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街头凄凉老去?棒棒军如何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2:36  华龙网-重庆商报

  南坪步行街,两个“棒棒”在给雇主送货。 记者 张路桥 摄

  经过几天的采访、调查之后,“山城棒棒军”的困境显现出来:一些人缺少技术,无奈当“棒棒”;街头“棒棒”如打游击,接活靠运气;年满60岁的“棒棒”已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力年龄范畴,但他们还得卖力养老;一些“棒棒”生活困难,一月不知肉味。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让“棒棒”走出现在的困境?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力图给“棒棒军”找出突围的路径。

  问题1:

  没有技术 无奈当“棒棒”

  在火车北站,来自南充的“棒棒”刘辉盯着一辆辆出租车。看到出租车停下,他便赛跑一般冲上去,问里边的乘客,是否有东西要搬。

  多数时候,这样的奔跑是无用功。在没有出租车停下、没有火车到站时,刘辉常常是靠在栏杆上,目光游移。他说,当“棒棒”纯属无奈:45岁的他没啥文化,只能干点体力活。

  在采访中,有23名街头“棒棒”告诉本报记者,没有技能,是他们当街头“棒棒”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转岗培训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力社保局劳务处。该处一名负责人建议,因缺技能而无法转行的“棒棒”,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劳动就业部门报名,参加转岗培训。

  他介绍,重庆一年要对30万名农民进行转岗培训,政府会按人数给培训学校提供补助,每人最低补助300元,最高补助1000余元。身为农民工的“棒棒”,在培训合格后,培训学校将联系工厂,他们将可以去当制造业工人。“当工人比当‘棒棒’稳定”。

  问题2:

  无组织 接活靠运气

  前天,“棒棒”冯文超担一担菜,约100多斤,从两路口走到菜园坝,工钱不到5元。对于如此低的工钱,他有些无奈:“我们这行活儿不稳定,你还别嫌价格低,就这个价钱,别的‘棒棒’都会抢着做。”

  冯文超每月收入约1200元。记者随机调查了105名街头“棒棒”,发现大多数人的收入和冯文超差不多。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组织,业务不稳定,工钱较低。

  解决办法:依托公司规模做工

  市人力社保局劳务处一名负责人说,5年前,渝中区曾想成立一家劳务公司,将“棒棒”纳入麾下,以解决“棒棒”目前的困境,但最终没能实现——公司运营会有成本,并且多数“棒棒”不愿受约束。

  5年过后的今天,这两个难题仍然存在。但曾当过街头“棒棒”的曾荣华认为,依托公司规模化做工可行,他目前在一家劳务公司当“棒棒”,虽然公司会收取提成,但业务稳定,收入比当街头“棒棒”翻了一番。

  问题3:

  做“棒棒”攒钱养老

  临近11月,重庆的气温逐渐转冷。在没活时,61岁的老“棒棒”秦健贵将衣放进夹克的衣袋里取暖。他说,身上的夹克,是他3年前在旧货市场买的,仅花了5元钱。

  秦健贵来自潼南,儿子在农村。记者问他,为何不回家养老?他说,城里和农村不一样,没有养老保险,儿子一家人生活已很不容易,他便自己做“棒棒”攒钱养老。

  解决办法:60岁可领养老金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力社保局农保处处长孙志坚,他说,到明年4月,我市40个区县的农民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16岁到59岁的农民买养老保险时,可以自己交部分钱,国家补贴部分。60岁的老人只需申报不用缴费,便可参保,每月可领80元补助。此外,满60岁的老人还可自己交一定养老保险费,每月将可领部分养老金。

  问题4:

  生活窘迫 被迫节衣缩食

  在记者问起“一个月吃多少次肉时”,在菜园坝当“棒棒”的冯文超说:“一个月挣这点钱,哪还吃得起肉?”

  在沙区三峡广场附近一家快餐店,一个佝偻的白发老人背着一根棒棒,去吃别人吃剩的饭菜。老人叫甘在思,四川邻水人,来重庆19年了,一直在陈家湾菜市场做“棒棒”。前天,记者问起他年龄,老人张着门牙掉光的嘴,先说是57岁,接着说是60岁出头。记者告诉他希望帮助他时,他才说了实话:“其实我今年73岁了,但我不敢说,说了就没人找我这个老头拉货了。”据了解,老人无儿无女,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元钱。

  解决办法:捐款设救助基金

  网友“争锋”建议,设立“棒棒”帮扶救助基金,将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民工纳入原本只有低保户才能享受到的粮油、肉价补贴对象。

  昨天,记者将这一建议转告给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冯秀文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她说:“建立‘棒棒’救助基金,需要20万元。如果有企业或个人捐款,基金名称可冠上企业名或人名。”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也表示,年老无靠的“棒棒”可回到户口所在地,按政策,他们或可享受低保,或可住进敬老院养老。

  专家建议

  下半城改造后 “棒棒”可纳入旅游

  渝中区的下半城,是重庆的“母城”。在遥远的年代,“棒棒”或抬轿子、或挑着东西,随着石阶而上。如今,在一些外地网友看来,火锅、美女、“棒棒”是重庆的三大地域特色符号。

  昨天,重庆大学旅游专业博导蒲勇健建议,下半城修复后,可辟出十八梯等几条老街,让“棒棒”参与搞旅游,既可以提高收入,又可以展现老重庆的地域特色文化:游客可以坐在“棒棒”抬的轿子里,游老街、看老重庆风采,看重庆民间杂耍、听重庆民间的音乐,“这将让人印象深刻,留连忘返”。

  薄勇健还说,“棒棒”使用的劳动工具——金黄色的竹棒,还可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在竹棒上刻上老朝天门、老下半城的图画,应该会有不少游客喜欢。

  网友对话“棒棒”

  连续几天,记者将网友对“棒棒”的看法告诉了一些“棒棒”,以下为两名“棒棒”对网友声音的回应。

  1 “勿念·勿惜”:说实话,真要喊“棒棒”搬东西还真的是于心不忍,但是这又是他们选择的求生方式。

  杨志才(四川省安岳县人,当“棒棒”约10年,月收入约1200元):城里有很多好人,他们尊重我们。其实,喊我们搬东西,我们会很高兴,但有时有人喊我们“傻棒棒”,每次被这样喊都很难过。其实我们靠劳力挣钱,心理塌实。

  2 “城市一个人”:前次帮我搬家具家电的两个“棒棒”漫天要价。搬电脑时,还把我的电脑显卡取了,我用电脑时才发觉显卡不见了!

  李刚红(潼南人,当“棒棒”3年,单身):“棒棒”当中,大部分人是朴实的。我不是表扬我自己,给较困难的老年人搬东西,我不要钱;前几天,有个四川的女大学生在菜园坝火车站,不知为啥原因没有车费。我怕她被骗,给她买了车票,花了45元,相当于我两天的收入。我过得不好,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就有同感,想帮一下。

  记者 聂超 实习生 乌日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