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同骂”中的网络人格

2012年11月02日02:43  大河网-河南商报

  ■然玉(媒体人)

  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自曝光后,备受各方关注。10月29日,央视王志安连续发布多条微博称,被虐童女教师颜艳红“揪着耳朵提起来的孩子,放下来之后,笑了”。倒立在垃圾桶里的孩子,不是被“扔的”,而是被“放进去的”。他表示不能单看照片,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细节”抵达真相。此言论遭到大批网友炮轰。(详见昨日河南商报A21版)

  真实世界内的“真理”,历来是一个“集合”,而非孤立的“点”。所以,从不存在唯一的“正确价值”,甚至粗糙地“为价值排序”,也未必妥当。谴责虐童,固然“价值正确”,但倘若据此就不顾其他,乃至不守“概括的逻辑”、“辩论的规则”、“独立的判断”,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少网友指责“王志安替虐童者辩护”——只是,描述性陈述,与观点性陈述终究有别。王氏“还原细节”,谁又能断言,他是无态度,抑或有立场呢?

  或许,在那几条微博与“替虐童者辩护”之间,逻辑关联并不确定。王志安有可能确有“替人辩护”之意,也可能仅是“随口一说”而已。但诡谲的是,多数人倾向于相信前一种情况!其实,倘若熟稔国人的“话外音”情结,这种“一边倒”的认知格局也不难理解:人们总是乐于寻觅“言外之意”,并默认对话者热衷“暗示”。当王志安的微博给人“话留三分”之感时,无异于亲手交出了话语解释权,预留下无限的揣测、演绎空间。

  王志安是对是错?错在何处?见仁见智,难有定论!超越是非纷争,公众至少应当承认一点,也即“细节,真的是重要的”——任何对虐童个案的彻底解剖,都离不开琐碎信息的支撑。毕竟,分析虐童的发生学,是科学研究而非价值判断。

  (原标题:“万人同骂”中的网络人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NBA-哈登首秀37分林书豪12+8 火箭逆转胜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一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
  • 博客白灵:我不是同性恋 秘制红烧肉(图)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10余万人“啃老”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