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言 马军 稿件来源:
用“无路不堵、无日不堵”来形容兰州当前的城市交通现状,一点都不夸张。兰州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继大气污染之后的又一个“城市顽疾”,广受市民诟病。
今年6月,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抽调部分专家、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李继彬、蒙自福两位副主席的带领下,对兰州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对造成兰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诸多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
线路重叠 公交车扎堆
调查数据表明,兰州城市居民选择公交车出行的比例为28.61%,并呈逐年提升趋势。但兰州城市公交线网的布局却不尽合理,相当大的一部分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尤其是在西津东路上,总共有25条公交线路,占了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22%。相对而言,兰州中心城区外围的公交线网却较为稀疏。
公交车扎堆排长龙,被群众戏称为“公交火车”。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公交公司在线路设计、服务意识上存在不足。市政协的调研报告指出,公交客流量是一个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的量,公交公司应深入把握公交客流的变化,充分发挥动态运能,对车辆实施动态的调度和管理。
泊位紧缺 车辆乱停
由于历史原因,兰州市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公共停车场的数量和停车泊位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无处停放,只能迫使其在道路上巡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路的拥堵状况。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列举了兰州在停车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停车场供应结构不合理,路边停车比例过高;二是地下停车库及某些路外停车设施使用状况较差,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停车场分布的不合理也有直接关系;三是部分建筑物未按标准配备足够的停车泊位,且泊位挪作它用现象严重。目前,兰州机动车的违章停车率达到了19.6%乱停乱放让道路变得更狭窄和拥挤,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停车秩序和动态交通的正常运行。
车不让人 人不避车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认为,兰州人车争道现象确实比较突出,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步行交通系统不健全造成的。一是兰州过街通道和天桥数量少,行人过街主要以平面过街为主,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相互干扰,造成了车不让人、人不避车的现象;二是过街通道规划布局不合理,在许多人流量大的地段,至今没有过街天桥,行人只能横穿马路,这就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过率。如南滨河路中山桥丁字路口、中山路——永昌路十字路口等;三是现有的过街通道因选址不合理或设施不完备,行人不愿走,致使建好的过街(通道、天桥)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过街指示灯比较缺乏,行人只能随意过街,与机动车争道。
立体交通 规划滞后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还指出了一个加剧兰州交通拥堵状况的尖锐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严重滞后,部分建设项目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有些项目建成后甚至有负面作用。如:将张掖路改为步行街,加重了南滨河路白云观至静宁路段的车辆拥堵。再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洪门子公交枢纽站,由于进出路口不顺畅,将来极有可能加剧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部分路段拥堵。另外,位于马家坡和小西湖的两座立交桥,由于先天不足,功能不完备,致使很多机动车因方向原因或上不去、或下不来,被群众戏称为缺胳膊少腿的“残疾桥”。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财力有限、城市用地紧张外,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猛增趋势估计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智能交通 效果未显
在兰州的很多十字路口,眼看着绿灯亮了一次又一次,可排成长龙的机动车仍然停在原地,动弹不得。市政协的调研报告指出,兰州的公安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虽已建成多年,但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效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交通组织管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道路上的车流冲突点多,部分交叉路口车流等待时间过长。再加上我市很多交叉路口的形式和幅度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大部分交叉路口未进行展宽,致使车辆在交叉路口的转向干扰严重,造成拥堵。如雁滩通向滨河路的几个交叉路口和中山桥的丁字路口等,情况一直如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