是为公益而生的”

  孙刘洋说,即使她毕业了,通信组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希望更多的人支持通信组,理解通信组的理念。

  从四川回来之后,孙刘洋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从四川带回来的信上,放在通信组的建设上。去年4月份,她因压力过大被检查出患有植物性神经紊乱,并被告知注意休息。

  然而,这并没有浇灭她的激情,她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志愿者活动。从2008年开始,她组织的义教团每年都会到偏僻的小学义教,2008年、2009年到嵩县的逸夫饭坡小学,今年到嵩县白河乡中心小学。2009年,她也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今年,她又参加了洛阳红十字会为玉树募捐活动和河洛协会伊川贫困调查。如今,她在网上看到天津有一所帮助服刑犯孩子的学校,很受感动,正准备跟他们联系,给那里的孩子写信。

  “我觉得我就是为公益而生的。”孙刘洋笑着说,“我希望即使我毕业了,通信组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希望更多的人支持通信组,理解我们通信组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