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房山?

2013年08月06日00:00  北京青年报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房山?

(1 /2张)

  房山一周两遭飑袭村庄断水断电 村民登记损失没有积极性———

  “房山区琉璃河镇南洛村,8月1日遭遇短时雷雨大风天气,断水断电长达两天。8月4日,好不容易恢复了一天一夜的水电,又因为雷雨大风天气再度回到“原始社会”,直到昨天晚上6点才恢复。

  在南洛村西边25公里的大石窝镇纸房村,前天晚间遭遇短时雷雨大风天气,这种叫做“飑”的天气毁坏了村里的树木、电线以及庄稼,供水供电随之中断。

  房山区一周两次遭到飑袭,村民大呼“损失惨重”。在汛期的恶劣天气之下,又有去年“7·21”特大暴雨灾害的前车之鉴,而村民的生活和财产仍然难以得到保障。”

  受灾现场

  没有接到预警通报 大风摧田毁屋

  房山区房易路一个不起眼的路口,简易的蓝色箭头“纸房村”指向一条颠簸的土路。村民正在忙碌着收拾残余的树枝,拖拉机拉着树干进进出出。成片的玉米倒在地里,歪歪斜斜的杨树有很多也已经连根拔起,水泥筑就的电线杆也弯折露出钢筋。

  村里面,一些村民正在收拾家门前散落一地的树枝,还有些三五成群地坐在阴凉处说着前一天的大雨和自家的损失。“昨天晚上8点左右,孩子和奶奶正在屋子里睡觉,就听见‘哐当’一声,我们家院子外的树就倒在了院子里,连门都开不开了。”正在家里打扫树枝的武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将倒下的大树锯断,由于人手不够还叫来了表弟帮忙。

  而不少村民的房屋都被刮倒的杨树砸到了房顶,尽管房子从外观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屋顶出现了裂缝,还有一些房屋的内部结构有了轻微的变形。

  村民告诉记者,大风来得很突然,大约晚上8点,伴随着“呜呜”的响声,大风很快将一些家屋顶的石棉瓦掀飞。任先生家有四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大风将北屋墙外的两根直径约1米的杨树拦腰折断。“在屋里能听见‘咚’的一声,房子都颤了一下跟地震似的。”任先生说,而早上起来看到,一棵树正砸在屋顶上,而另一棵树将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扫”到了地上。

  “我活了40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风,一抱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种的庄稼也白费了。”65岁的隗先生说,没有接到任何预警通报,他完全没想到白天艳阳高照的天气会突然“变脸”。“这幸亏是在家,要是走在路上遇到这天气该多危险。”他说,村里大部分的庄稼地都是刚刚种下的玉米,预计今年秋天成熟。

  现在玉米全部被刮倒,损失也想当惨重,一位中年女村民正抱着一盆快要成熟的玉米,这是她刚刚从地里拣出来的。“我家的玉米都被刮倒了,还刮到人家地里了,我赶紧把玉米摘下来。”她说,摘完玉米之后她要把倒伏的玉米清开,以免影响别人家的庄稼地。

  此外,村民还有不少承包了经济林,有的只是在自家附近承包了十几棵,也有的承包了上百棵。“30多棵树原本能卖个几千块钱,现在连几百都卖不了。”隗先生说。

  任先生家院外的一棵杨树拦腰折断之后,宽大的树冠挂在了一串电线上。而村北的一片庄稼地里,除去倒伏在地的玉米之外,电线杆也被刮倒了一根,带着一些电线躺在地上。其他几根勉强站立的电线杆上的高压线也都凌乱地绞缠在一起,一些树枝树冠仍然挂在电线上。

  救援难题

  登记损失 村民积极性不高

  在电线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村里从前天晚上8点左右开始停电。村里集中供应自来水,每天供应半个小时左右,在供电中断的情况下,供水也随之停止。

  村北的庄稼地里,6名电力工人正蹲着休息,地上扔着工具。“这个村看完了,我们下面去哪个村?”一位工人正在打电话,而其他几位工人敞开工作服忙着扇风。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的电线杆都是高压电线,一旦一根受损,全村的供电都会受到影响。他们目前仍然在清点损失,“看看都有哪些损失”。

  从早起出门到晚6点,工人们还没休息过。工人告诉记者,目前还不清楚要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供电。而记者看到,倒在地上的电线杆和缠在一起的电线没有被处理过的迹象。村民估计,要两三天才能恢复供水供电。记者从大石窝镇处了解到,全镇有24个村,具体损失尚未统计出来,其中部分村落出现了停电情况,镇政府正在联系电力部门进行抢修,争取在昨晚恢复供电。截至昨晚9点记者发稿时,电力尚未恢复。

  任先生告诉记者,早晨9点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才来村里核查损失。“拍拍照,问了问各家的损失,就走了。”任先生说,而记者发现村民对于工作人员核查损失一事并不感冒,因为上次的补偿款至今没有拿到。

  村中的一个小型水磨石场里的一棵大树压倒了一面墙,屋顶的石棉瓦破了一个洞,有五间房屋被砸坏了。水磨石场的负责人周先生说:“上午村委会干部来过,拍了照片,询问了情况,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村子北侧有一条河,河北岸是独树村,一座架在河上的桥在去年大雨中被冲垮,至今也没有完成重建。现在村民只好走一条自己堆起来的土路,骑自行车的村民经过时还要下车推行。

  记者关注

  两度受损的村庄 :重新断水断电

  琉璃河镇南洛村,8月1日的飑给村里造成的损失甚至更加严重(详见本报8月2日A10版报道《大风袭房山》)。由于被刮倒的树木挂在了电线上,还有一些电线杆被折断,从8月1日晚上一直到8月3日晚上,村里一直处于断电断水的状态。其间,村民到旁边的北洛村和附近的一家水泥厂打水,而饮用水则购买桶装水。8月3日晚上,这里恢复了供电供水。

  村民刚刚享受了一天的“好日子”,前日晚间,尽管这里不是飑的重灾区,但供水供电却中断了。“我刚看完天气预报,就停电了。”南洛村村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南洛村的损失并不严重,只是村东侧的几棵大树被刮倒,不过其中两棵的树冠挂在了高压线上。

  昨日晚上6点左右,南洛村恢复了供水供电。“第一次停电是因为村西头电线杆子折了,北边也有几根电线杆倒了。”坐在家门口乘凉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而前天晚上开始的停电原因他并不清楚。“怎么要一天一夜才能恢复供电,现在没电怎么过啊,谁家都是电风扇空调的。”任先生说,村里已经挨家挨户登记了损失,但还没提及赔偿的问题。

  “来电了吗?”南洛村的村口,一位村民隔着马路大喊。“来了”,对方回应,这是记者离开南洛村时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

  而大石窝镇的纸房村,一家超市的桶装水下午已经脱销了。村民告诉记者,自从通了自来水之后,各家各户的水井和压水机已经废弃,这次又派上了用场,可以勉强提供一些生活用水。而饮用水则要买桶装水或是瓶装矿泉水,“村里的超市水也不多了”。

  “没水最麻烦了,我们这孩子小,没法洗澡。”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而村里的华冠超市,老板刚刚用三轮车拉回了20桶桶装水,忙着用扇子扇风。“以前一天就上午拉20桶,今天上午拉来的20桶已经卖完了,下午刚拉来了也就剩这么几桶了。”老板说,而门外的桶装水不过七八桶,还不时有村民前来购买。

  除了桶装水,方便面和蜡烛也是热销品,本来不多的存货也已经临近脱销。张先生骑着自行车匆忙赶来,购买了4瓶600毫升的矿泉水,“是给小女儿喝的”。

  权威解读

  房山地形或加剧大风威力

  北京市气象局专家张明英介绍,前晚大石窝镇和上周琉璃河镇的狂风均为雷雨大风。雷雨大风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也可以叫做飑。飑经过的地区,风、温度、气压都会出现明显的突变。当飑出现时,通常伴随着雷电大风、冰雹等,破坏力强,且很难预报。本报在去年“7·21”和今年6月24日报道过通州张家湾地区连续两年遭到疑似龙卷风袭击,最终证实两次灾害也同为雷雨大风。

  张明英表示,前晚大石窝镇纸房村所受灾害是雷雨大风,有非常明显的飑线。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对流云在河北地区、北京市的西边逐步发展,到北京市境内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带状的对流区。长为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宽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前天的飑是东北西南向,从西边逐渐向东南方向走,过程中逐渐减弱,最终在天津、廊坊一带消失。

  张明英介绍,飑的局地性比较强。“经过的地方有的风大,有的雨大,有的很平常。像昨天就是房山风大,再往东雨大,丰台及东部还出现了冰雹,而有的地方就是下了点小雨。”因为房山属于山区地形,张明英认为局地的地形可能导致飑线在经过这部分区域的时候风更大,受灾更严重。“飑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天气,所以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受灾,一般在一个村的范围大小。飑的风力完全可以达到十级,所以大石窝镇会出现房倒屋塌。”

  文/本报记者 罗丹阳 匡小颖 实习记者 李一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线索提供/房先生

  相关新闻

  20驴友雨夜被困 房山警方8小时救援

  本报讯(记者 李涛 李宁)昨天凌晨3时30分,随着最后一名驴友被搀扶下山,经过八小时的不懈努力,房山警方救援队伍终于将被困四渡山顶的20名驴友全部安全营救下山,经初步检查,20名驴友未有伤亡。

  房山警方表示,前日19时28分警方接到报警,20名驴友通过QQ群自发组织登山,从河北省涞水县计划穿越到房山区五渡下山。然而当行至四渡山顶时,因为天黑不熟悉山体情况加上队员体力透支,20人被困山中。

  接警后,房山警方迅速调动辖区警力、消防官兵20余人冒雨进山搜救。前日20时30分,大雨倾盆而至,强劲的山风夹杂着雷电,将不少树木刮断。由于四渡附近的山多为野山,手机信号差,救援人员与被困驴友联系困难,再加上雷雨大风天气,一度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经过近4个小时的搜寻,前天23时30分,救援队伍在当地村民向导的带领下,通过找寻被困人员描述所在位置的山体特征,终于锁定被困人员具体方位。随着手电筒的光束在对面山头的频繁闪现,被困的20名驴友被成功找到。

  昨天凌晨3时30分,经过八小时的不懈努力,救援队伍终于将被困的20名驴友全部安全营救下山,经初步检查,20名驴友均没有受伤,身体状况正常。

  就此警情,房山警方再次发布安全提示信息,请广大登山爱好者或者“驴友”们慎爬野山。房山警方根据近年多次参与救援的警情分析,部分登山爱好者通过网上联系,不熟悉地形,贸然前行探险,携带装备不足,应急救援能力较差等是造成被困迷路险情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原因,警方提示应区分冒险和探险的真正区别,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包括公安机关等政府参与的社会公共资源救助行为。

  (原标题: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房山?)

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世游赛孙杨1500自夺冠 获最佳男运动员
  • 娱乐韩红因涉嫌挪用汽车牌照遭罚款5000元
  • 财经娃哈哈多美滋涉进口恒天然毒菌乳粉
  • 科技传携号转网增三省试点:成功率低存隐忧
  • 博客琼瑶:《花非花》会是我封笔之作吗
  • 读书令美国刮目:戴笠预测日本偷袭珍珠港
  • 教育神童盼中国资优教育:智力超常不被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