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军队医院护士长坚守精神病患者护理岗位20余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11: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题:军队医院护士长袁辽荣坚守精神病患者护理岗位20余年

  作者柴祥群戴岳陶社兰

  走路贴着墙侧身走,和病人交谈时双手抱在胸前。身为女人,却不敢化妆和穿裙子。尽管这样,还是被病人打骂袭击无数次。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215临床部心理二科护士长袁辽荣,在精神病患者护理这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全部心血。这一坚守,就是23年。

  精神疾病护理工作,是个同行“不愿做”、患者“不感恩”、家人“不放心”、社会“不理解”的特殊岗位,而护理人员常常是“一身汗水、两眼泪水、满腹苦水”。

  1987年9月,袁辽荣从大连军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原解放军215医院精神科。跨进病区铁门的那一刻,她惶惑了:迎接她们的既有老护士“机灵点,背靠墙,贴身走”的善意劝告,也有病人一双双直白白射向她们的空洞迷失的目光。心理疾患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时会失去自控能力,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时时潜伏着遭到袭击的危险。

  同学劝她调换一个工作,她自己也有点犹豫。父亲说了一句话:总要有人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位因参加唐山大地震救灾而受伤病退的老军人,一向是女儿的精神支撑。于是,袁辽荣坚持了下来。

  袁辽荣常说,精神疾患虽然缺乏正常人的情感交流和感知能力,但不能漠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权益。与患者交流时,她不是简单地称呼患者的姓氏,而是根据患者心理喜好和兴趣特长冠以昵称,让他们感到别样的尊重。

  “作为心理疾患者,他们的生命虽然暂时失去了光泽,但他们的生命意义并没有改变,生存的权利并没有丧失,同样,他们的人格尊严更不能缺失。离开对生命的应有尊重,一切都无从谈起。”袁辽荣说。

  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袁辽荣与精神科的病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作为普通护士,还是走上护士长的岗位,她没有一天离开过自己的病人。23年间中,袁辽荣已记不清她扮演过多少不同的角色——姐姐、女儿,妈妈、阿姨,战友、老乡……她与患者的感情,早已融化成难以割舍的亲情。

  2007年,袁辽荣和同事们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个叫梁家全的心理疾患病人,被家人用铁链锁了15年。她的心揪紧了,夜不能寐,立即打电话向院领导报告。第二天,又和大家一起驱车七、八个小时,把病人接到自己科里治疗。

  从那天起,袁辽荣带头为他做日常护理,洗脸、梳头、剪指甲、喂饭、穿衣盖被等。梁家全害怕见人,袁辽荣就每天主动与他说话,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梁家全的四肢缺乏锻炼萎缩了,袁辽荣就经常为他做四肢按摩,搀着他到走廊里“学步”;天气冷了,袁辽荣自费给他添置新衣服……

  通过近两年的治疗,梁家全渐渐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也会主动跟护士们打招呼了。一天,袁辽荣正在帮他整理床铺,突然听到梁家全说出两个字:“谢谢”。

  袁辽荣心里一热,泪水滚落下来。这就是她付出的意义。“只要自己的劳动有益于社会,能被他人接受,这就值了。”袁辽荣说。2010年春节前夕,梁家全终于走出医院的大门,开始了新的人生。

  在20多年的坚守中,袁辽荣亲手把多少个精神病患者送出医院,她已经记不清了。每次,她都希望,出院的病人再也不要回来了。近3年来,她们科先后有近百名患者治愈出院,复发率降低了31%。她说,心理疾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对他们,不仅医护人员要精心医治护理,使他们早日康复,更重要的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这样一个群体。

  然而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者来说,她们同样是需要被理解被爱护的一群。这些年来,袁辽荣经受了1000余次精神病人的侮辱、打骂和性骚扰。常年身处铁门、铁窗、铁锁的冰冷世界,每天面对性情怪异、情感冷漠的特殊患者,她付出的,是火热的心,留给自己的,是苦痛的伤。

  参加工作不久,袁辽荣一天上夜班查房时,一个病人突然将她按倒在病床上。尽管同事及时解围,但她的初吻还是被病人夺去了。袁辽荣疯一样地冲进卫生间,使劲刷牙,眼泪直流。1990年9月,忙碌了一天的袁辽荣正准备下班,突然一名狂躁病人病情发作。她马上和3名同事一道约束病人,一不留神,腰被病人踹了一脚,幸好扶住床头才没有摔倒。处置好病人,她才在夜幕下,独自去医院做检查。

  袁辽荣说:“这两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其实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背后都有很多辛酸的事。每当受到委屈时,只要多想想这些患者因病痛而带来的不幸,唤起自己的怜悯之心,那些委屈就会淡化些。”

  沈阳军区联勤部政委吴长海说,我们感动于袁辽荣的事迹,因为她有“坚决不当逃兵”的骨气、“我不干谁干”的傻气、“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的勇气,这是军人的气质。

  就是这骨气、傻气、勇气,成就了袁辽荣。多年来,她3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荣获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而家庭,同样也给了她幸福的回报:儿子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丈夫为了支持她的事业,从大有发展前途的部队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做了公务员。

  袁辽荣说:“我总是告诉自己,在最困难最紧张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点,就都过去了。病人发病时没有理智,但恢复后,他们是多么可爱的人啊!我们要用最真诚的心,最精湛的技术护理好他们,才对得起这身绿军装。”(完)

  (注:文中患者为化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