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3日04:00  燕赵晚报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贺文迅(前左)陪同江泽民同志参观西柏坡。本报记者 闫志国 翻拍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贺文迅展示与江泽民同志的合影。本报记者 闫志国 摄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用过的砚台和毛笔。本报记者 闫志国 摄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岗南水库淹没了很多原来西柏坡村的良田。本报记者 闫志国 摄
江泽民:同样内容的题词,为西柏坡写了两次
■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本报记者 闫志国 摄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刘志如 孙会芳

  实习生杜伟 王杰 任晓虹 韩晓宇

  党史顾问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杜丽荣

  199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四。西柏坡的老百姓正忙于秋收,外出打工的人也都赶回家过中秋节。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到了河北,在视察了河北的城乡建设之后,风尘仆仆地来到西柏坡参观考察。

  2011年6月2日,当年全程陪同江泽民同志参观考察并为之讲解的原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现已75岁的贺文迅老人回忆起20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犹在眼前。

  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

  当时纪念馆准备了多条内容,供江泽民同志参考。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说,写第一条吧,江泽民同志没写。沉思良久,江泽民同志挥笔写下——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当时西柏坡纪念馆的硬件还不完善,我们接到江泽民同志来考察的通知后,临时把一间客房改成了接待室,用搞展览剩下的红色平绒等材料做了一个简易沙发,墙上挂了一两幅字画。”贺文迅老人回忆,那天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一早就都聚在一棵大树下,迎接江泽民同志的到来。

  9时40分,一辆中型面包车缓缓开到院里。江泽民同志走下车来,微笑着同迎接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贺文迅老人至今还记得,那天秋高气爽,万里晴空,江泽民同志穿了一件白色衬衣,外套是蓝色夹克衫,穿一条灰色的裤子。

  贺文迅当时任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原计划是安排馆长负责讲解接待,但馆长考虑到他刚来西柏坡纪念馆一个来月,就向领导推荐由贺文迅担负此项工作。

  江泽民同志坐定之后,贺文迅用了大约5分钟时间,简单汇报了西柏坡的革命历史和纪念馆的一些情况。当时,西柏坡赠送给江泽民同志一枚纪念章、一本介绍西柏坡的小画册。江泽民同志很高兴,把纪念章别在了夹克衫上。

  之后,贺文迅引领江泽民同志一行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前厅、序幕厅和8个展室的陈列展览。当看到毛主席在西柏坡写的文章著作时,江泽民同志说,毛主席在西柏坡10个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工作那么紧张,每日还写两篇文章,真忙!

  当时贺文迅向江泽民同志介绍:1973年2月26日,周总理曾写过一段话,即:“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人们把这段话,看作是对西柏坡的评语。江泽民同志说,此内容可以立块碑。

  看完展览,回到前厅,贺文迅请江泽民同志题词。江泽民同志站在桌旁提笔沉思。当时纪念馆准备了多条内容,供江泽民同志参考。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说,写第一条吧,江泽民同志没写。沉思良久,江泽民同志挥笔写下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与大学生一起背诵鲁迅的诗

  当江泽民同志背诵到“怒向刀丛觅小诗”时,这位大学生同江泽民同志一起背诵起来。江泽民同志说,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很活跃,知识面很宽,但是缺少对中国革命史与党史的了解,还应该好好学习。

  参观完纪念馆,贺文迅引领江泽民同志一行来到中共中央旧址。在毛主席旧居外院的磨盘旁,江泽民同志问:“太行山区农村这样的民宅很大、很宽敞,当年房东的经济状况如何?”“当年,西柏坡一带的村庄地处滹沱河沿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聂荣臻同志曾说这里是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贺文迅回答道。

  当年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是4间小平房,是中央来到西柏坡后自己动手修建的。这里是当年作战参谋集体办公的地方,屋里放着3张大桌子,分别供作战科、情报科、战史资料科使用,一张桌子一个科。江泽民同志笑着说,当年3张桌子3个科,现在一个科3张桌子也不够,“我们要很好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绕过柏坡岭下很长的一段小路,向后沟走去,见岭下松柏常青,江泽民同志夸这里绿化得很好。贺文迅说,当年西柏坡搞建设时,省委指示:“先绿化,后建设。”所以,动员了学生、部队官兵、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搞了三大绿化会战。

  后沟朱德总司令的旧居是三间大窑洞,贺文迅介绍说,那是请陕北来的工匠给毛主席修建的,毛主席请朱总司令住了进去。江泽民同志听后说,当时房子紧张,但领导同志们却很谦让。在后沟里,江泽民同志又仔细地观看了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团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等人的旧址。

  在通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路上,一行人正巧遇到一位北京来的大学生,江泽民同志和她攀谈起来,夸奖她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江泽民同志说,过些日子是鲁迅生辰110周年,你能背诵鲁迅1931年写的“惯于长夜过春时”那首诗吗?这位女大学生一激动,一时想不起来了。此时已过中午,江泽民同志脱掉蓝色夹克衫,手持黑色折扇,有节奏地背诵起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那首诗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当江泽民同志背诵到“怒向刀丛觅小诗”时,这位大学生同江泽民同志一起背诵起来。江泽民同志说,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很活跃,知识面很宽,但是缺少对中国革命史与党史的了解,还应该好好学习。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江泽民同志讲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个真理。只要我们按照当年毛主席在这里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教导去做,我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年代表发言地在何处?”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江泽民同志问。

  贺文迅说,就在主席台的党旗下。随后,江泽民同志站在那里问当时有无扩音器,贺文迅回答“没有”。

  这时,江泽民同志让工作人员站在最后,说我在这里讲话看最后的同志听到听不到。此时,会场里已坐满了人。江泽民同志讲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个真理。只要我们按照当年毛主席在这里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教导去做,我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同志又讲:“来自外部的和平演变并不可怕,当然也要警惕,可怕的是自己演变自己。”然后他激动地说:“关键在自己。”江泽民同志又讲: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创下的丰功伟绩,继续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这时,贺文迅说,当年毛主席在会上还提出了“六曰”,即一曰不作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江泽民同志说,毛主席说得很准确,是“四不两少”,少敬酒,不送礼,酒不可不敬,不可多敬,送礼是绝对不行的。

  当贺文迅介绍到中央进北京前夕毛主席说,我们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时,江泽民同志感慨地说:“甲申三百年祭呦!”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前面是一块空地,西柏坡村的党员、村民代表、乡村干部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聚在这里,江泽民同志坐在一把椅子上同大家聊起来。一位老党员说现在西柏坡村还不富裕时,江泽民同志问贺文迅:你不是介绍这里像“乌克兰”吗?贺文迅解释说,当年这一带产粮很多,比较富裕。1958年修岗南水库,把好地淹没了。村民搬到山坡上去,土地少了。江泽民同志听到这里,深情说道:战争年代西柏坡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牺牲,建设时期又把好地让出来造福后代人民,要很好地关心老区人民的生活和建设。

  两幅内容相同的题词

  当时的题词是横幅,而碑体上的字是竖排的。后来,纪念馆就商量给中办写了一封信,请江泽民同志再给题写一幅,时间不长,就得到消息,江泽民同志答应了这个请求。

  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西柏坡纪念馆决定兴建“西柏坡纪念碑”,碑高18.93米,基座上镂刻着反映西柏坡历史内容的六幅浮雕,碑名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西柏坡纪念馆”馆标中的前三个字,事先通过请示中办,征得了邓小平同志的同意。碑文的内容就是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在西柏坡参观考察时题写的“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贺文迅老人回忆说,当时的题词是横幅,而碑体上的字是竖排的,工作人员把字拆开竖排,总是感觉不合适。后来,纪念馆就商量给中办写了一封信,请江泽民同志再给题写一幅,时间不长,就得到消息,江泽民同志答应了这个请求。不久,就接到中办通知,纪念馆派专人到北京,把江泽民同志重新题写的题词取了回来,镌刻在纪念碑上。所以,现在西柏坡纪念馆保存了两幅内容相同的江泽民同志的题词。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赶考精神,团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等。精髓是实事求是,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大事记

  西柏坡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总要多次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每次参观,行走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外,从陈列史料的一个个展厅,到按原貌恢复的中共中央旧址,再到入口处的纪念碑,无论在哪里,心中总是充满了崇敬之情;对纪念馆的一件件展品,对纪念馆的山山水水,对纪念馆的一草一木,总会肃然起敬、感动不已。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已跨越时空,渗透在西柏坡的山水之中。这种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又是对它们的发展。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的胜利,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西柏坡出发,我们开始了“赶考”的新征程。

  历史已经翻开崭新一页,这种精神却永葆青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

  五大书记铜像前游人们神情肃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入党宣誓的声音铿锵,表明每一位到西柏坡参观的游人,总在无形中被这种精神所感染、所激励。

  如今,大西柏坡建设如火如荼,纪念馆里游人如织。由此,这种精神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载体,而随着全国游人的参观,这种精神也必将向更加宽广的时空辐射,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进的步伐。

  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对这种精神,就像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那样,我们需要“牢记”!

  记者手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