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曾担任朱清时的班主任十三中的“妈妈校长”走了

  

曾担任朱清时的班主任十三中的“妈妈校长”走了

  艾淑斌与学生合影,第二排右起第四人为朱清时学校供图

曾担任朱清时的班主任十三中的“妈妈校长”走了

  朱清时和夫人的唁电

  成都华西中学(原成都十三中)原校长艾淑斌因病去世,享年84岁

  我生命之火快要熄灭了,在这有限的岁月里,病中更加思念我远在天涯的游子,你我母子之间的情爱是我晚年的精神支柱……”短短几句话,表达了一位校长对学子们的深厚感情。

  17日下午,成都华西中学(原成都十三中)原校长艾淑斌因病去世,享年84岁。

  艾淑斌生前曾培养出多位高校校长和院士,还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的班主任。昨日,朱清时等院士闻讯后发来唁电,希望这位“妈妈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能得以传扬。

  一生为了学生回忆录留下永恒的爱

  艾淑斌小时家境贫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后补习考入电信局。其后因组织调动,被分到大邑三岔乡小学教书。

  在成都十三中担任校长的20年间,她潜心投入教育事业,非常善于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深入课堂,狠抓教学工作。身为校长,她对高三年级一半的学生,都能叫出名字。

  在她任校长期间,学校先后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陈霖,西南财大原校长王裕国,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董事长王小牧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因桃李满天下,学子们都亲切地称艾淑斌为“妈妈校长”。

  成都十三中在1962年成为教育部直接联系学校,1978年成为成都市首批重点中学,1982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这些都凝聚了艾淑斌的心血。

  她晚年还撰写了回忆录《往事》,将多年的教育工作心得和感情都写进书中,称留给学生“永恒的爱”。

  亲自挂职当班主任朱清时是她班里学生

  1960年,艾淑斌被调到成都十三中担任校长,那时该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好。为摘掉学校落后的帽子,她先抓教师的心,再鼓动大家一起抓高三,制订计划,有的放矢。

  艾淑斌边学边做,从早到晚深入师生中了解情况,还在“三八”节专门给教师谈心。

  上世纪60年代初,身为校长的她直接到班里挂职当教学班主任,朱清时那时就是她班里的学生。

  艾淑斌完全没有校长的架子,深入一线组织教学。后来,十三中学生成绩大幅长进,位居全市前列。

  后来她在《往事》中总结道,“当校长,不当官,一心为学生”,指出校长要有较高修养,不求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上。不要因为是校长,就把自己当领导。

  在教师培养方面,她认为这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人才不是从外面调来的,而是靠校长‘精雕细刻’‘扶’出来的”。

  没搭灵棚不开追悼会遗嘱要求一切从简

  艾淑斌退休后一直住在成都十三中老宿舍,晚年患上老年痴呆,很少出门。平时由该校一位工人的妻子照顾。她去世后,在国外的儿女们正赶回来。

  曾与艾淑斌多年为邻的华西中学党总支书记杨兵昨日来到艾淑斌家,“屋子里坐着几位她生前的老姐妹,此前还有74级和72级的一些同学来过”。杨兵说,艾淑斌亲人不多,学生就是她最亲的亲人。

  “在艾婆婆居住的宿舍外没有一个花圈,连灵棚也没搭,更没有哀乐。”杨兵说,艾淑斌辞世前曾立下遗嘱。昨日,艾淑斌的侄子按其遗愿开始处理后事:不开追悼会、告别会,一切从简,定于23日火化。

  “妈妈校长”走了院士专门来信吊唁

  “亲爱的艾校长,曾在你的爱心下长大的学生们永远怀念您!”这是昨日华西中学收到的一封吊唁信,出自艾淑斌最疼爱的学生朱清时之手。

  杨兵说,朱清时就读于十三中时,数学成绩非常好,曾获得过省市数学奥赛冠军,艾淑斌对他疼爱有加。朱清时每次回成都,也总会专门抽时间去看望“艾妈妈”。

  昨日,朱清时不仅给华西中学发来吊唁信,委托学校转交给其家人,还专门写了一封给母校的信,——“惊悉艾校长仙逝,十分悲痛,希望她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在母校能继续发扬!”

  艾淑斌的另一位爱徒——中科院院士陈霖也在昨日发来短信,以“妈妈校长”的称呼,表达了对恩师家人的慰问。杨兵说,朱清时与陈霖两位院士得到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很悲痛。

  昨日记者曾尝试联系朱清时院士,但电话无人接听。陈霖院士则表示,“艾妈妈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之一。”

  华西都市报实习记者郑迁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