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海神庙见证“海上丝路”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08:12  南方日报

  

南海神庙见证“海上丝路”辉煌

  南海神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它见证着广州作为中国门户、世界大港的千年辉煌。

  丁玎 摄

  黄埔庙头村有个耳熟能详的庙——— 它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神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它伫立在风风雨雨中,经历了1400多年历史的南海神庙。

  1400多年的时间里,上至皇族、下到百姓,无数的人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虔诚朝拜;

  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在此驻足,留下千古绝唱——— 这里有长江以南最大的“碑林”;

  面对着烟波浩渺的珠江口,南海神庙见证了广州作为中国门户、世界大港的千年辉煌。

  官庙?历朝皇帝下诏加封

  根据史料记载,自隋文帝下诏建南海神庙之后,1400多年来,历朝皇帝下诏加封、派员祭祀以及拨款修葺的次数在100次以上。南海神庙的声誉日渐兴隆,渐渐成为诸海神庙之首。

  在隋文帝下诏建庙时,南海神享受的是“侯”级待遇,到了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将四海均封为“王”,而南海神保佑海外贸易线路畅通,给国家带来黄金万两,于是就封他为广利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短暂出现过南汉国。其后主感觉国库收入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上贸易,对南海神可谓是顶礼膜拜,下诏封南海广利王为昭明帝,南海神龙袍加身;宋灭南汉后,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加“洪圣”封号,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加“昭顺”封号,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加“威显”封号,到了元朝的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帝又为南海神加“灵孚”封号,这时南海神已是“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灵孚王”了。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望着前朝留下的长长的封号,大笔一挥,将前朝对南海神所有的封号一笔抹去,钦定以后只能用“南海之神”,他还派人在南海神庙立下巨碑记载此事。他在碑文中阐述了这样的一种观点:五岳四渎之神,都受命于天,不是人间帝王可以随意加封的……从此之后,明朝、包括清朝的皇帝大都遵循了朱元璋定下的这个规矩。只有雍正皇帝别出心裁地封南海神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这给历朝历代对海神的加封做了一个句号。

  文庙?长江以南最大碑林

  南海神庙不仅是一座官庙,还是一座文人的庙。

  步入南海神庙,但见屋舍巍然,古木森森,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碑林”。

  神庙的碑廊及碑亭中,矗立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碑刻45块。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撰文的碑,它就屹立在神庙头门前的浓荫当中。除了韩愈,苏东坡则是与南海神庙有关系的诸文人中“站”得最高的,他的诗矗立在离神庙不远的一个名叫“章丘”的小山冈上,那里是南海神庙一带的最高处,也是历代文人登高观赏日出的地方。据说,那个时候,从船上下来,要登108级台阶才可以到达这个岗顶。

  自从东坡石碑在南海神庙扎下根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日品诗,而这其中,以明代陆万钟和陈献章的最负盛名。其中陈献章手书的诗碑至今还嵌在苏东坡诗碑的背面,两碑背靠着背,浑然一体。

  大概在陈献章之后五六年,诗人薛纲与友人夜祭南海神之后登上浴日亭观日出,也留下一则七律:“黄湾亭下夜推篷,望望东溟一水通。若水枝边天未白,玻璃影里日先红。火炎鲛室愁波竭,珠照龙宫讶海空。珍重坡翁诗刻在,日争光彩水争红。”

  同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在游览南海神庙后也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诗中将南海神庙比作了长安的建章宫,道出了南海神庙的雄伟辉煌及其当时在广州的重要地位。

  百姓庙?万人空巷波罗诞

  “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在《即是》中描述了波罗庙会的盛况。

  民间传说,一年夏天,海水上涨,从上游漂来一根木头,到了南海神庙前面,任凭汹涌的波涛怎么冲击,都纹丝不动,乡人于是将这根木头锯为六段,头段塑洪圣大王像,其余五段分别塑他五个儿子的神像,称为“五安神像”,分给附近的十五村供奉。其中大安神像由夏园乡供奉,元安像由南湾乡供奉,始安像由沙涌乡供奉,祖安像由大小塘头供奉,长安像由双岗乡供奉。这五位小海神,平时就在各自的神殿里享受民间烟火,而到了波罗诞的日子,乡民就会把他们抬回南海神庙,给他们的父王拜寿。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是南海神诞辰的日子,成千上万的村民都会聚集到南海神庙,拿着香烛、提着灯笼,或赶集购物,或买上一两只波罗鸡。

  如今,波罗诞盛况重现南海神庙。黄埔区一年一度举办的“波罗诞”千年庙会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最盛大、历史最悠久的民间庙会之一。千年庙会于2005年首次举办并永久落户黄埔区。短短7年时间,广州民俗文化节吸引游客人数从首届的30多万人、第三届60多万到第七届的75万,实现三级跳。今年南海神庙还被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实际上,官庙也好,文庙也罢,归根结底,以这些生动的民俗为依托的南海神庙,还是一个“百姓之庙”。而这其中所蕴藏人间烟火凡俗热闹,也许才是南海神庙最具活力的地方。

  ●景观推荐词

  南海神庙除了是座海神庙外,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它见证着广州作为中国门户、世界大港的千年辉煌。

  据有关记载,远在战国时期,广州就已经与附近的沿海口岸有了航运和贸易往来。到了秦、汉,广州的海上贸易更加拓展,来往船舶停靠的口岸,是在一个名为“扶胥”的大市镇。根据推算,这个盛极一时的扶胥镇,在黄埔地区的狮子洋湾区,江面宽达2500米。

  根据清代崔弼《波罗外纪》记载,广州南海神庙地处“扶胥之口,黄木之湾”“三江之水会于黄木湾以入大洋,琵琶、赤岗双塔并峙,而狮子洋屹立中流,虎门蹲踞海口,为夷舶之所,尤邑之险隘也。”古时候的南海神庙,前临珠江口,江流浩渺,连接狮子洋,庙前是古老的码头,是昔日各国海船系缆所在。

  1000多年来,凡是走水路来华的朝贡使,商客以及中国本土进出的海商,进出广州时无一不向南海神乞求庇佑。根据古籍的记载,“舟往来者,必坻谒祝融,酌酒波罗之树,乃敢扬风鼓舵以涉不测”。

  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唐宋两代,以扶胥为始发港的海上商路方兴未艾,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时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对外贸易收入成为当时两朝国库的一项重要来源。不过这样的盛况并未继续保持太长的时间。到了明代,广州的海岸线开始南移。按清人崔弼《波罗外纪》所说,“波罗庙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顷,岸临不测之渊……今则,淤积既久,沧海为田。”

  ●旅游贴士

  公交:从天河BRT体育中心站乘坐B1路到BRT南海神庙站或乘B26、B28、B29、B30、B31路公交车到南海神庙站下车。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地铁:乘地铁五号线到文冲站A出入口出站,在文冲市场站乘B29路、B31路、B30路到BRT南海神庙站下。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自驾车:(1)中山大道--黄埔庙头社区—电厂西路—南海神庙;(2)广园东路--开发大道--黄埔东路(向西方向)--黄埔庙头社区—电厂西路—南海神庙。

  ●网友荐美

  @每每:牌坊的四个字“海不扬波”好有寓意。我妈讲,正确读法是从右往左,保佑古时候出海的时候风平浪静,平安归来。我姨按习惯读,由左到右,我解释为海有浪的时候就不出海了。发觉都通,顿时佩服前人智慧,点读都得。

  @M1372408****:石刻很多,虽然有些已经看不清了,但你仍旧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感受时光的穿梭。庙里有好几棵古树,有棵木棉树很大。开花时可以捡些回去煲汤,近千年的古树想必功效也是不同凡响。

  南方日报记者 姚艺曲 通讯员 郑伟德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