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冷雪冰
顺德杏坛镇尢列故居内的灰尘,犹如历史的尘埃。灰尘让故居内展览的字画变得模糊,尘埃也似乎挡住了同盟会元老尢列的光芒。
“人知创民国者孙,而不知导孙革命者尢也。”宋居仁等46名革命元老1935在尢列七十大寿的祝寿征文中写道,“天生孙不可无尢,天生尢不可无孙,孙尢合而革命种子成矣。”
尢列自小在脑海刻下“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烙印,力主发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在南洋苦心经营“中和堂”成革命联络点,在日本手定“中华民国”国号,辛亥革命后两度组军捍卫共和政体。同时,他淡泊名利,诿推官位,在港悬壶济世,著书立说,提倡伦理救国。
办公司作掩护建立秘密据点
从顺德杏坛镇出发,沿着一条掩映在两边田地中的水泥路一路往北,时不时路过一条河涌,路面的垂柳和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似乎也在诉说着一个名字——北水。这就是尢列的故乡。
在北水村众多现代建筑中,绕过几条小巷,来到一条河涌旁边,一栋灰色青砖古屋赫然映入眼帘,大门上方写着“锡庵书塾”几个遒劲的大字。这就是尢列故居。
大门“铁将军”把门,负责守护尢列故居的尢鹤龄为记者开门。门口处有一个木屏风,中间是天井,其后是一个四柱大厅。地上的灰尘能印出鞋印,墙壁上、橱窗内挂着有关尢列先生事迹的挂画。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锡庵书塾曾是教子弟读书的地方,锡庵是尢列太太公的名号。就是这个书屋,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记忆……
尢列的侄孙尢鹤龄告诉记者,尢列早年就是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1893年,尢列、杨鹤龄、陆皓东在锡庵书塾后面的松溪别墅,合资创办了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为公司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孙中山、陈少白等常到此商讨革命事宜,这里成为反清革命的一个秘密据点。
尢鹤龄介绍,尢列等人在此活动期间,他的祖父、尢列堂兄尢其杰任广东一地方太守,熟悉清兵动向,经常通风报信,且有清朝中央官员千金嫁入尢家,搜查不便,所以孙、尢经常相聚于此谋事。
“据传有一次,清兵要入屋搜捕孙、尢,清朝官员千金为拖延时间,要清军回去拿搜查令才准入屋,孙、尢遂得以逃出生天。但家中高官因此受到牵连,吞金自尽,以平朝廷之怒,几经斡旋才免抄家之祸。”
杏坛镇文化站原站长邓家声说,在北水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孙中山有一次在北水宣传反清活动时被清兵发现,包围了秘密据点。万分危急之时,当地一位农民机智地脱下身上的棉袄,给孙中山蒙住了脸,趁清兵不备之时,带着孙中山从后园逃离,跳进旁边的河涌,终得逃脱。
而就在锡庵书塾,据说当时孙中山为筹备起事,曾用船运了一批枪械至此。有人怀疑藏匿于四柱大厅下,也疑埋藏于天井的水井中,但至今下落不明。尢鹤龄告诉记者,宋庆龄曾带人来这里找过这批枪械,无果。“但有些事情是可以确定的,青天白日旗就是陆皓东在松溪别墅听涛阁里设计的。”
放弃清廷命官成就“四大寇”
尢列脑海里从小就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年近古稀的尢鹤龄说,尢列5岁时授业于南朗先生,其中一景象一直记于尢列脑海——当课堂上学生背诵至“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时,南朗以戒方猛抽尢列说道:“我要尔毕生记此一句。”
17岁时,尢列开始漫游神州大地,考察民情,并足至日本、朝鲜,以求深造。1886年,21岁的尢列到广州算学馆求学。当年5月,他和堂兄在一水果摊前与孙中山相识,其兄与孙中山是博济医学院的同学。之后,尢列利用职务之便常往香港,每次都到杨耀记处与算学馆同学杨鹤龄聚旧。当时孙中山在港学医,也常到老乡杨鹤龄处。因此,孙尢交往甚密。
1888年10月9日,尢列被告知升任为中法定界委员,要被派到越南工作两年。10日,尢列从广州匆忙赶到杨耀记,并由杨鹤龄通知孙中山、陈少白有要事相商。也就是这次商议,尢列表明放弃升官。是日,四人秘密合影一张,并进行宣誓:“天地鉴容,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
由于孙中山、陈少白、尢列、杨鹤龄隆重其事,肃整衣冠,登天台烧香炉等,引起了杨鹤龄兄长的注意。其兄说道:“你们‘四大寇’搞什么鬼,时时躲在这阁楼里说推翻清政府……”此日起,杨耀记上下便称呼他们为“四大寇”,四人也乐享此名。
力主革命手定“中华民国”国号
1893年冬的一天,孙中山、尢列、陆皓东、郑士良等8人相聚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开会。尢列主持会议,孙中山提出创立兴中会,与会者一致赞同。
第二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冀望通过和平手段挽救国家存亡。但尢列力主革命,认为:“期望清廷修明政治,何异对牛弹琴,无济于事,强调除实行革命之外,别无他法。”
孙中山投书改良无果后,认识到幻想清政府变革图强根本行不通,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春,兴中会设总机关于香港士丹顿街13号,对外榜其名曰乾亨行,实为共商起义之地。“此为中国革命事业由游说至实行之起点”,冼江在《尢列事略》中写道。
自此,兴中会开始筹集经费、网罗人才、购买军械等。1895年重阳节,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起义,但因前一天走漏风声而失败。陆皓东等四人为此献出生命。孙中山、尢列等革命党人被迫逃亡海外。兴中会遭受重创。
邓家声说,1897年,尢列潜回香港组织“中和堂”,专联工界,藉以维持革命工作。由于孙中山在海外,一年后,尢列被推举为兴中会总理,在港主持革命之事。
1900年惠州起义,尢列负责长江一带为之声援。事败后,尢列作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志不成时誓不还。埋骨岂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尢列从上海逃亡日本横滨,与从台湾潜往日本的孙中山会合,并提出了“中华民国”国号。
根据冼江在《尢列事略》中的记载,在横滨山下町前田桥第121番馆,尢列手定“中华民国”国号,并刻“中华民国万岁”圆形象牙国玺一枚。1901年元旦,孙中山及尢列约留学界于东京,公布建立共和后的国号及即日启用国玺。同时定下两条革命大计:一是沟通学界,二是开导华侨。
苦耕十年成南洋革命先锋
定下革命大计后,尢列于1901年秋季前往新加坡,悬壶行医,鼓吹革命。当时保皇派在南洋华侨商界中影响甚大,尢列主攻工界及下层社会,授医治病,并宣传革命。
尢列曾孙尢迪桓说,由于当时兴中会在南洋并无组织,尢列便在吉隆坡、槟城、新加坡等地创立“中和堂”分部,久而久之,革命思潮,始渐传播。
在尢列的努力下,华侨商界也逐步接受革命思潮。商人陈楚楠、张永福与少数侨商成立的“小桃园俱乐部”,成为商谈革命之地,尢列常到此畅谈革命。在后者支持下,尢列于190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第一份革命报纸《图南日报》,任名誉总编辑。从此,革命思潮在南洋发酵,追随者与日俱增。1906年,同盟会南洋分会成立,“中和堂”并入其中,同盟会吸收了这股新生的革命力量。
尢迪桓说,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中,陈列着尢列被授予“南洋革命先锋”称号的史物。“南洋于辛亥革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908年,日、法及港英政府都下逐客令,唯一接近中国大陆的革命基地中,能容下孙中山的只有南洋基地,其发挥了战略性作用。”
他告诉记者:“黄花岗72烈士当中,就有29位是来自南洋的志士,占人数的40%。可想而知,南洋在辛亥革命中是多么重要。有很多南洋华侨拿钱出来资助革命,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
组军捍卫共和政体功成身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枪响,清王朝封建统治大厦将倾。此时,尢列则往云南催促蔡锷起义,直至局势稳定,举蔡锷为云南都督。去往云南之前,尢列命王和顺、关仁甫等负责广东军事,“中和堂”统率的各路民军在惠州、顺德等地发动起义。
“民国成立之初,张勋挥军南下,姚雨平奉命北伐,尢列除策动滇黔诸省挥军救援外,并令原‘中和堂’成员率领的诸军,联合组织中和北伐军策动响应。”
尢迪桓说,1913年,袁世凯派员到港邀请尢列北上,共商国是。尢列至京后,袁世凯以“三省筹边使”相诱,挑拨其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尢列断然拒绝,设法逃离,并将袁世凯野心告知蔡锷,请其万加注意。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组成护国军第一军,与李烈钧第二军一致行动,兵分三路出发讨袁。尢列之“中和堂”成员关仁甫,则组中和救世军从粤出发讨袁。在多方合击下,最终袁世凯被迫下台,“中华民国”国号得以恢复。
之后,淡泊名利的尢列退出政坛,在日本著书立说,行医济世。1921年,他接受孙中山邀请受聘总统府顾问,力陈十四大主张,但遭胡汉民异议,辞官赴港,提倡孔子遗教,发挥理论救国。
■ 生平简介
尢列,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5年生于广东顺德北水乡新基坊。17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21岁入广州算学馆。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等畅谈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1895年在香港参与组织兴中会,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1900年赴日本,被选为中和堂会长。次年赴南洋,于各地组织中和堂分会,并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织救世军讨袁。1921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顾问。后脱离政界,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陈救国方略,不久病逝于南京。
本栏目学术顾问、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杰:
国事呕心血
名利薄浮云
功名利禄,古来见仁见智。于民主革命百战不殆的时日,尢列与孙中山比肩无猜、风雨同路。他叱咤风云于大江南北,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可谓如雷贯耳。于今,他的名字依稀坊间,盖因淡泊名利使然。
尢列自小志趣坚毅、高远,17岁游历上海,继东渡日本长崎、神户;次年,访沪、杭及长江下游要埠,北转津、京。越三载,复察苏、杭及长江中游,又入广西桂、梧各地,眼界渐阔,遂抱定革命决心。21岁在广州读书识孙中山、郑士良,结不解之缘,每往香港辄至杨耀记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抨击时局,人称“四大寇”。曾参与策划1895年广州起义。
1900年孙中山运筹惠州起义,尢列驰赴长江一带,策动会党援应。翌年加盟东京留学界之“励志会”,旋抵新加坡悬壶济世,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芙蓉、壩罗、庇能等地组织“中和堂”,推动《图南日报》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次年春,南洋中和堂大部分成员加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尢列只身赴东三省促新军第六镇起义未遂,遂转云南与蔡锷相谋,以图拓展。民初,窥袁世凯有异志,曾组织中和救世军讨伐。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受聘为总统府顾问。后移居香港从教,讲孔道以正人心,倡伦理以救国。
立志誓不还,埋骨有青山。尢列平生视名利若浮云,不居功、不逐利,遗有一腔壮志、两袖清风。
人物访谈
尢列曾孙媳尢曾家丽谈“四大寇”
每个少年都代表一种力量
因尢列孙子尢嘉博2002年离世,身为儿媳的尢曾家丽继续家公未竟事业,接手完成校对《尢列集》(第二版)。“这让我有机缘一字一字去认识尢列先生的生平事迹,发觉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地方。”尢曾家丽说,“从这时开始,我前往日本、新加坡等地寻找他的足迹。”
尢曾家丽说,深入研究,可以更立体地去认识尢列先生的革命事业,亦令人更清楚看清辛亥革命的全貌。“四大寇”的照片能历久弥新,是因为每个少年背后都代表着一种光芒和力量:孙中山代表了国际关系和网络;尢列代表着与会党和华侨的人脉关系;杨鹤龄代表金钱上支持革命的无私奉献;陈少白以其文才办报宣扬革命。“当时社会有着很多肩负这些历史使命的年轻人,‘四大寇’照片正好是他们的写照。”
同时,尢曾家丽的研究也有新的发现。她说,尢列先生透过会党的网络一直与长江流域以至更偏远省份的革命人士保持联系。后人一直只注意1900年的庚子惠州起义,却忽略了同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自立军大通之役也同样影响深远(1900年7月,由唐才常、秦力山发动和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在江南古镇大通爆发,这是介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一次全国性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自立军领袖之后散布长江流域各省继续暗地发展,推动了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
“我就是以一颗至诚的心,去发掘有事实根据但鲜为人知的史实,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篇章。”尢曾家丽告诉记者,“通过研究发现,尢列先生总以大局为重,针对战略性需要而行事。他视名利如浮云,功成身便退,到最后离世时两袖清风,留给后人的是心中的富有和阔广的胸襟,这也为我们这些尢列后人提供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