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办学与产业对接 校企联姻获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6日08:23  南方日报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0年1月23日,汪洋书记在东莞调研时也强调,广东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打造一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

  常务副省长肖志恒也要求技工教育要着力培育符合我省产业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

  在此发展趋势下,我省技工教育要加快从“传统技工”向“现代技工”转变,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都必须着眼于培养一流技工、现代技工。

  近几年来,我省技工院校把校企合作作为技工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园对接产业园”工程,得到各级人社部门、各技工院校的积极响应,也得到行业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用工大省,在多达1900万来自外省的劳动力中,技能型劳动者只占16.68%。这样的素质结构,难以支撑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缺工”的压力不仅在于找不到工人,更在于找不到具有职业技能的工人。

  然而,在企业缺工的同时,广东全省目前却还有55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只是在这些农村劳动力中,82.3%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4%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大量不具备职业技能的本地人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在此背景下,加快培育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既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又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成为破解这一困局的双赢选择。

  两大平台搭起校企对接桥梁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广东技工教育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并通过探索实践“引厂入校”和“订单式”培训等办学模式,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2010年5月16日,广东省技工院校“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在广州召开。“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组织我省百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为重点企业提供最优质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服务。

  据了解,共有1205家企业报名加入广东技工院校“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66家,中国百强企业、知名企业49家,广东省重点企业、知名企业355家等等。企业与学校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达成合作意向3223个。

  2012年3月1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广州召开全省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开展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

  事实上,广东自去年10月开展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以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21个市人社局和82所技工院校与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262家企业,共达成1880项对接合作意向,包括优先配置技工院校毕业生、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校企双制”合作办学以及产教研训对接合作等。

  人力资源优化助推产业升级

  开展一流技工培养计划,成为我省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通过不断提升全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比重,调整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招生对象,扩大对高中以上毕业生招收比例,我省技工教育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目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246所,国家重点以上技工学校达61所,高级技工学校52所,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技师学院31所,形成以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为龙头,重点技校为骨干,带动各类技工院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30.2万人,在校生达到85万人,开设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现代物流等400多个专业,与此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设计算机动画制作、电子技术应用(SMT方向)、工业设计、会展服务与管理等近300个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服务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

  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工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构建我省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转换器”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各类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由企业出资或设备、学校选派教师利用夜间或节假日对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人力资源优化升级。

  我省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年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达到100万人次,共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500万人,切实把技工教育打造成为一流技工的摇篮。

  【微评】

  在大学生纷纷感慨“毕业等于失业”的今天,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但当我们看到技工院校一丝不苟地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实习,看到技工院校学生们出众的动手能力,脚踏实地的岗位期望值,或许能明白“没有最优只有最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准则。

  【观点】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

  技能人才匮乏根源是机制

  技能人才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培养机制和体制上,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市场不能很好地接轨。德国企业出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人员流失,并可从职业学校获得直接上岗工作的技能人才等方面考虑,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双元制”教育培训被企业认为是一种战略投资。在中国,企业却没有这个意识,如今广东通过把“校企双制”引入产业园区,缓解了企业“技工荒”,企业参与培训的意识就会慢慢增强。

  只有与产业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是保障知识型蓝领供求良性循环的利剑,广东特色的“校园对接产业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制”是一个破解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这种探索不仅为产业园建立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也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张可安:

  技工院校应主动对接产业

  目前办学对接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冷热不均,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推进困难;二是名不副实,学生在企业没有足够对口岗位实习,仅仅停留在顶岗生产阶段,难以完成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虽然近两年,巨大的技能人才缺口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向技工院校伸出橄榄枝,但是许多企业鉴于自身订单情况、管理难度、培养周期、运营成本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往往只是在招聘环节上下功夫,不肯实实在在地参与整个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过程。

  面对这些瓶颈,技工院校还是应该主动对接产业发展,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用产业的宏观认识来指导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开发的时候就不能只见树不见林,应该站在产业的角度去考虑它的定位、规模、发展方向、培养方式。同时,主动为企业做换位思考,充分认识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创设可行双赢的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也应该认识到与技工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是一种收益丰厚的长线投资,积极介入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技工院校和产业对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实现“技工教育依托产业、技工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受益技工教育、产业反哺技工教育”,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式的校企合作。而技工院校要对接产业,而更多是和企业组织或者行业组织合作,和同一产业的众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方案只有广泛依托产业需求来设计,才能使其有准确的定位和描述。

  【链接】

  广东探索“校企双制”三个梯层发展阶段

  校企合作是广东技工教育的基本办学方向,在坚持这一基本办学方向的过程中,我省技工院校积极探索,初步形成“校企双制”的办学模式。

  一是“冠名班”逐步向“校企双制”深化。各技工院校广泛开展冠名班、订单、定向培养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冠名班”培养不断深化,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训培养,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是积极推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

  三是积极实践“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实习生 阮文娜

分享到:

 
  • 新闻张春贤考察驻疆反恐部队参与实弹射击
  • 体育温网-小威完胜七进决赛 将与A-拉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央行非对称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 科技苹果新专利:精确判断电子设备是否进水
  • 博客专家质疑全家得性病报道 喵星人广场(图)
  • 读书文史观天下:阿波罗登月"骗局"与真相(图)
  • 教育揭秘大学生“校园婚姻”:用婚姻守住爱
  • 育儿2岁男童吃手指饼被噎身亡(图)
  • 健康从屁看身体状况 4个等级晒伤修复
  • 女性二手爱马仕价格下跌 明星7月卖萌私服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测试你会吸引变态吗 你最出众的基因
  • 收藏黄花梨一木难求的传奇 古墙砖流落垃圾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