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03:12  现代快报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一想起父亲的话,杜小平就觉得像是在昨天刚说过一样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杜平(中)和战士们在一起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1991年,杜平(中)与江泽民(右)、金日成合影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杜平夫妇合影
有“盔甲护身”的开国中将杜平
朝鲜停战后,杜平(左一)和彭德怀视察非军事区

  ■编者按: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红星园里,长眠着唐亮、杜平、饶子健、刘飞、刘先胜、聂凤智等百余位开国将军和老红军。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堪称一部壮丽的史诗,其中的篇章,既有战争年代的叱咤风云,也有和平年代的柔情大爱。《发现》周刊联合《铁军》杂志、雨花台功德园共同推出“红星园·将星闪耀”系列,一一为您介绍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杜平(1908-1999 ):江西省万载县人。一九三零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军政训练大队大队长,红一军团卫一部政治委员,红三十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朝鲜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党委书记,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将军杜平晚年回忆最多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的岁月。儿子杜小平听得最多的,也是父亲讲述的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老爷子怎么能不想呢,他全程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批入朝,最后一批回国。就是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毛岸英的牺牲,也是在那里,他失去了一个肾脏……”

  四十年后,毛泽东还记得杜平上过的大学

  1929年,21岁的杜平从湖南群治大学辍学回到了家乡江西省万载县,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第二年的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杜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个月后的一天,杜平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那天上午,杜平所在的军部进驻江西永丰流源一处店铺里,还没放下背包,他就看到对面店铺的门口插着一面大红旗,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部”。他径直来到门口朝总部里面瞅去,正好看到两个三四十岁模样的军人谈笑风生地送军长黄公略出门来,这两个人一高一矮,听声音,一个湖南腔,一个四川腔。他们会不会是朱德和毛泽东呢?杜平不敢贸然上前,待他们回屋后,他跑到军长身旁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就是这次“谋面”,让他得到了为毛泽东和朱德送信的机会。

  1931年9月上旬,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捷报频传。杜平所在的红三军也是战果累累,不过,在老营盘取得全歼敌第27旅的大胜利后,军部和总部失去了联系。军长黄公略找到杜平,说,你不是曾经见过毛泽东和朱德一面吗,你立即带上一个加强连,去给他们送信。杜平不辱使命,顺利地将信送到朱德和毛泽东二人的手上。当晚,毛泽东同杜平拉起了家常。当得知杜平上过大学时,毛泽东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973年12月,党中央决定对8大军区司令员进行互相调动。22日,毛主席在他的书房里接见了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46位高级将领。

  “看到我父亲,毛主席就脱口而出:哈,杜平,大学生哩!我父亲连忙说,主席,我上的那个大学算不了什么。主席记性好啊,他就说,你上的那个大学,是湖南长沙群治大学,那可是个野鸡大学(指私立大学),不过,野鸡大学也有好的啊。几十年了,毛主席还清楚地记得我父亲上的是哪所大学。”杜小平回忆说。

  释放俘虏“以身说法”,美国官兵不再顽抗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时候,杜平是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当时,去朝鲜同美国作战,许多人是有想法的。有的人打了几十年的仗,不想再打了;有的人认为志愿军打胜仗的可能性不大;也有人轻敌,认为打败美国兵是小菜一碟,还有个别人怕死,不愿上朝鲜战场,我父亲身边有个秘书,在鸭绿江边,就用手枪打伤了自己的脚,用自残来躲避去朝鲜。”但杜平,却对英勇的志愿军充满了信心,他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入朝作战在刚开始是秘密进行的,我父亲直到临走前,才告诉我母亲要去哪里,他还把自己的后事给安排好了,他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战争充满了残酷,“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官兵比,志愿军那叫‘裸战’,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地面重型武器,最好的就是机关枪,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根本就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美国的飞机肆无忌惮地横行在天上,想炸哪里炸哪里,毛岸英就牺牲在空袭中。”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各种重型武器陆续到位,情况才有所好转。

  “当时志愿军方还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美军俘虏。”杜小平告诉记者,由于美军官兵上朝鲜战场前都被“洗脑”过,并不了解我方的俘虏政策,以为只要被志愿军给抓住,就会被“剥皮抽筋”,因此,美军在战场上表现得特别顽固,死不缴枪,给我军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如何让美军官兵了解志愿军的俘虏政策呢?杜平提出了释放部分美国俘虏的办法。

  “父亲说,这样就能以身说法,另一方面,许多美国俘虏都负了伤,志愿军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做简易处理。把他们交还给美方后,对他们的身体恢复也有利。”杜平请示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回电说,很好,尽快释放!

  此举果然有效,双方再兵戎相见,见形势不妙,美军官兵都会主动缴枪。“有一次,美方有一个连的黑人连长,带领连里所有的黑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一二一,正步走’的口号,向我方投降。”

  “盔甲”护身,只因在战场失去一个肾脏

  在杜小平的记忆里,父亲杜平有一副很奇怪的“盔甲”,“从胸部一直护到腰上,几乎每天都戴着。‘盔甲’硬邦邦的,它在护着我父亲的腰,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我父亲受过严重的伤,断了好几根肋骨,也摘去了一颗肾脏。”那一天,战斗正酣,杜平要到前线去视察。他坐在吉普车上,头顶上美军的飞机在不停地往下倾泻炸弹,杜平对驾驶员说:“开,往最前线开,要死我们死在一块儿。”车子离前线越近,头顶上的飞机就越多。吉普车在炸弹的碎屑里左右穿梭,突然,一颗炸弹落在吉普车的一侧爆炸,巨大的冲击力一下子就将车子掀翻,驾驶员和杜平的警卫员被气浪掀出车子,只受了些皮外伤,而杜平,却被吉普车拦腰压住。

  “被压住的那一侧肋骨断了好几根,肾脏也保不住,只好摘了,医生就给他做了一副钢铁‘盔甲’,让他每天戴着。”杜小平告诉记者,杜平1999年去世时,刚过90岁,他是因为肾衰竭医治无效离世的。“如果他的另一个肾脏好好的,一定会活得再久一些的。不过,经过战争的人,谁不是伤痕累累的呢?”杜小平回忆,他在幼时经常在游泳池看到许世友,“许司令身上的疤痕哦,不说前面,就说后背,一块接着一块,见不到一块好皮肤。”

  被金日成点名当驻朝大使,杜平婉言拒绝

  杜平曾经撰写了一本书:《在志愿军总部》,较详细地回忆了他所知道的朝鲜战争。然而,有一点他没有写进去:金日成曾经点名要他当大使。儿女们不解,问,为何不将此事写到书里,杜平笑着说,此事还是不要张扬的好。但是,他很乐意将此事讲述给儿女们听。

  金日成为何会点杜平的名?“金日成和我父亲的关系非常好,战斗打得最艰难的时候,金日成和自己的部队走散了,和父亲接触很多,对父亲很了解。当时,中国首任驻朝大使倪志亮因病卸任回国,当有人询问金日成中国驻朝大使人员时,他就点了我父亲的名。”但是,这对于杜平来说,却并不是个能让自己高兴起来的消息。

  “1953年3月,北京来了电报,要我父亲火速回国,接受一项新任务,是什么任务,电报上没说。”杜平到达北京后,发现接待他的人都是外交部的,这让他感到奇怪,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已经被任命为驻朝鲜大使了。他思考再三,觉得自己的心还是在部队,并不适合外交部工作,于是,他到中南海找彭德怀帮忙,开门见山地说,我这个人,见了熟人还可以,见了生人就没话说了。而且,我离不开部队。彭德怀答应帮他和主席说说看。几天后,彭德怀的秘书打来电话,说毛泽东要见杜平。

  见了面,杜平详细地向毛泽东解释了自己不愿意当驻朝大使的原因,认为自己还是在部队工作更合适。

  毛泽东最后接受了杜平的解释,并决定亲手写一封信向金日成解释。

  3月中旬,杜平离京返朝,将毛泽东的信交给了金日成。金日成看完信,望着父亲笑了笑说:“好哇!就按毛泽东主席的意见办吧!”

  杜平离开朝鲜后,再次与金日成见面,是在1991年。这一年10月,79岁的金日成又一次访问中国,10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南京金陵饭店设宴招待金日成一行。“我父亲也应邀出席,金日成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他提到了毛泽东主席让捎的那封信,两人哈哈大笑,紧紧拥抱在一起。”

  晚年常去逛菜场

  最爱被称“杜老”

  “我父亲从小就把我们当战士看待。”杜小平回忆说,小时候家住沈阳军区,上学都住校,作息非常严格,一星期才回来一天,就想能睡个好觉,那个年纪正是“懒”的时候。可是,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六点钟,大院里起床号一响,杜平就会去喊子女们起床,“不起来就掀被子。”

  杜小平当兵第一年探亲回家,杜平问他,是不是所有的战士都能在第一年就探亲回家?杜小平接不上话,杜平让他立刻赶回部队,“凳子还没坐热呢,只好灰溜溜地回部队,连饭都不让我吃。”

  杜小平当连长了,回家,杜平又说,作为一连之长,是连队的第一责任人,你一回家,连队便群龙无首,你的岗位在连队,家不是你的岗位,立即回部队。于是,杜小平就只好把刚放下的行李又拎起来,坐着公共汽车赶回部队。

  “现在想起父亲的话,就像是在昨天刚说过一样,还在耳边回响。”杜小平说。

  将军杜平离休后,总喜欢到处走走,尤其喜欢到群众中去。“我父亲喜欢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他为人和善,善于倾听,能帮上忙的就帮忙,帮不上忙就做个听众,让他们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最喜欢到家里附近的山西路菜场,警卫员不让他去,他就甩开警卫员,一个人去。他喜欢和菜场的小老板们聊天,他们都知道我父亲的‘底细’,很喜欢我父亲,喊我父亲‘杜老’,这个称谓能让我父亲乐上个老半天。”杜小平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