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区模式”创新文化先行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8:43  南方日报

  划分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赋予国土规划完整权限

“特区模式”创新文化先行路径
佛山古镇的旧貌巳拆得所剩无几,不少市民对“佛山清明上河图”项目寄予厚望。南方日报记者张由琼摄

  一场以“特区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城市三者融汇共荣的变革正在佛山禅城悄然展开。

  经过连续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论证,禅城逐步形成一条独特的推进“文化先行”路径,加快文化发展之路,即借鉴“特区模式”规划布局佛山清明上河图、石湾千年陶都等四大功能区,以设立文化专项资金、文化项目库为文化生产力注入强心剂,通过体制创新、激活民间力量等全方位诠释着文化先行的智慧,最终建设一个文化与产业、与城市三元合一、“近悦远来、博大精深”的智慧禅城。

  “禅城必须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举全区之力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根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文化发展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的转型相结合。”昨日,禅城区召开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佛山市长助理、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表示,禅城将推动体制创新,打破以往将文化、产业、城市发展割裂的壁垒,发挥政府引领作用,通过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基层活力,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当中。

  开辟四大文化产业发展“特区”

  推动“文化先行”,关键在于真正发挥出文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引领作用,发挥出历史文化遗产向文化产业实力转化的提升作用。

  对于禅城来说,这一诉求更为迫切。禅城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在这片土地上,粤剧、醒狮、龙舟、石湾公仔、武术等文化遗产依旧活跃,作为佛山“千年古镇”的核心区域,禅城可谓坐拥着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财富。

  就在这个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快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率先遇到了新的命题:这里有1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里是全国国家级大师最多的陶瓷产区;这里有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领域的目光;这里有独一无二的元宵节行通济,几十万新老佛山民众自发参与民俗活动,千年古镇的历史存量智慧此刻正散发出张力巨大的文化能量……

  而问题在于:是不是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将这些丰厚的文化财产高高供奉足矣?当大师们的影响力漂洋过海、载誉全球的时候,该如何规划和影响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千年文化与实力雄厚的工业产业如何互促发展?文化又如何发挥出城市功能转型的引领作用?

  禅城人意识到,必须以非凡的魄力找到突破口,必须以独特智慧触摸到在文化与产业、与城市融合共生的血脉,最终解除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为文化发展松绑,更为产业与城市升级加足马力。

  “禅城将借鉴‘特区模式’,推动体制创新,赋予镇街包括国土、规划在内的完整的权限,打造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刘宏葆介绍说,禅城将通过建设“佛山清明上河图、石湾千年陶都、华南智慧新城、南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构建广佛都市圈文化消费乐园、全国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珠三角创意研发中心和国内休闲旅游目的地,凸显禅城作为佛山文化中心、岭南文化脊梁和中国古镇代表在全国的独特地位,实现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环境再造,让城市增值、财富增长、群众增益。

  这种创新做法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就认为,四大文化产业功能区作为重中之重,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源聚焦、政策扶持、创新推动的重点攻略。

  规划引领发展权限下放镇街

  也有人担忧,把权力充分赋予镇街会不会乱套?禅城的回答很坚定:我们确信不会,“佛山清明上河图”等四个功能区的目标是经过全区上下精心思考、系统规划的,通过简政强镇扩权,激发出基层强大的活力,相信佛山的经济基础在镇街,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就在民间,只有充分的权力下放,才能激发出这样的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在文化如何先行中,禅城找准了试验场。

  对于文化功能区,我们首先赋予它强大的自主权,在文化产业方面能够先行先试。比如说,此前镇街一级是没有规划、国土权力的,这次全面下放,镇街获得了高度的积极性、效率和自主性。”

  禅城石湾镇街道率先尝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特区”的甜头。昨日,石湾千年陶都功能区正式启动,新中源、东鹏、鹰牌、欧神诺等企业代表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上台签约,明确进驻意向。

  事实上,在石湾,筹建陶艺大师工作室的呼声已经多年,中间的土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悬而未决。而通过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特区”,镇街一级能够集中财政资金优势,充分盘活土地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功能、产业布局、三旧改造等方面调动市场因素,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

  政策配套年投3000万保障文化先行

  禅城把文化产业放在作为新兴产业的高度来培育。为此,禅城同时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区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并按区财政总额的增长比例逐年递增。将采取补贴、贴息、奖励等资助方式,扶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文化会展、新闻出版、现代印刷、文化娱乐服务、数字内容等领域的区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集聚区、园区和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奖励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属文化产业园区……

  专项资金旨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禅城希望在建立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健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体系,勃兴文化市场。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鼓励打造文化品牌、落实工商税收优惠政策、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用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也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激活文化生产力注入强心剂。

  ■案例

  岭南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融合

  绘制2.2平方公里

  “佛山清明上河图”

  来佛山寻找电影《叶问》中的武馆街风光,体验巴洛克风格建筑与青石板路并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赏秋色、行通济、游祖庙、览梁园、购中药、喝早茶、品粤菜、唱粤剧、听粤曲、练武功、舞龙耍狮。

  作为禅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功能区的重手笔之一,“佛山清明上河图”项目总占地2.2平方公里,将在3—5年内完成,首期将建设汾宁古道、上河步行街、新通济桥和上河广场等,初步呈现佛山古镇的昔日繁华。针对佛山古镇丰厚的岭南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品字街———筷子路、梁园、任围、祖庙———东华里、塔坡等五大历史文化街区。

  据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建设思路将注重“四态合一”,即“神态、形态、生态、业态”的合一。“神态”就是挖掘弘扬岭南文化神韵,“形态”意在复兴佛山古镇的形态,兴建全国最大古镇街区,“生态”即绿色可持续的生态街区,而这其中的“业态”是最重要的,通过文化建设禅城将实现现代商业的复兴,确立现代产业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龚晶阎锋沈文金通讯员苏存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