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农民内生动力

2012年11月02日06:3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新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民表现出的强劲内生动力,正在成为新时期推动农村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

  四川作为地处西部的不发达农业大省,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自身省情实际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循序渐进。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新村建设为主线加快农村跨越发展,通过重点改变原来分散、封闭、落后的村庄院落,实现了新村、产业、公共设施、社会管理 “四位一体”联动推进,在促进产村相融、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启示。□郭晓鸣

  一是新村建设坚持多样化、差异化的总体取向。在推进新村建设过程中,四川十分重视在统筹城乡的宏观背景下认识和把握新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城乡一体化的眼光统筹谋划新村布局和新村建设。

  一方面注重全域推进新村建设,既全面推进发达区域的新村建设,也重视加快探索欠发达区域的新村建设。尽管不同区域条件差异悬殊,但都同样存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紧迫任务。更重要的是,新村建设虽然需要投资支撑,但绝不应只能成为布局于发达区域的少数样板。四川的经验表明,通过适当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在欠发达区域依然可以有效推进以农民为载体、项目整合为手段的新村建设模式。

  另一方面根据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特点,优化村落和人口布局,合理确定村民聚居度。在新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和下任务。平原或近郊地区原则上实行适度集中居住,农民集聚规模相对较大,而丘陵、山区和边远农村原则上实行相对集中居住,农民集聚规模相对较小。

  二是新村建设选择产村相融、产村一体的发展路径。四川在新村建设中不仅注重以适度集中居住为主调整农民居住方式,而且坚持以适度规模为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新村建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统筹考虑新村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坚持产村相融、产村一体的发展路径。通过新村和产业这两个最基本的农村要素的整合,有效地克服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始终围绕新村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编制新村规划时,就充分考虑耕作、经营半径和方便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合理布局生产和生活等不同功能分区,有效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始终围绕新村建设,加强农业多功能开发。依托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农业“本底”,通过新村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设计,积极发展民宿、生态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的产业形态,有效促进一、三产业互动。

  三是新村建设中全面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新村建设的实质是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因此必须以农民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必须构建农民自主参与的内在机制,让农民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正因如此,四川在新村建设中高度重视通过农民对新村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参与,确保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新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坚持共创共享的思路,遵循“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其次,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发动农民广泛参与,通过建立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让农民参与建设项目的筛选与监督,再次,构建以家庭经营为载体的主导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社等机制设计,有效地构建“小农户、大产业”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逐步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最后,让农民全程参与新村建设和管护过程,让农民尽可能承担一些小型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新村建成后的管护责任交给农民。

  四是以制度创新为引擎全力推进新村建设进程。新村建设涉及大量农村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调整,同时需要有效拓展外部资金的进入通道,四川主要通过三方面的制度创新来实现突破:第一,同步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依靠农民的自主参与主动化解矛盾。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监事会、业主委员会等新的自治性组织,构建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新的组织体系,以其为依托引导和调整新村建设中的利益关系问题。第二,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将土地要素合理利用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依托手段。将新村建设与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在空间上重叠,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金土地”、“拆院并院”、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来解决新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在稳定和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多样化的土地规模经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三,创新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开放式地推进新村建设。切实降低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门槛,为社会资金进入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在部分地区初步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为抵押向农民发放贷款的可行办法。

  从发展的眼光评价,四川的新村建设虽然总体上仍处于初始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所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已经实现的一系列重要创新和突破仍然十分令人鼓舞,四川的实践生动地表明,新村建设不仅显著地改善了农村民生,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发展,而且在广大农民的充分响应和积极参与之下,其表现出的内生动力十分强劲,正在成为新时期推动农村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四川和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原标题:释放农民内生动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九段病逝 享年68岁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一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
  • 博客白灵:我不是同性恋 秘制红烧肉(图)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10余万人“啃老”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