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国有银行应回归乡镇

2012年11月05日07:42  环球时报

  最近,国内一些小城市和城镇的金融机构频频爆出存在监管和经营失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布局不平衡不无关系,其深层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城乡、国企民企之间的金融行业发展不平衡,一直是阻碍相关企业、行业和国家经济均衡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城市、城乡不平衡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过去10年中,本应当担负更多、更全面、更重要责任的国有银行纷纷撤除或缩小在小型城市和乡镇等的营业网点,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基本把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市场让出来。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四大银行率先冲向各个城市,各级城镇几乎都能看到国有银行的门店,那时的布局对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崛起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如今在许多小城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已经难得见到国有银行的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国有银行服务网点布局的变化反映了银行内部战略重点的改变,这无可厚非,但由此造成的金融业布局不平衡却不可小视。

  在国有银行退让出来的地区和市场上,现在是众多的“小微银行”在苦苦应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这些小微金融机构面临复杂的市场难以招架、力不从心,早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仅靠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已经很难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它们的人才储备、会计制度、风险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十分有限,由此产生许多金融乱象,滋生了腐败现象。究其原因,国有银行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一些农村地区,银行服务是个空白,金融和融资离农民很远。笔者曾听一位农民企业家抱怨说:他要开车一个小时到80公里以外的城里去,才能找到几家国有银行网点,实在太不方便。作为银行,确实有理由不在那些地区设点开办业务,但国有银行的资产属全民所有,当然也包括那些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我们常谈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那就应尽量在金融服务上做到公平。

  更何况,金融风险往往就存在于种种不规范的经营之中。部分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存在的竞争无序、不按规则办事的情况已经成为融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笔者,融资渠道不畅令他苦不堪言,而当地的金融担保机构因为提供担保而面临破产的不在少数。这些金融机构的失范行为形成的暗洞很可能会不断冲击我们的金融安全大坝,后果不难设想。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地方金融业健康发展,但在有的地区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地方依然迷恋地下钱庄的经营模式,沉湎于过去那种表面繁荣的喧嚣,对成立小额信贷公司,把钱放在阳光下操作并不真感兴趣。这样,在市场需求和实际操作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贷沟”,如何完成这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是金融业界应认真研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国有银行在新的形势下,应适当调整发展战略,再次向“小微城市”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乡镇地区倾斜,增加在这些地区的存在,为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整体均衡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这肯定会增加运营成本,但这样做于国于民有利,何乐而不为?▲(作者是北京知名金融高管)

  (原标题:刘志勤:国有银行应回归乡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寒潮雨雪袭击北方多地 北京雨雪将持续
  • 体育阿尔滨确认3.2亿收购实德 保证无人失业
  • 娱乐张柏芝二子赤膊秀小肚 萌小Q放电(图)
  • 财经浙江楼市领跌全国 温州炒客被套转投实业
  • 科技WiFi逼停深圳地铁或因共用开放频段
  • 博客探访留守儿童陪读村 北京最美的银杏在哪
  • 读书惊艳:实拍新中国的首次选美(图)
  • 教育年薪15万男子考公务员只为“铁饭碗”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