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堵局”该怎样舒筋活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2:38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27日召开的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专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病”。该省住建厅副厅长王翔表示,应研究出台限制私家车过快发展、增加私家车出行成本等政策措施。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市也首次正面提出控制机动车数量,将研究限制机动车数量的政策。

  据称,限制私家车过快增长的背景,是以北京为首的中国城市普遍患上了“豪堵”这一“城市病”。在北京,“首堵”的封号已叫响多年,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及郑州、兰州、西安、长沙等二三线城市也都出现了“堵局”,且“堵局”还在向小城市蔓延,全国667个城市中,三分之二出现了拥堵。

  据称,因为“堵局”,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北京居民上下班拥堵经济成本达335.6元/月;一些大城市机动车平均时速降到8~12公里,开车不如走着快,百姓大量时间浪费在拥堵上。“堵局”已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此情况下,采取一定措施治理“拥堵病”就成必然,很多城市也在进行探索。在北京,相继推出了低价公交、小汽车分单双号出行等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首堵”依然。如低价公交,初衷虽不错,但拥挤让人尤其是让女性“挤”掉了尊严,又倒“逼”人买车。

  在各种方法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一些省市就想起了“限制私家车、机动车过快增长”这一釜底抽薪的“撒手锏”。但在国家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百姓对汽车需求旺盛的前提下,这招怎么看都像是“拍脑袋”式的短命决策——与当年的“限小”令有何差别?

  笔者依稀记得,本世纪初,因为廉价的小排量汽车增多,全国80多个城市就以“限小”来解决塞车之苦。到2006年,因为要节能环保,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后,各地“限小”令相继夭折。如今重提类似“限小”令的限制私车增长,世事轮回,恍如隔世。

  问题还有:限制私车增长真的就能破“堵局”吗?

  即便在学界,对于要不要限制私家车过快发展这个问题,一直也有争议,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可以限制,但并非解决拥堵的根本出路。

  实际上,针对“拥堵病”,新华社近期派出了大批记者,到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以往著名的“堵”城及交通密度最高却很少堵车的中国香港采访,希望为“拥堵病”找到治本之策。他们发现,这些城市的治“堵”良策首先就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再辅以科学的路况管理和用经济杠杆疏导小汽车出行(即买车便宜养车贵),从而就变堵为通。

  我们看到,这些经验中,无一有抑制私家车发展这一招。实际上,这些经验背后,都是各城市从政府工作层面而非使用者找问题、找办法,体现的是全盘的科学规划。

  此前,对于中国交通拥堵,有专家就将核心原因归咎于规划失误,既有交通规划内部的问题,也有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的问题,更有各种规划没有整合纳入城市规划大局中的问题。

  香港人说,“不堵车是交通最大的人性化”,但并没有人说“车少才是交通最大的人性化”。中国城市要治堵,如不在政府交通治理理念、交通规划这些本质问题寻求改变,通盘决策,而只在“限制私车增长”这种细枝末节上下工夫,注定是舍本逐末,最终难以对“拥堵病”舒筋活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