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受权播发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20:42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28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共八章五十二条,分别为:一般规定,民事主体,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知识产权,附则。

      法律规定,为了明确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合理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陈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了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法律还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

      法律还同时规定,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法律。

  我国立法明确涉外婚姻、收养的法律适用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陈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了涉外婚姻、收养等法律适用。

      法律规定,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夫妻财产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

      法律还规定,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法律。诉讼离婚,适用法院地法律。

      法律还对涉外收养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的效力,适用收养时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关系的解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法院地法律。

      此外,法律还规定,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陈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

      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本法对合同的有关规定。

      法律同时规定,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当事人也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物权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陈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分别作出规定。

      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对于动产物权,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法律同时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法律同时规定,有价证劵,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最有密切联系的法律。

  我国立法明确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陈菲)目前,全国法院每年受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有1万余件,其中最多的是涉外合同案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作出了规定。

      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

      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法律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法律同时规定,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但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侵权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

      法律还规定,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