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湿地上“长出”生态之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10:03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郭波马峰唐丽丽

  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处,有—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黄河水奔腾着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这里就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中心位置,有—个外形酷似盒子的黄河口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站在这个被称为生态之盒的观景平台上,不仅能看到—望无际的芦苇和柳林,还能远眺黄河入海时的胜景。

  生态之盒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船码头的主体建筑,2010年7月建成的这幢现代化的建筑如今已成为东营市新的城市名片。

  地上“长出”的高楼

  “生态之盒强调的是设计的完整性,两个透明的玻璃体由四个核心筒支撑,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生态之盒的设计者之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刘洋告诉记者,整个建筑力求最小程度地破坏自然景观,整体架构只有四个核心筒落地,仿佛是从地上“长出”的。场地设计中除广场与停车场外,尽量保持原有湿地景观。

  “崛于大地,伸向天空,气吞山河。”一些游客这样评价生态之盒。

  为让生态之盒这座现代建筑与自然生态景观“和谐相处”,设计之初就力求在强烈的对比中形成协调。设计者在入口采用草坡结合现代材料,如锈板、不锈钢、木头等,形成现代材料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硬质广场抬高了1.2米,地下有涵洞和廊桥使湿地系统得以贯穿,从而将原生态湿地引入场地内部,因此,生态之盒成为旅游区的一个亮点。

  黄金周纳客三万

  生态之盒充分满足了候船、餐饮、展览、观景等要求。

  一层玻璃体主要为候船与展览,建筑底层完全架空,全部荷载由四个核心筒体支撑。二层为通高7.5米的展厅、候船、咖啡厅、贵宾休息室等空间,屋顶是露天剧场,可以为小型演出、新闻发布会等提供场所。三层为餐饮场所,设有西餐厅、中餐厅以及包房等,屋顶设观景平台,为游人提供了远眺湿地景观与渤海的至高点。

  “生态之盒是集餐饮、候船、观光、展览、纪念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建筑。”黄河口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生态之盒迎来了3万多游客到这里观景休憩。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管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之盒进一步优化了交通设计,整个道路系统呈环状,在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同时,做到人车适度分流,参观人流、会议办公人流、后勤人流互不干扰,参观车流与后勤车流有机分开,这样的设计让游客旅游更方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