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记者 路军 翻拍
快报记者 路军 翻拍
通讯员屠国啸 摄
中山陵祭堂正中有一座雕像,孙中山端坐在椅子上,眼睛凝望着远方,雕刻者是法国著名雕刻大师保罗·朗特斯基。然而,这座大理石雕像留下了许多谜团:孙中山为什么不穿中山装,而穿着传统长袍马褂?孙中山脚下的鞋子又是什么款式的?保罗·朗特斯基从未来过中国见过孙中山,如何掌握对方的精气神?
昨天,保罗·朗特斯基的外孙女婿、法籍华人张万申来到南京。他带来的一些史料,让我们对孙中山坐像的制作过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张万申表示,目前,他正在与南京中山陵相关部门协商,计划把保罗·朗特斯基雕刻中山像过程中留下的一批珍贵文物和其他朗特斯基的艺术作品运来展览。
□快报记者 朱俊俊
新闻故事
他雕刻孙中山坐像
却从没来南京看过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之后不到一个月,葬事筹备处成立。葬事筹委会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紫金山为孙中山建造墓地。又过了不久,筹备处开会讨论,认为中山陵的祭堂里,应该安放一座孙中山的雕像,供人们凭吊、瞻仰,可是由谁来雕刻呢?
张万申表示,“中山先生逝世后,葬事筹委会计划在中山陵的祭堂内安放一座雕像,为了找到雕像的合适人选,葬事筹委会进行了全球招标。”1926年12月,招标结束后,共有14位中外雕塑家投标,送来的石膏或铜质模型总共有17件。可是,没有一件作品让评审员满意,雕像的工作就暂时停顿下来。
但一年之后,朗特斯基却进入了筹委会的视线。“当时朗特斯基是法国美术院的教授,许多门生都是中国留学生。”张万申说,根据朗特斯基留下的日记,他和中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还是好友,而朗特斯基本人的多个雕塑作品也让筹委会感到满意,因此,他们邀请朗特斯基制作雕像。
“朗特斯基的雕塑作品在全世界很有名,但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中山陵内的这座雕像,到底有多少艺术价值。”张万申说,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都竖立着朗特斯基的作品,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耶稣像,就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虽然朗特斯基在法国享有盛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中国南京也有一部得意作品。“去年,我跟法国前驻华大使交流,他竟然也不知道中山陵内的这座雕像,就是朗特斯基的作品。”
张万申说,朗特斯基一直遗憾没能来中国,看一看自己的得意之作。1995年,张万申陪同岳母,也就是朗特斯基的女儿来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并瞻仰了祭堂内的孙中山坐像,算是实现了朗特斯基的遗愿。当时,他和岳母还带了19幅珍贵照片,送给了孙中山纪念馆。
坐像大揭秘
朗特斯基日记拉直多个问号
16年之后,张万申又来到南京。昨天,快报记者看到了张万申带来的一些影印件,还有朗特斯基关于雕刻孙中山像过程中的一些日记。这些日记,足以回答许多困扰我们现代人的问题。比如:坐像中的孙中山为什么没穿中山装,而穿的是长袍马褂;当时流行的是长袍下面露出一截裤子,可坐像中的长袍为何完全盖住了裤子?
孙中山之子带照片去法国
“这张孙中山的侧面像是由孙科亲自带到法国,交给朗特斯基的。”张万申的包内,装着一张孙中山的侧面像。
当年,为了让朗特斯基了解孙中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专门到法国见朗特斯基,还带去了照片。朗特斯基看了这些资料后,要求孙科每天下午到他家端坐,让他仔细观察,从中来描摹中山先生音容神态。
在孙科带过去的资料中,还有一本当时奉安大典的画册。昨天,张万申拿出了几张中山陵祭堂的设计图,图的背后用英文写着:“设计中标的方案,头等奖”。张万申说,这个手绘稿是让朗特斯基掌握这座雕像所处的环境。同时,孙科还带去了一些祭堂内景的照片。而这张现在保存在张万申手中的照片,被许多史学家认为非常珍贵——刚刚修建起来的祭堂内,还没有孙中山的塑像,中间摆放了一张孙中山穿着长袍马褂的照片,两边摆满了花圈。“这张照片有助于我们对祭堂的修复,这是最原始的照片。”一位专家说。
“长袍马褂会使人刮目相看”
在朗特斯基的日记里,能找到最早的关于雕像的记载是从1928年8月14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30年12月13日,一共有40多则日记。
一个谜随着这本日记的到来而有了答案——为什么坐像里的孙中山穿的是长袍马褂,而不是我们熟悉的中山装。
朗特斯基在1928年10月15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当初的想法:“从昨天忙到今天下午,终于将孙逸仙像的胸像做了重大的调整,同时我又叫Dulac做了一个穿西装的模型,的确很不相称。真惊讶地看到有些人自己无法判断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往往会盲从地受到别人错误判断的影响,一定是因为这种感受使得这些中国人不得不希望一个穿西服的雕像。欧洲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大的魅力,他们会以为欧洲人瞧不起他们是因为穿着长袍马褂。他们却没有想到长袍马褂使他们保持了神秘和特色,也使别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西装裤从长袍里露出来不雅”
张万申说,在朗特斯基的记载中,他塑造孙中山坐像时,每一个阶段塑好之后,就必须将照片寄回中国审查改正,认为满意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郎特斯基在1929年10月22日的日记中说:“好的艺术家应该能够把顾客的愿望和自身对美的追求达成一个协调,但这往往不容易。”
如在设计坐像裤子的长度时,当时流行的一种款式是,长袍相对短一些,下面露出一截裤子,所以中方希望朗特斯基照着这种流行的方式做,但朗特斯基却认为,“西装裤从中国长袍露出来将会多么不雅”(1929年10月5日),他认为袍子要盖住西装裤,并顶住了许多人反对。事后证明,郎特斯基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孙中山坐像,不但裤子被长袍盖住,连中西合璧的鞋子也看起来不太那么刺眼了。
张万申说,法国还有许多关于这次雕塑过程留下的史料,如坐像下面的浮雕,朗特斯基做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实物留存。
[朗特斯基其人]
法国著名雕刻大师,世界上许多城市都竖立着他的作品。比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耶稣像,就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他和孙中山坐像]
在制作孙中山坐像期间,朗特斯基在一些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个坐像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不过可惜的是,他本人却没有来过中国,看一看自己的作品。
[他的后人和南京]
1995年,朗特斯基的女儿和外孙女婿张万申来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并瞻仰了孙中山坐像,还把19幅珍贵的照片送给了孙中山纪念馆。如今,张万申再次前来,想拿出珍贵史料办展览。
欲办展览
首站想选在南京
将拿出大多“家底”
“保罗·朗特斯基是世界性的雕刻大师,在巴黎专门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文物和孙中山的雕像有关。”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让张万申找到了灵感。张万申说,对于他的家庭而言,这座孙中山雕像,更多的是一件大师级的作品,可对于中国来说,这座雕像则承载了中国人对孙中山的思念和敬仰。“如果我以辛亥百年为契机,把这些史料和艺术品拿到中国来展览,既是一种对孙中山的纪念,又是一次艺术的盛宴。”
对于展览的城市,张万申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其实武汉、广州等城市都适合,但我很想把展览的首站放在南京。”张万申说,因为只有南京的中山陵才有这座全世界唯一的雕像,失去了南京,也就失去了这次展览的意义。
在他的设想中,展览计划在今年10月份开始,为期一个月左右,从南京开始,到武汉、广州等地。“展览由四部分组成,但孙中山雕像这一块是重点。”张万申说,在保罗·朗特斯基的博物馆内,有一座和中山陵祭堂内一模一样的雕像,不过比中山陵的小了一半,“这是石膏做的,也是朗特斯基最后的定稿。”据了解,展览就将以这个石膏像为重点。1995年,这座石膏像曾运到过台湾展览,台湾根据这个石膏像,制作一尊大小相同的铜像,不久之后,美国的华侨也根据石膏像制作了一尊孙中山像。
除了石膏像之外,张万申还会把孙中山的侧面像、朗特斯基的日记都带来。除了这些文物和史料之外,张万申还计划展出朗特斯基另外一些著名的雕刻作品,和一些家藏的艺术品,朗特斯基的绘画作品也在展览计划内。
张万申把这次展览看得很重要。“我已经得到了法国商界和政界的支持。”张万申说,把石膏像和其他的一些史料运到中国,有许多困难,如何保护就是一个大问题,但他已经克服了这些困难,法国商界也同意资助300多万人民币,负责这次展览的包装、保险和运输费用。“我现在跟南京孙中山纪念馆谈合作细节,这些问题谈妥了,展览就会如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