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 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为参加尼克松访华报道美国记者冒充电工报名
再没什么新闻能像当年尼克松访华那样激动人心了,除非总统登陆火星。”

  ——齐迈克

  历史片段>>>

  “观众所不知道的是,尼克松的先行人员曾提醒过他,不要真正喝中国的烈性茅台酒—丹·拉瑟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称它为‘白色闪电’—只要举起杯来碰一下嘴唇即可。”

  ——德怀特·蔡平 (负责尼克松总统日程安排的秘书)

  “我记得最生动的事情是小孩子被吓着的时候,有人向我解释说,孩子们只是从来没有看到过长着长鼻子还有皮肤上有许多毛发的人。这些孩子会着迷地盯着我看,然后大哭起来,把头埋进妈妈或姥姥的裙子里。这种情形一遍又一遍地发生,非常让人吃惊。”

  ——马克思·费兰克尔(《纽约时报》)

  4月10日黄昏,端着一听可口可乐,前CNN驻北京站站长MikeChinoy(齐迈克)走进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讲演厅,参加“MovieNight(电影之夜)”。这里将播放一部讲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一周》,而MikeChinoy正是它的撰写者和采访者。

  面对讲演厅内的60名年轻人,MikeChinoy将双手插在裤袋里,以很随意的姿态,讲述起自己与中国、与成都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原因。

  揭秘

  纪录片

  再现历史纪录片讲述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从著名的“乒乓球外交”开始。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邀请,正如当年的美国乒乓球队队员蒂姆·博甘所说:“这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活动。”1972年2月21日—2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此走向正常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由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制作的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一周》,重现了尼克松访华这段历史。Mike Chinoy正是制作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制作初衷从美国记者的工作了解访华

  制作《改变世界的一周》,是Mike Chinoy和同事自己的选择。片中的访谈对象选择了大量美国记者:“美国媒体在世界的影响很大,他们究竟有多了解中国?美国媒体与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切不仅有意思也很重要。如果你不了解美国记者是怎样工作的,你就无法了解事件的背景。”《改变世界的一周》全片只有不到20人出场,包括官员与记者。Mike Chi-noy的遗憾是,只采访到了前中国外交部官员姚伟这一名中国亲历者:“当时很多人在农村,另一些人已经去世了。”

  揭秘

  历史

  为安排尼克松访华基辛格曾突然“失踪”

  在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3个月之后,尼克松派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前往中国,此行极为保密,目的即是安排尼克松访华。但这一消息,被严格控制不让美国媒体知道。

  UPI(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德克·霍尔斯泰德回忆说:“在圣克莱门特,基辛格忽然消失了,有很多记者找他,但找不到他。后来基辛格又出现了,他们宣布基辛格去了中国,并且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尼克松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不用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爆炸性新闻。”

  媒体人冒充电工报名尼克松封杀《纽约时报》

  当年中方只同意美国派87名记者及数十名技术人员前往,当时美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汤姆·贾里尔记得:“突然之间一些非技术人员、总裁、副总裁等,全都挤进来,冒充音效师和电工报名。”

  纪录片播放了1971年9月14日的白宫录音带,尼克松正在说:“我想让那些该死的工作人员知道,对《纽约时报》的封杀是彻底的。”尼克松试图封杀的还包括《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史丹。卡史丹在片中出示了一个名单:“尼克松在我的名字上标注了‘绝对不行’。”但最终,这两家报纸的记者仍获准前往中国参与报道。

  人物资料

  MikeChinoy,早在1973年就以学生身份访问过中国,在华有24年的采访经历:1987年至1995年担任CNN驻京首席记者,1996年至2000年出任CNN驻香港首席记者。2006年,Mike Chinoy离 开CNN,加入了南加州大学美中研究所,目前在研究美国驻华记者历史。

  对话>>>>

  Mike Chinoy眼中的中国变化:

  中国的发展非常“Crazy”

  天府早报:为何把放映对象圈定年轻人?

  MikeChinoy:我们是希望年轻人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历史的重现与复活,还原当时的情况。

  天府早报:成都年轻人给您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MikeChinoy:成都的年轻人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年轻人更加活跃,他们有更多的问题,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天府早报:您如何评价中国近40年的发展?

  MikeChinoy:作为记者我看到了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深圳的第一间合资酒店。我觉得应该更珍惜、更尊重中国的发展,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语来描述,我会说让人感觉非常Crazy(疯狂)!

  天府早报: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

  MikeChinoy:一个大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外国人认为中国会崩溃,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要预测中国的未来和发展很难,所以我不能、也不愿意做这样的预测。但中国的一系列成就,让我觉得中国有希望解决现在的问题。

  天府早报:您到成都来过几次?如何评价这座城市?

  MikeChinoy:1978年香港新华社分社安排外国记者代表团时,我第一次到了成都。2008年大地震后,我带着南加州大学代表团也来过这里。这次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发现成都越来越热闹。 天府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方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