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包鄂同城一体化越来越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15:34  内蒙古晨报

  

呼包鄂同城一体化越来越近

  ■呼包鄂同城一体化“驶上高速路”本报记者 李峰摄影

  □本报记者 段国栋

  10月,好事不断。

  10月20日,为期26个月的呼包高速公路4改8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同一天,呼市至杀虎口高速公路也动工。呼铁局方面也传来喜讯,呼包鄂1小时铁路交通圈建设正如火如荼……

  呼包鄂三地同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而在今年6月举行的内蒙古西部盟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呼包鄂三地同城一体化之一就是要以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电力、管道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内蒙古发展的瓶颈问题。

  呼包鄂同城一体化离我们越来越近。

  同城构想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3项指标来看,呼包鄂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

  从衡量现代化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三组指标来看,无论是三市GDP、恩格尔系数还是人均居住面积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基本现代化的水平,呼包鄂有理由也有实力打造一体化发展区域。

  早在2003年前后,内蒙古就提出呼包鄂三地同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同城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软实力的融合。”自治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如此认为。他认为,一体化要有实际的东西,让老百姓能够真切感受到。

  当前,呼包鄂城市群已经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就需要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社会保障同等化,推动交通同环、金融同城、信息共享、协同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服务业和社会发展研究处副处长李靖靖认为,一体化的趋势就是呼包鄂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都能流动起来,老百姓生活不仅便捷,而且成本降低,一些手续办理环节简化:交通,打破行政界限,物流间更畅通,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了,直接用电子眼,带来很多便利;形成铁路一小时圈和呼包鄂中心城区两小时公路圈;公交方面,应该有一种年票互用,如呼市办的公交卡,去了包头和鄂尔多斯都能用;金融同城,三地存款、汇款没有手续费;实行教师的互派制度,倡导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理念;医疗将实现互认制度,医保卡三地通用;通讯一体化,三地老百姓互打电话不再收取漫游费;旅游同线,节约管辖分割造成的中间费用;产业发展集群化,同类污染可集中治理,废气、废料能够循环利用。

  李靖靖坦言:一体化就是打破行政的界限,促进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流的自由流动。呼包鄂一体化之后,将给呼包鄂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到2015年,呼包鄂沿黄经济带将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如何同城?

  “呼包鄂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区域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确定呼包鄂为国家“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包(头)昆(明)通道纵轴的北端区域,是我国西部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要地区。

  同城一体化蓝图令人向往。实力大增的 “金三角”必须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即将摆开的区域一体化棋盘中,呼包鄂三市如何排兵布阵?采取什么措施实现这一伟大战略构想?

  呼包鄂能源资源富集,三市经济都存在明显的资源依赖型特征,在煤炭、煤化工、电力、水泥、铝加工等产业上都有交集,这就会导致招商引资时高成本、恶性竞争、产业集中度偏低、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三地上项目时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三地如何错位发展,各具优势。而今年夏季110国道的大堵车向同城一体化提出了质疑,敲了个警钟,同城一体化的前提,首先要保障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

  随着呼包鄂三地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布局、城市化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交通运输问题、城市基础物资供给问题等在短期内在呼包鄂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内蒙古的经济结构长期维系了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核心地位,在内蒙古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迎合国际国内市场需要,实际上大量的物资输入地区的位置也得到了不断强化。

  于光军认为,“十二五”期间,围绕内蒙古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也是基于市场调控和产业基础、资源基础,内蒙古要建设国家新型战略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基地。在这样的产业布局下,内蒙古物资产品输出对道路、交通、运输通道的压力更大。

  同城前提

  10月20日,呼包高速公路4改8改扩建工程开工,呼包大通道将更加便利。

  呼包鄂1小时城际交通圈已动工,集包双钱将在明年底建成。三地交通同环迈出坚实步伐,加速三地一体化进程。

  据呼铁局党委副书记陈洪奎介绍,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1小时客运圈,主要由集包第二双线、包西和呼准东快速铁路组成。来自呼和浩特铁路局的消息称,随着铁路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1小时交通圈,和包头-临河-乌海-银川-鄂尔多斯的2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这两个城际快速客运交通圈,是内蒙古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1小时客运圈,主要由集宁-包头第二双线、包头-神木新线和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快速铁路组成,这是“呼包鄂”地区-北京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策应“呼包鄂”经济一体化需求。

  目前,集宁-包头第二双线已于2009年4月1日开工,预计2011年11月底建成。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铁路项目建议书已上报铁道部,预计今年11月份开工建设,2013年底建成。

  包头-临河-乌海-银川-鄂尔多斯2小时交通圈,主要由东胜-乌海铁路和包头-临河-乌海-银川快速铁路组成,这是拉近内蒙古黄河沿岸的次中心城市与“呼包鄂”核心区和北京距离的重要通道。

  目前,东胜-乌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底前开工建设,2012年底建成。新建包头-临河-乌海-银川时速200公里快速客运铁路,将努力纳入铁路“十三五”规划。

  据陈洪奎介绍,到2012年大部分项目建成后,呼铁局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万公里,西部铁路运输能力达到6亿吨,有效缓解运力不足瓶颈。

  “实践证明,金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差,物流的输出与客流的畅通显得很关键,经济迅猛发展,但交通却跟不上来,矛盾突显,通道的建设是个前提。”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姜月忠说。

  同城措施

  目前,呼包鄂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区,而且三市政府部门之间、大型产业之间、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运行之间的各自发展状态依然互动相对较少,经济的实质性联系较少。

  于光军认为,这个问题在三市的各种规划中表现的十分鲜明;就是在商业、市场这样一定要依靠联系和流通才能生存的行业,也不见三地之间互相倚重、互为支撑的思路;更有甚者在物流这样必须建立在大区域概念下的网络体系中,三地的政府思路中提到对方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辐射其他;呼市要辐射包头、鄂尔多斯,包头要辐射西部盟市,鄂尔多斯要辐射包头,甚至自己的边缘旗县都要辐射包头。缺少联合起来,“共同培育自由、开放、统一的市场”。与此相联的是政府涉及经济的各局之间基本上是互不往来,都只与自治区的相关厅局联系。作为具体操作的市间、三地各行业间的战略沟通、措施对接就更谈不上了。

  于光军认为,自治区已经确定了呼包鄂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并已经准备了相应的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但现实中缺少推进一体化的针对性手段和措施。他建议,三地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旗县为基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建设,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础入手,逐步消除盟市之间的制度、标准差异,消除人口跨盟市流动、跨城乡流动的障碍性制度设置,尽快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以制度创新促进人口向核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合理流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