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天北京正式入冬 五年来最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17:35  法制晚报

  

今天北京正式入冬五年来最早

  今天白天,北京的气温越过10℃,但外出时还是感觉挺冷的。

  早晨记者在街上看到,这段时间,不少外出的市民都使出御寒高招。有的用头巾把脑袋整个捂起来,老人则是帽子、口罩、手套、棉鞋“全副武装”出门

  摄/记者黑克

  今天北京正式入冬 五年来最早

  下周将迎一轮回暖 白天最高十五六度 夜间仍低于5℃ 昨晚今晨 记者体验京城冷暖

  本报讯(记者陶颖曹姗)北京今天入冬了!

  截至今天,京城从上周日起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10℃,达到入冬标准,成为近五年来得最快的冬季。

  从气象学的定义来说,北京的平均入冬时间在10月底或11月初,比立冬节气要略早。

  历史上最早的入冬时间是10月8日。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偏暖,入冬时间基本都比常年平均偏晚,例如2006年是11月6日入冬,2008年是11月12日入冬,去年是11月1日入冬。

  今年在北方寒潮的推动下,从10月中下旬起,北京入冬的脚步开始加快。根据市气象台监测显示,上周日,本市日均气温首次降至10℃以下;随后,尽管本周艳阳高照,气温有所回升,但夜间最低气温仍然偏低,出现1至2℃的低温,因此把日均气温拉下马。

  今天凌晨,本市实况最低气温达到2℃左右;接着阳光拼命拉升气温,上午11点的气温已经达到12℃左右,但仍无法挽回日均气温低于10℃的大局。因此,截至今天,本市气温达到入冬标准,成为近五年来最早的冬天。

  近期感冒发烧呈上升趋势

  今早记者在安贞医院看到,输液室基本被感冒发烧患者占据。据统计,近些天,急诊量平均在每天260人次,其中,感冒的病人比前段时间有所增长。

  此外,记者从空军总医院、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由于感冒发烧在急诊就诊、输液的患者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入冬后有一轮回暖

  入冬后,京城天气却又将迎来一轮回暖。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未来一周内,没有明显冷空气入侵,本市白天最高气温将回升至15至16℃,但夜间气温回升有限,最低仍在5℃以内。

  市气象台提醒,目前呈现白天温暖、夜晚偏冷,户外阳光“保温”、室内散热迅速的局面,市民要格外注意衣着变化,应对昼夜温差,尤其做好夜间室内的保暖。

  冷暖

  体验

  7℃

  地点:地铁1号线

  “站几站得了,坐着冷”

  今天早上5点半,记者从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乘车。由于时间尚早,站台上的乘客并不多。车进站后,车厢也比较空,乘客不及座位数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有经验”的乘客选择站着。“站几站得了,坐着冷。”一位女士对同伴说。

  也许是列车“休息”了一晚上,座椅还没被前面的乘客“焐热”,坐上去的确感觉有些冷。而且,早上换风口吹出来的都是凉风,乘客们大多缩着脖、手插兜。

  记者测量得知,车内温度为7℃。

  12℃

  地点:传媒大学宿舍

  “空调不制热,别瞎鼓捣”

  “空调是单冷的,不能制热,别瞎鼓捣啊!”在中国传媒大学中蓝公寓,这些天,宿管老师挨个叮嘱每位回寝室的学生。

  今年夏天,传媒大学为全校所有宿舍楼都安上了空调,是本市为数不多的全空调校区。然而随着天儿越来越冷,学生们本想开空调暖和暖和,却只能干瞪眼,因为空调只能制冷却不制热。“每天都有学生跑来问空调怎么能出暖风,一晚上能来十几个。”学校的宿管老师也很无奈。唯恐学生瞎琢磨把空调弄坏,后勤统一给每个宿舍楼入口贴上了“温馨提示”——“空调只有制冷功能,为了避免损坏空调,请同学们不要调试空调。”

  于是,“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成了同学们近期的口头语。“宿舍现在就是个小冰窖,一回来就想钻被窝。”该校研三学生张小飞一提到宿舍就打哆嗦。昨晚11点,记者在张小飞的宿舍测了下温度,只有12℃。

  张小飞说,学校不像家里,即便不能开空调,还可以用电暖器、电暖扇,然而学校连电手炉都不让用,只能钻被窝,“现在就盼着上大课,人多,暖和。”

  24℃

  地点:福寿轩敬老院

  “空调加电暖器,没问题”

  “20号那天,电暖器就摆屋里了。”昨天晚上7点多,记者来到位于白塔寺附近的福寿轩敬老院。走进82岁周奶奶的房间,感觉很暖和。“屋里的温度我自己调的。空调加电暖器,没问题。”周奶奶说。

  记者看到,屋里的温度计显示,室内的温度是24℃。

  记者从西城区民政局了解到,西城的养老机构很多都是采用自采暖方式,房间里有空调,只要老人感觉冷了,随时都可开启。同时,为了照顾那些不习惯用空调的老人,养老机构还配备了电暖器。

  26℃

  地点:宣武医院病房

  “医院比家暖和多了”

  昨晚,记者一进宣武医院内科住院处,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不少患者都穿着单薄的病号服,与记者的“棉服+厚围脖”形成鲜明对比。“医院比家暖和多了,挨刀也认了。”说这话的是家住牛街的赵大爷。他说上周最冷的时候,他家的温度还不到15℃,家里的低温让三叉神经痛的“老毛病”频繁骚扰他,令他苦不堪言。“最近看报纸上说可能不提前供暖了,我的心也凉了。”赵大爷说,“不提前供暖”让他下定决心来医院做根治手术,于是在23日办理了入院手续。“医生说我怎么也得住院2周,我一算正好躲过这段冷日子,病也治了,一举两得。”赵大爷说。文/记者汪红韩旭

  实习记者谢璐蒲长廷

  热点

  追踪

  检测室温机构正式供暖前公布

  目前相关资质审核还在进行中 此外 检测费用将规范

  本报讯(记者饶沛)目前,居民室温检测机构的资质还在审核中,最终名单将在11月15日前公布。

  随着测温机构名单的公布,测温的费用也随之“出炉”,百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也旋即引发热议。

  北京市供热办上午表示,目前哪些检测机构有资质对居民供热室温进行检测还没有确定,资质还在审核过程中,因此目前就有机构说检测价格肯定是不准确的。

  检测机构的名单肯定将于11月15日正式开始供热前公布。

  对于价格问题,市供热办主要负责人表示,3000元的价格不切实际,“实际检测价格最高仅为数百元”。“等到资质审核下来,我们将约齐这几家检测机构一起商讨出一个检测费用的计算办法,等于算是一个行业规则。”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供热办主要负责人还表示,检测室温目前没有统一定价,但不可能是3000元这么多。

  市发改委表示,民居室温检测属于市场调节价,不需要发改委审核价格。

  今冬供暖中,居民如认为供热热度不达标而供热方不认同,居民可以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认定,如检测机构出具的室温报告确认室温不达标,居民可以向供热方索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