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生·存》首发 还原真实完整的大熊猫世界

2012年11月02日06:3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刘宇男

  11月1日上午,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书《大熊猫:生·存》新书发布会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该书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动物保育专家塞娜·贝可索博士共同策划撰稿。揭下人类的有色眼镜,从大熊猫的角度看大熊猫,一个真实完整的大熊猫世界将重新被世人认识。

  保护大熊猫

  “公众教育”先行

  《大熊猫:生·存》一书缘起2006年英国企鹅出版集团(中国)总经理周海伦女士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周海伦决心向全世界展示成都大熊猫科研、繁育和教育保护成果。2007年,企鹅出版社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出版儿童读物WatchMeGrow:GiantPanda(中文译本《我是晶晶,熊猫成长写真》),由张志和博士与塞娜·贝可索博士共同撰写。

  据悉,塞娜·贝可索博士是成都大熊猫基地科普教育部副部长兼美国丹佛大学人与动物联系研究协会留校研究员,参与过大熊猫、小熊猫、金狮狨和黑足雪貂等多种濒危物种保护项目。《我是晶晶,熊猫成长写真》全球发行取得巨大成功,但人类对大熊猫仍存在诸多误解,周海伦希望张志和和塞娜·贝可索再次合作,澄清人们对大熊猫的误解,引导人类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

  张志和目前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西班牙、法国和丹麦的大熊猫繁育计划合作研究中发挥着领军作用。2008年起,张志和博士和塞娜·贝可索博士整理海量资料,从数以万计的图片中筛选精品,历经3年编撰了《大熊猫:生·存》一书。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大熊猫生活照,让读者了解大熊猫在自然栖息地以及被圈养保护的生活状态,从而近距离认识中国大熊猫生存保护战。

  张志和说,过去10多年,四川在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衍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目前大熊猫保护已从单纯的种群繁衍转向公众教育。向公众传递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人类如何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黑白相间的皮毛,憨憨的样子,慢吞吞的步伐,爱吃竹子。过去大多数人对大熊猫的了解仅限于此。了解不足从而兴趣不足,更谈不上正确保护大熊猫。”张志和说,通过《大熊猫:生·存》,公众能了解大熊猫生存800万年来的生活演化史及当前的生存状态,能更珍爱地球——我们唯一的生命之源。

  新书发布会上,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园长丹尼斯·凯利高度评价 《大熊猫:生·存》,称该书是“迄今为止,真正从大熊猫的角度看大熊猫的世界,还原一个最真实、最完整的大熊猫世界的著作”。

  《大熊猫:生·存》将于2012年11月在亚太地区首发,随后将继续扩大全球发行范围。新书发布会上,周海伦女士、塞娜·贝可索和张志和向“2012成都全球招募大熊猫守护使”16强选手、成都美国学校、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赠送了《大熊猫:生·存》图书。该书也首次成为2012年大熊猫全球守护使的培训、指导教材,还将用作学校师生开展保护教育主要参考图书。

  终结“大熊猫”谣言

  听野生动物表达

  在普通人眼里,大熊猫又懒惰、又笨拙且繁殖能力低下。《大熊猫:生·存》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误解。用张志和的话来说:“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多丰富,人类的生活有多精彩,人类世界有多少奥秘,大熊猫的世界也毫不逊色。”

  据悉,《大熊猫:生·存》揭穿了14种有关大熊猫的谎言。大熊猫不但不懒惰还很勤劳。张志和说,野外大熊猫一天平均14.2个小时在觅食和进食,曾观察到野外大熊猫一天跋涉40公里寻找喜食的竹子。“白天睡觉、晚上觅食是大熊猫的作息规律,人类却用自己昼出夜伏的习惯来评价大熊猫懒惰,是极大的误解。”张志和说。

  “大熊猫并不笨重。”张志和说,大熊猫四肢粗壮有力,在自然栖息地善于奔跑,即使在险峻地带也行动自如;人工圈养也观察到,大熊猫打斗时行动敏捷。同样100公斤的大熊猫和人,大熊猫爬树速度远高于人。只是因为大熊猫前掌着地,才给人一种笨拙的错觉。此外,由于竹子营养成分低,出于生存策略,大熊猫必须多吃少动。

  目前大熊猫处于濒危状态,多数人以为大熊猫繁殖困难。《大熊猫:生·存》告诉你,野外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从来不弱,只是在圈养条件下缺乏适当的繁殖环境,繁殖困难问题才凸显出来。张志和说,过去把大熊猫繁殖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于雄性大熊猫阴茎太短,其实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是否有适合雌性大熊猫的生殖结构和正确的交配方式。

  《大熊猫:生·存》告诉我们,若人类没有步步入侵其栖息地,野外大熊猫的生存能力很强。同时,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外形,常常让人们以为大熊猫不是熊。《大熊猫:生·存》告诉大家,大熊猫其实就是熊,它们与北极熊、黑熊和棕熊一样属于熊科。

  除中国外,目前全世界有多个国家圈养大熊猫,保护大熊猫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帮助人类认识真实完整的大熊猫世界,学会理解它们,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进而保护所有珍稀濒危动物,这才是本书最大的意义。”张志和说。

  保护每个人心中的“大熊猫”

  ——对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

  全球性的大熊猫保护行动已进行了近20年,大熊猫是否远离了灭绝边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认为,保护大熊猫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代表行动,对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都应积极保护。

  问: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精力保护大熊猫,而不让他们自生自灭?

  答:大熊猫处于濒危状态不是大熊猫的错,总的说来是人类惹的祸。过去猎豹、黄喉貂、云豹、豺、金猫等都是大熊猫天敌,如今这些天敌数量越来越少,已不是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正是人类的很多错误作为使无数动物遭殃,大熊猫只是受害者之一。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和抢救包括大熊猫在内的濒危物种。更重要的是,从生态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地球不仅需要人类,还需要其他物种。地球上正在进行的生物大灭绝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漠视其他物种遭受的苦难,人类最终也不能独善其身。每个人心中都有心爱的物种,都是他们心中的“大熊猫”,保护大自然,就要保护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

  问:圈养大熊猫已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大熊猫福利?

  答:研究中发现,大熊猫和人类一样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需要吃饱住好,也需要精神健康。我们正在更好地满足大熊猫的精神需求,没有妈妈带的熊猫幼仔,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刻板行为;有妈带的雌性大熊猫长大后更会带仔,反之带仔能力明显更弱。现在,我们让有充足带仔经验的大熊猫带没妈带的幼仔,让他们成长过程中得到母爱,受到抚慰,长大后精神更健康,各方面行为更正常。同时,我们也在开展环境富化行动,通过开发熊猫玩具、模仿大熊猫野外生存环境等方式,增加大熊猫的生活情趣,避免他们在圈养条件下生活单调。

  问:圈养繁育和野放计划,能否使大熊猫免于灭绝?

  答:人工繁衍大熊猫种群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仅成都大熊猫基地目前就有111只大熊猫,现在的确到了进行大熊猫野化研究的时机。毕竟保护大熊猫的最终目的,是让大熊猫回归野外栖息地生存繁衍。拯救大熊猫,需要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方面同时做出努力。一个成功的野外放归项目,包括被野放的个体在野外生活不受人为干扰,保留其自然行为以及生存技能,只有保存好了物种的自然栖息地和野外物种,这个保育项目才是成功的。圈养种群是物种免于灭绝的防线,目前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基本达到了维持自我繁衍的水平,但大熊猫野化研究仍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

  (原标题:《大熊猫:生·存》首发 还原真实完整的大熊猫世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九段病逝 享年68岁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一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
  • 博客白灵:我不是同性恋 秘制红烧肉(图)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10余万人“啃老”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