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人物写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9:32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题(记者吴宇、姚玉洁、许晓青)秋风又起,上海世博会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无疑,这将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盛大的一次文明聚会而载入史册。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在这里共同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携手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地球村”,点亮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美好未来的梦想。

      人,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人,是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一个关键,也是上海世博会留下的一笔财富。

      拄双拐的总代表、“排队博士”和“世博老兵”

      玛丽亚·特纳是西班牙展区的总代表。与其说她是一位高官,不如说她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妈妈”。无论是一次次与幸运观众见面、握手,还是向中国媒体介绍西班牙馆丰富多彩的活动,她都精神饱满地“冲”在最前面,始终面带微笑。平时,她也是早来晚走,事必躬亲,一如普通的员工,围着西班牙馆这只“大篮子”忙里忙外。

      难以想像的是,特纳曾得过癌症。大剂量的治疗损伤了身体,让她走路不得不依靠两根拐杖。记得今年2月,西班牙馆还是一个大工地,特纳戴着安全帽,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穿过脚手架,趟着泥水,第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或许因为了解记者心中的疑问,每次走到镜头前,她都会扔掉双拐,站得笔直。要强的她从不愿谈及身体的困难,而是自信地说:“西班牙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对于西班牙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馆长金麒,是一位年轻的博士。在半年的世博会里,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汽车馆的展示主题“直达2030”,而是当起了“排队博士”,即研究如何服务好参观者,尽量减少长时间排队带来的不便和烦恼。

      在金麒的带领下,汽车馆在世博会开幕伊始就推出了网上预约。在现场,汽车馆加装的遮阳棚,要比园区大多数同类设施高30厘米,50多台摇头风扇吹起来,憋闷感减轻不少;随着观众一天天增多,这里的排队通道又率先加装了一条10厘米宽的木制长条凳,观众能坐着排队了;高温季节,汽车馆每天都要向观众分发5000条毛巾,制冰数百公斤……

      “在我看来,馆方要对观众排队负责,要更多从观众角度寻找工作不足,要尽可能让观众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有更多选择权。”金麒说。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研究中心主任季路德,走过了申博、办博十年路程,是一名“世博老兵”。虽然世博闭幕后自己也快退休了,但他为世博奔忙的脚步反倒越走越快。近半年来,他一方面组织专家远赴山东、宁夏、黑龙江等地,研究上海世博会主题在全国的实践,探索世博园区内外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他调集精干队伍,逐一走进上海世博会350个左右的各类展馆,运用多媒体方式记录世博展馆“从种到收”全过程,同时系统总结办博经验和世博遗产。

      季路德主张,世博会应该成为国民教育新契机,世博会结束后,对城市发展理念的讨论应当延续和深化,相关经验和教训应当总结并体现在今后的城市化制度设计中,保留下来的建筑、展示、论坛和创意成果,应当得到推广应用。如今,这些建议正逐渐成为现实。

      俩月减重28公斤、“一个人的交响乐团”和暴雨中的巡游队伍

      新西兰馆馆长麦克·帕蒂森告诉新华社记者一个发生在一位不知名的毛利族男演员身上的故事。在世博园区的两个月里,这名演员所在的12人歌舞团,每周要在新西兰馆前演出六天,每天四场。虽然每场不过半个小时,但毛利族的原生态歌舞非常耗费体力,尤其是一种表现武士和战争的舞蹈,演员需要怒眼圆睁、张嘴吐舌、高声呼喊,动作力度很大。加之天气炎热,两个月下来,这名男演员的体重竟然减轻了28公斤。

      “虽然他本来就膀大腰圆,但短短两个月200场左右演出,体重就降了28公斤,足以说明他和他的伙伴们是多么投入。” 帕蒂森说。

      在半年的世博会里,共有三个团、近40名毛利族演员来新西兰馆驻场演出,三个团是上一年度新西兰毛利族传统技艺比赛的前三名获得者。毛利族表演,不仅成为新西兰馆最吸引人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多元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在世博舞台上包容共生的一个缩影。

      与众多阵容齐整的文艺团体不同,德国馆世博会的压轴表演只有一个人――28岁的康德拉·屈兴迈斯特。几年来,他背着麦克风和音效器,在欧美的许多城市收集各类音响,现场合成并即兴创作成风格多样的现代音乐。由于他需要一个人手脚并用地录音、播音、弹吉他和电子琴、敲架子鼓、摇沙槌,甚至中间还要唱歌或吹口技,所以被称为“一个人的交响乐团”。

      屈兴迈斯特在德国广受欢迎,而这位音乐天才只在四岁时上过一堂音乐课,各种乐器的演奏以及音乐创作几乎是自学成才。他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起初,自己只是在家里试着合成各种音响并即兴创作音乐,但邻居嫌吵。当他不得不走上街头,把城市当作音乐厅尽情表现时,却意想不到地为市民大众带来了轻松与快乐。

      “我喜欢新事物,乐意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音乐中,形成更加多样的风格。我并不在乎别人叫我音乐玩家、音响收集者或编辑者,我只想用好每一分钟表现音乐并给听众带来快乐。”屈兴迈斯特说。

      世博园区两万多场文化演艺活动,包含了无数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创造,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谊。记得9月1日,西藏活动周刚开幕,高温、潮湿就给来自世界屋脊的文艺团体来了个下马威。最令人难忘的是当天傍晚,当400多人的西藏巡游队伍刚刚启动,“狮子山”强热带风暴就带来了瓢泼大雨,雨势之猛,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而巡游队伍没有任何雨具,还要穿着厚重的民族服装边走边跳……

      虽然第一天的巡游很快因雨中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之后几天的巡游表演,观众的欣赏热情也更加高涨。每天傍晚的西藏巡游表演,成了世博园区的一场嘉年华。

      世博观众、“学生大使”“小白菜”和“小蓝莓”

      在南非展区总代表、南非驻沪总领事维卡·马兹韦·库马洛眼里,上海世博会最难忘的印象当属来自中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迄今累计超过7000万人次的观众中,5%走进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南非馆。

      “孩子们充满了好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们的热情也让人感动。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但南非‘世界杯’期间,许多人还是喜欢来我们这里看直播比赛。我想,正是有这么多真诚的观众,世博会才能真正成为展示南非新形象的舞台,成为南中两国友谊的桥梁。”47岁的库马洛说。

      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的世博观众,同样引发了刚刚来访的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屈特·贝克的感慨。他说:“这说明即使在信息和网络时代,世博会也没有过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对世界性话题更好地进行探讨和交流。”

      当然,在数以千万计的世博观众中,少不了海外观众的面孔。8月下旬,年逾八旬的新加坡总统纳丹冒着高温酷暑,连续三天入园参观,就是最好的代表。

      除了观众,各个展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大使”以及被亲切地称为“小白菜”、“小蓝莓”的世博志愿者,也是世博会“理想、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对许多人而言,景观、建筑会随着时间淡忘,但与世博志愿者面对面的交流,或许就等同于“2010世博记忆”而常记心间。

      罗比艾文是美国馆的一名“学生大使”。7月份,他曾来到大别山区的一所希望小学,为不能前往上海观博的孩子们讲解世博会。塑料泡沫积木、彩纸和橡皮泥,成了他和孩子们发挥想像力、搭建心目中世博展馆的最好工具。

      “这样的经历,无论对中国的孩子们,还是对我,相信都是难忘的。”罗比艾文说。

      “小白菜”、“小蓝莓”,即世博园区内外的17万名志愿者。他们中有学生、在职人员、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和海外义工,甚至还有残疾人士,在校大学生是主力。实际上,报名申请担任世博志愿者的人群超过60万,由此形成的一股新的社会风尚,正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新动力。

      为这群大多为“80后”、“90后”,同时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世博人物写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身后的家庭和学校,也是世博默默的奉献者。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今年“六一”儿童节,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15名盲人志愿者曾专门为儿童观众庆祝节日。在一家饭店从事文秘工作的盲人志愿者胡振晔说:“平时,我们看不到光明,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成了强者,可以给茫然无措的人们以支持和帮助。我们由衷地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精彩的人生。”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热情付出。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心里,是否也应有一点儿“志愿者精神”呢?这是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留下的一个课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