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学者集体讨论夜郎古国认为非属湖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11:5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贵阳10月29日消息 (记者 陈屹)湖南新晃50亿打造古“夜郎”举动继续发酵,贵州社科、文史专家集体发声,高调讨论“夜郎”名称乃贵州厚重文化品牌。

  10月27日,贵州省社科界、史学界专家、学者何光渝、范同寿、王鸿儒、翁家烈、梁太鹤、唐文元、顾朴光、刘长焕等分别从学术、文化、考古、经济等层面就贵州如何开发利用夜郎文化和夜郎品牌进行支招。

  长期致力贵州本土文化研究的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历史学研究员范同寿认为,重建夜郎古国,不应该混淆、偷换历史概念,不能混淆古夜郎国和以夜郎命名郡县的关系,历史可以打扮美化,但不能变性。借用“夜郎”之名设置的郡县称谓,与古夜郎国不是一回事。历史上的夜郎郡管辖4个县,其一个即今贵州贞丰县一带的夜郎县。这个夜郎县一直维持到南北朝。唐代设置的夜郎县中,有其一在今湘西一带,即新晃。范同寿认为,偷换历史概念,刻意将其与古夜郎国相混淆,将本不属于己的历史文化硬拉来贴在自己身上,那就是故意误导后人。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翁家烈认为,最早的夜郎县并不与夜郎国并存,“重建夜郎古国”是打着历史文化的招牌,在商业的意识和操作下,将历史文化变成附庸,歪曲历史割裂文化内涵。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何光渝认为,夜郎之争,涉及贵州省外省内。借用网络用语:“哥争的不是真相,是名利”。如果专家学者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应有的真诚、道义和良心,参与历史文化资源的“竞争”,制造“伪文化”,不仅是污染学术环境,更会造成公众历史观、价值观的混乱,给整个社会和文化带来不良的影响。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王鸿儒则认为,夜郎不是“壳”,夜郎之争,显示了夜郎文化仍“活态”留存于民间,夜郎文化是贵州的文化符号。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著名考古学者梁太鹤称,在现在的文化氛围下,面对夜郎之争事件,要预防矫枉过正。

  参与讨论夜郎文化的贵州专家学者认为,贵州在借力发展中,应该合力铸造品牌。湖南新晃花50亿元打造一个现代夜郎人造景观,不防碍贵州自己打造真正的夜郎文化。贵州应该加强谋划,对品牌资源科学、可持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贵州应该跳出局部利益小圈子,思考、决策与实施超常的发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夜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