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长”出一座康巴新村

2012年11月03日03:3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如今小车开到家门口,种植蔬菜直接拉出去,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出行更方便了。”11月2日,记者驱车来到被称为“进藏第一村”的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村民喻群指着门前的路说,这里半年前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不仅交通出行在变样,团结村259户村民的生活也在大变样:短短两年时间,村民收入从1000元迅速提升到2600元。

  □罗楚凯 本报记者 陈建兵

  撬动→行动

  让地投劳,村民自主建新村

  团结村位于二郎山山腰里。可就是这个上接国道318线,下连省道211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小山村,几年前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太好: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原因很简单,“村民各搞各的,品种多,但没规模,市场竞争力小。”村支书陈昌说,路沿经济的效应其实不明显。

  用什么办法凝聚村民盼望发展的心?

  2011年4月,泸定县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团结村被作为高山地区新村建设的试点村,为高山边远山区的新村建设进行探索和尝试,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道路、交通、水利等惠及民生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政府投入迅速激活村民建设热情。听说要修水泥路,村里的男女老少主动让地,积极投工投劳。村民李其斌的右手在村里的修路中受伤严重,入院治疗后仍然惦记着修路,坚持出院回家治疗。回到家,他用绷带将手缠好又继续投入修路一线。

  不到两个月,团结村村民就完成5公里入户主干道的硬化工程、32公里入户路的修建。同时,他们还新建碎石路2公里,新修三面光水堰3000米,整治水堰渠7000米,安装人饮管道8000多米。

  对于更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采取的是专业施工方式。今年3月,全长8.8公里的团结村通村通畅路正式动工,这条路面宽4米、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将在年内完工。

  泸定县委农办数据显示,到2014年,团结村将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通信网络、农灌堰维修整治、通村公路硬化绿化、垃圾处理等8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政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的是乡村发展条件,凝聚的是村民发展热情。”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说,夯实发展基础是解决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政府投入首应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村民发展投入。

  “散打”→“套拳”

  栽树种菜,冲刺“康巴第一村”

  基础设施的大改善激发了村民们发展个体经济的信心。但是,对于这个平均海拔只有2010米的高原“好气候区”的山村来说,种植与养殖的品种都很多,可都不成气候。出路在于单一向多向发展,各自为政向规模竞争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协会组团,团结村259户村民以更大的干劲投入农牧产业的发展上。不过两个月,村民们新整理出300多亩土地,种下杏李、桃子等。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村里主要引导种植蔬菜和经济林木400多亩,养殖户已达10多家。

  与此同时,泸定县加大对团结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蔬菜业,在团结村建起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业,建设花椒基地300亩、樱桃250亩、枇杷250亩、桃子250亩。此外,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农家乐”示范户;成立生猪、蔬菜、林果等3个专业合作社。

  村委会主任周祖祥说,不用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就可以达到7000元,使团结村成为基础较完善、产业初具规模、村风和谐文明、党建富有亮点的“康巴第一村”。

  村民收入在提高,村庄也在悄然变美。去年开始,村民们开始进行村容改造,先是选择20户农户进行样板房风貌建设,到2012年春节前,全村259户农户的风貌改造、建院坝、改厨、改厕等全部进行完毕。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红顶风格的房子映入眼前,一条条硬化路环绕着村子。“路修好,风貌塑造好,产业发展好,我们更要精神文明好。”陈昌说,村民们的目标是把团结村早日建设成藏区山乡的红旗示范村。

  (原标题:高山上“长”出一座康巴新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NBA-7:30视频直播火箭VS老鹰 视频
  • 娱乐凌潇肃夫妻婚后首亮相 唐一菲破怀孕传闻
  • 财经外媒评王石婚变:期待另种方式继续传奇
  • 科技iPad mini零售版评测:小机身大能量
  • 博客韩寒:拉力赛最苦的日子 台湾人亲美吗
  • 读书巾帼不让须眉:中国的女将军们(组图)
  • 教育棒喝时代:80后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