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缺人手就出现在哪里 省外有了“赶活应急队”
应急队在昆明还是个空白
没有应急队帮忙,只能自己招工了。
“有了应急队,我就不用戴着厨师帽找工作了。”
就要过年了,招工人与找工作又一次成为昆明不少企业和成百上千农民工最头痛的问题。最近几天,云南搏华混凝土搅拌站朱先生与同事来到昆明市南坝人力资源市场,想招8名驾驶员和搅拌工人却一直无果,无奈之下他们向市场工作人员以及市场周围几家职业介绍所“求救”,但依旧没有结果。
而来自贵州的农民工33岁的支明均不想这么早就回家过春节,他想在回家前临时找份工作赚点钱,很想加入“赶活应急队”,不知道昆明哪里有“赶活应急队”呢?记者多方了解得知,在省外沿海一带,用工荒催生的“赶活应急队”很受欢迎,但目前在昆明还是个空白。
新闻背景
上月底本月初,浙江省永康市出现一支特殊的“队伍”,哪家企业缺人手,一个电话,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当地被亲切地称为“赶活应急队”。经媒体报道后,让昆明不少正需招工的企业和找工作的农民工都很期待。
农民工
羡慕外省有“赶活应急队”
来昆打工的支明均说:“我老乡在浙江永康就加入了这样的农民工队伍,应急队的工期并不固定,短的十天半月,长的两三月,甚至半年或者1年;工资按小时或计件结算,算下来收入比平时高。”
支明均说,老乡解释应急队其实就是“赶场子”。“临近过年,工厂里员工们陆续提出要回家过年,但厂子里订单又多,而且大多要赶在年前交货,用工荒就催生了应急队。”支明均羡慕地说:“我专门上网查了,在永康这种‘赶活应急队’大大小小有20多家,成规模的有五六家。”
赶活及时工资兑现也应及时
农民工李师傅说,去年10月,他在南坝找了份工地拉钢筋的活,当时自己和老板口头谈好了120元每天,每个月发一次工资。不料,干了11天,老板就失踪了,一分工资也没拿到。“现在有些老板心太黑了,我怕又被骗,怕时间做长了反而拿不到工资,很多工作都不敢去做。”李师傅很希望昆明成立一个“赶活应急队”,这样干完活就能把工钱拿到手,少了一份担忧。
对于“赶活应急队”,来自红河的小何很是陌生,但听记者一解释后,她非常憧憬。今年19岁的小何做过服务员、促销员、收银员,这次她还是想找份服务行业的工作。“如果可能,我也想加入‘应急队’,这样也能帮餐馆服务好客户,让餐馆不缺员工。” <
职介所
“赶活应急队”破解用工荒
昆明市官渡区虹程职业介绍所负责人张云从事职介工作10年左右,她说,眼下出现用工荒的企业主要是托运部、搬运公司、饮用水厂、食品厂、家具厂等企业,这些行业利润低,开的工资又不高。临近年关,正是用工“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企业本身订货量每到节前就增加,就算工人不回家过年,有的还得昼夜加班,用工荒令他们感到很棘手。她说:“据我了解,这些单位现在平均用工缺口每家20人左右,最多的缺口在三四十人。如果昆明成立‘赶活应急队’一定吃香。”
建议由政府部门组建
“昆明还没有成立一支‘赶活应急队’,最好是由妇联、工会或共青团等政府部门出面组建,这样用工单位、农民工的利益相对来说都有保障。”就谁来牵头组建的问题,张云说。
“你们职介所能否牵头呢?”张云回答:“不行,要成立也必须要有政府扶持,比如订做统一的服装、要有交通工具、增加管理人员、安排应急队工人吃住等,也就是说职介所要上规模。”
用人单位
“赶活应急队”也需技术
一些技术工种的用人单位表示,“赶活应急队”也需要技术含量,在他们看来,“应急队”主要还是只能做些相对简单的活,不能把应急队放在关键岗位,万一出现工伤,处理起来麻烦。
当然也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用人单位表示:“我们有技术指导,新接到的单子,会让这些技术指导带着工人做。”不过,他们认为“应急工”年龄不能大,最好在20岁左右,因为年轻人“灵活、适应能力强”。 <
权威声音
市总工会可由多部门联合组建
由工会、妇联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成立“赶活应急队”是否可行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昆明市总工会职工、农民工维权中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外省的这个破解用工荒的做法是个好办法,牵头成立‘赶活应急队’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但目前这方面的资源不在工会、妇联或共青团掌握的范围,比如,工会主要服务对象还是会员包括农民工会员,农民工要成为会员必须要求一是在单位或企业有工作岗位,二是靠领工资作为收入来源,且必须连续领了3个月以上,工会帮大家维权,并不能提供岗位。”这位负责人认为,最好还是像外省一样直接由具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实在不行可由人力资源、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联合企业,分工负责,共同成立这支队伍。
应急队也需签劳动合同
人才市场
记者走访了位于吴井路的昆明人力资源中心和南坝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都表示昆明目前没有“赶活应急队”。
南坝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韩发驰说:“浙江属于沿海一带,那里的加工、制造业多,有些企业看准了机遇成立了‘赶活应急队’,这个做法相当好。”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应急队虽然是临时或游击式的,但也应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保护应聘人员利益的需要。合同中需要明确的如工资多少、怎么发放、生产安全、业务培训等条款。由于是新鲜事物,韩发驰提醒说:“最好借鉴浙江的做法。”
韩发驰还认为,用工荒让“赶活应急队”炙手可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成立应急队时不要让“五险一金”成为空白。只有企业和应急队实现双赢,路才走得会更远,也才会有壮观的前景。
本报记者 周平洋 实习生 唐静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