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迫“农转非”是“强拆”思维作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2:09  新文化报

  第一

  关注

  从秋季开学起,重庆各高校都在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多名拒绝转户的学生称,动员已变为强迫,拒绝转户者被教师约谈,并以奖学金、入党甚至毕业证等相要挟(据10月28日《新京报》)。

  曾几何时,通过“金榜题名”实现“农转非”是所有农家子弟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要比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镇孩子付出更多,但一旦实现“鲤鱼跳龙门”便意味着已经改变了命运。因为在计划经济或准计划经济背景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就是说,当户籍从农村迁出起,便脱胎换骨成为了准国家干部,开始享受除了不发工资、不分配住房之外的一切城镇保障,而这种保障是他们父辈梦里都不敢想象的。

  当年城镇户籍的优势在于福利保障,而今这种优势却早已风光不再,农民进城在社保、医保、就业、购房等方面已没了任何门槛,而且在有些地方,农村户籍的福利保障赶上或超过了城镇。仅以重庆为例,农村户籍的福利政策就超过了城镇户籍的一倍还多。当年的城乡差别不但被迅速缩小、填平,甚至出现逆向差别,我的一位大连媒体朋友就曾在年初和我开玩笑说:“真后悔嫁得早,否则非嫁个渔民不可。”她说,当地渔民非常富,一个村里有几个千万元户并不稀奇。不知道她说的是否夸张,但农村户籍下的土地正在成为增值很快的财富却是不争的事实。前段时间媒体就报道过,浙江义乌的一些公务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纷纷“非转农”,他们看好的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价值。

  在此背景下,重庆各高校开始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显然有逆势而上的嫌疑。对此,市教委给予的解释是,大中专学生转户之后,将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纳入城镇保障体系。退地的3年过渡期之后,也不会强制要求转户学生在老家退地。但城镇的保障体系对农村大学生来讲,早已失去了吸引力,而对不会强制要求转户学生在老家退地的承诺,在没有法律保障甚至校方连个文件都拿不出来的情况下,绝不可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表面看,重庆市教委此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户籍管理,实则是为了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力争到2011年底,完成66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转户目标。为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避免在今后推行城镇化过程中付出高额的成本,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为学生,不用去揣测校方“大跃进”式“农转非”的意图,仅从自身利益考虑便有诸多拒绝的理由,起码城镇就业形势严峻,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回乡务农也算是留一条“后路”。于是,在动员未果的情况下,校方便想到了“动粗”,理由是“这是政府的精神”,手段是以奖学金、入党、毕业证等相要挟,这是典型的“强拆”思维在作祟,你不同意搬,便给你断水、断电,甚至砸玻璃、动铲车。在此思维下,公安部关于“新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可随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户口迁学校”以及重庆市政府“农转非自愿有偿”的规定便可以熟视无睹。但这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支撑的做法能遂其所愿吗?我看未必!

  本报评论员陈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