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天炯:鞠躬尽瘁 矢志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6日07:10  深圳特区报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当年亲手栽的柏树。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1919年何天炯(右二)与家人一起。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之墓。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故居。
何天炯:鞠躬尽瘁矢志革命
何天炯与宫崎寅藏的通信。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幸智敏 文/图

  9月上旬,听闻和孙中山一同在日本创办同盟会的何天炯先生,在老家广东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还保留着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同一样式的房屋,记者慕名前往采访。

  这是一栋两层三拱的建筑,距今91年。何天炯的孙子何达英介绍,祖屋和中山先生故居用的是同一张图纸,只是尺寸上作了些变动,由六拱改成了三拱。经过粉刷,现在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陪同记者采访的石马镇人大秘书谢胜宏说,何天炯与孙中山是同盟会中的亲密战友,所以才会有这个风格一样的建筑。其故居能保存得这样好,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为了证实所言非虚,他又带着记者来到故居侧后的小山上,这里有1985年由政府专门兴建的何天炯墓园,碑高5.5米,气派肃穆。

  何天炯曾为故居中的书房取了个别名:“无赫斋”。意为不求赫赫有名,兼取汉代“何武无赫赫名,去后令人思”的典故。事实也正是这样:何天炯一生致力民主革命,不改初衷,不求名利,1925年7月在孙中山病逝后数月,他也因病长逝。

  如今,故居前,何天炯90年前亲手栽下的古柏和日本尾铁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昭示着他的精神不死。

  同心创立同盟会

  从深圳一所小学退休回乡的何达英老人介绍,祖父何天炯聪慧,从小酷爱读书,苦习武术,怀有大志。“1903年,祖父还在旧学堂读书,深感国家积弱,常和一群朋友讨论国是,认为读这种旧学已经无用,要拯救国家,只有学习维新思想。于是,他们毅然剪掉发辫,决定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政治,探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初到日本,何天炯举目无亲,但满怀一腔报国热忱。他入读东京正则预备学校,认识了学校附近的日本人宫崎寅藏(后改名宫崎滔天),而宫崎全家都非常同情中国的维新和革命,家里也是孙中山等中国革命志士的主要活动场所。

  “在这里,何天炯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朱执信、吴玉章、宋教仁等人,深受他们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认定非推翻满清无以救中国,从此抱定了献身民主革命的决心。”

  何达英说,1905年7月,孙中山筹备成立同盟会。由于何天炯在中国留日学生中颇孚众望,孙中山事先和他交换了意见。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正则预备学校操场举行,约有七八十人参加。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兼庶务,胡汉民为书记,何天炯为会计。

  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即离日赴欧美活动,黄兴不久也返回湖南策划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起义——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总部工作就主要由吴玉章和何天炯负责。在同盟会时期,经费是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保障。何天炯负责的会计这一事务,成了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筹款,他曾不得不和宫崎寅藏一起到街头卖艺。

  亲率敢死队参战

  萍浏醴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革命陷入低潮。这时,孙中山勉励诸人“折而愈劲”,黄兴也以“抽刀断水水更流”明志。谢胜宏说,何天炯丝毫没有受到革命失利的影响,在挽革命志士刘道一的诗中曾明志:“痛哭秋风又一年,萤光胡运竟依然;湘灵若解锄非恨,定向空山泣杜鹃。”

  1910年,孙中山决定重谋大举,筹备广州黄花岗起义,具体由黄兴、赵声主持,何天炯等仍作军火、人员、军需等准备。转年是辛亥年,春节时,黄兴、赵声、胡汉民、何天炯等人在宫崎家中聚会,商定起义具体安排和细节。

  何达英说,何天炯此前未上过战场,这次在家门口起义,心情无比激动。他先在香港定购了50支步枪、5支驳壳枪、子弹和手榴弹数十箱。同时,又组织了50余人的敢死队。因为经费不足,他还变卖了家里的玉镯和金钗,在离日赴港时写道:“别泪新桥似灞桥,东风杨柳客魂消;谁人识得南行意,月满征袍雪满刀。”

  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凌晨,当何天炯等率敢死队赶到广州城楼大南门时,却发现毫无动静,心知情况不妙。他一人潜入城内来到两广总督衙门前,只见死伤烈士遍街,血迹未干。原来,黄兴迫于形势,已提前起义,但最后失败了。

  广州黄花岗起义孕育的革命种子终于瓜熟蒂落。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何天炯则留在香港策划广东独立。

  12月21日,何天炯路过香港时,与自欧洲回国的孙中山相遇,遂参加了孙中山召开的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方案。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何天炯获任为驻日全权代表,负责筹款。

  居间调和促革命

  1912年,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摘得胜利果实。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与何天炯等人于次年赴日,期望筹款筑路,进行实业建国。由于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1913年,孙中山自日回沪,兴师讨袁,发动了“二次革命”。

  谢胜宏说,在讨袁问题上,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各自为政,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领导,致使讨袁事败。何天炯亦被悬赏十万大洋缉拿,不得不远避南洋,继续筹措经费,以图再举。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黄等都流亡到了日本,却又意见不和。这时,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请何天炯从南洋回日本居间调停。何天炯考虑到此事关系到革命前途,很快就来到日本,做起了“和事佬”。

  “当时何天炯在日本每天都被跟踪,根据几年前解密的日本外务省档案《孙文动静》记述,1913年9月16日至11月11日,何天炯访孙中山25次,访黄兴4次,还与宫崎寅藏一起会晤孙中山16次,可见当时何天炯在居间调停时做了不少工作。”

  何达英说,由于何天炯耐心细致,威望颇高,人缘又好,以至后来胡汉民与党内其他人士意见相左时,点名要何天炯参与调解,认为何“德高望重,在广东人中熟络”,非他来不可。

  劳心劳力坚护法

  1916年,黄兴病逝。同年,陈其美在上海遇刺身亡。1917年初,段祺瑞接替袁世凯上台不久即废弃约法、解散国会。由此,孙中山等人开始组织护法运动,何天炯又开始在孙中山身边奔忙起来。

  何达英说,当时何天炯是个大忙人,一时在北京动员议员南下护法,一时又去各地争取财政支持。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但由于他依靠的是一些地方军阀,任命的六个部长大都不肯就职。1918年5月,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第一次护法失败。

  1920年8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赶走了把持广州军政府的桂系头目陆荣廷,孙中山也于11月回到广州,开始了第二次护法战争。次年4月,孙当选非常大总统,而经费问题成为困扰军政府最大的难题。

  “孙中山任命何天炯为总统府最高顾问,督促其再次赴日运筹。当时,总统府确实是捉襟见肘,连出行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孙中山说:‘你此次东行,至少须有一万元才能出发,刻下总统府财政颇为困难,你外间有无友人或商人可以借贷?”何天炯也无法,只得连连写信敦促宫崎寅藏陪同日本企业家来粤投资。

  何达英说,正在这时,陈炯明发动叛乱,围攻总统府。何天炯为孙中山担心,只得迂回火网,冒着枪林弹雨步行至沙面,想利用私人关系请英国领事出面协助孙中山脱险。后来得知孙中山已上永丰舰,才算放下心来。

  经历过诸多事情,何天炯本来就有心脏病,这时更是心力交瘁,心脏病发,住进广慈医院。后经孙中山批准,于1922年初秋回乡休养。陈炯明曾派人游说,许以每年10万大洋,要他出山,被何天炯严斥“道不同不相为谋”。

  壮志未酬身先死

  1923年2月,讨伐陈炯明成功,孙中山自上海又回到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力邀何天炯出任大本营参议。

  何达英说,当时消息传到乡间,何天炯心情激动,即要赴任,但身体一时并不见好,曾祖父认为他回来才半年又要走,怕他从此一去不复还,不许他出门,急得病倒了,曾祖母也一夜间白了头。祖母建议,“不如写封信,把家里的情况和孙先生说说,正好你在家还要完成记述从同盟会到国民党的民主革命史《革命史衡》,缓一下再说。”孙中山念及何天炯的身体状况,同意他暂不出山。

  1924年1月,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何天炯得知国民党上层在联共问题上有分歧,心急如焚,正好孙中山来电急希望他复出,想利用他的威望和关系,调停党内矛盾。

  何天炯得信,匆匆整理好文稿,抱病启程。他一到广州,即周旋于左、右两派之间,两面调和,并时时向孙中山报告情况,防止矛盾激化,为国共合作立下了功勋。

  1924年冬,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讨国是,派何天炯以最高顾问的名义再次赴日,希望在外交和财经方面找到新的突破点。何达英说,1925年1月,何天炯到达东京,开始抱病工作,但3月12日就传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消息。他“顿触山颓樑坏之感”,悲痛万分,立即返国,终因身体不支,住进广州博爱医院。就在病房中,他还坚持要写完《革命史衡》。

  7月1日晨,何天炯感到脑子清醒一些,便下地要写字。他握笔运气,写下“少时涤足到扶桑,自许襟怀不可量;回首廿年前后事,空怜幽愤有文章。”及至写完最后一竖,笔就掉到纸上,昏了过去,终告不治,享年49岁。

  据记载,何天炯逝世后,国民党要员胡汉民、邹鲁等20人联署,在报上刊登《何公天炯追悼大会启事》,并于8月16日在广州举行追悼大会,备极哀荣。何天炯的遗体,遵照遗嘱归葬原乡。

  生平简介

  何天炯,1877年生,字晓柳,广东兴宁人。1903年,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人。1905 年,与同邑13人率先加入同盟会,被举为会计(实为财政部长),后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当孙中山、黄兴不在日本时,同盟会组织涣散,又与吴玉章等人尽力设法团结各省会员,使同盟会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911年赴香港与黄兴等共同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负责运输联络工作。辛亥革命后,历任驻日全权代表、总统府最高顾问等要职。1925年病逝于广州。

  旁边故事

  百封书信

  见证革命情谊

  到何天炯故居采访时,他的孙子何达英老人当着记者的面,搬出了从日本宫崎家后代手中影印回来的99封何天炯与宫崎寅藏的来往信函。

  何达英说,宫崎寅藏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坚定支持者,曾经变卖家产支持中国革命,也是何天炯的挚友。1913年何天炯回国时,两人相约经常通信,持续了10年之久,直到1922年宫崎寅藏去世。

  记者翻看了一下这些信件,信中讨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诸多问题,商讨了如何讨袁,还谈到父亲寿宴等家事。1922年,宫崎寅藏去世,何天炯作悼诗四首。其中一首为:“去年风雪满蓬莱,不见虬髯驾海来;三岛四周同一恸,人间天上总成灰。”

  何达英说,其实何家与宫崎家的交往持续了三代。1931年,何天炯次子何承天也赴日本东京留学,与宫崎寅藏的儿子宫崎龙介结成挚友。

  1985年秋,宫崎寅藏的孙辈、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宫崎智雄又通过国际邮路,把一封洋溢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信件,送到兴宁县石马区区长手里,求助当地政府帮助打听何天炯后裔的情况,并表明愿意跟他们增进交往,并很快建立了联系。

  10年前,时任北京外语学院教授的何天炯孙子何雷(现退休定居国外),公差赴日时曾特地上门拜访宫崎智雄。宫崎智雄特地拿出家庭珍藏的何天炯来信、条幅,拍照留念。不久,何天炯侄孙、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何新亮,也在公差赴日本时登门拜访了宫崎智雄,同样受到了热情款待。

  专家评说

  本栏目学术顾问、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立人:

  理财首席

  革命先锋

  列宁在流亡国外策动革命之时,曾在给同志的信中叹息:“没有钱!这是最大的不幸!”

  孙中山对此同样感受深切,1910年在给何天炯的信中说:“十月十日来函已得读悉,不禁太息,吾党以穷一字致生出许多恶感于同志之中……则东京亦有党中欠债,此不独无公欸而且有公债。弟(孙中山自称)往外洋议筹大欸,卒亦无成,从此吾党人必有更穷于今日之时也。为此之故,吾党不得不冒险再图速举大事也。革命党条条俱死路,只有发难与虏争死一条为吾人之生路!”

  在稍后的一封信中,他又说:“足下覆弟梹榔之函收到多日,所嘱资济宫崎贫病一事,因前此尚无法,故未答书,兹在加拿大途次稍能设法,即寄二百元去横滨。永新、祥林、清泉兄收入托他代交百元与宫崎君,并交百元与足下,为补贴前时经手图买物之亏,请为收纳是荷。”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时,何天炯任第一任会计,并广泛联系留日学生以及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朝野人士,以推动革命。

  俗语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同盟会策动武装起义,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勇士,更需要廉洁正直,善于筹款的理财高手,何天炯就是同盟会称职的首任“财政部长”。

  在孙中山的这两封信中,我们不难读出他对何天炯的高度信任,还可以读出何天炯工作的艰辛,承受压力之巨大。何天炯的英年早逝,是否与此有关,后人已难揣度,但他为革命财政而殚精竭虑的形象,已足令我们肃然起敬。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