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家姓
十大户2李
宗祠自述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暐 刘云通讯员 云宣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三元里街里有个著名的三元里村,三元里村里面又有个三元里大街。走到这个绕口令似的位置,那么,白发垂髫皆能道我的所在与名称:李氏大宗祠。
李唐时代帝王赐姓兴致极高,李姓一度毫无异议地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时至今日,中国第一大姓是否依然,已经变得难以考究,但李姓是三元里村第一大姓,就绝无争议。村中长老给出的数据是三元里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姓李。香火连绵不断,三元里的李氏宗祠也不少,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可考究的有十几个。但我绝对是最出名的一个。
资料给我的记载是,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
我的架构坐西朝东,显示出我的礼仪与地位,《礼仪·土冠礼》云:“认主人东西(面向东)答拜,乃宿宾”;《史记》之《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时,“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些都是主人面向东坐的实例。
我的架构,原来是三路四进,那是显示我的辉煌。头门内天井,阔4.5米,深6.8米。第二进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8.5米共13架。第三进深8.9米,共15架。种种架构,无不诉说着我的氏族香火鼎盛,人丁兴旺。
但昔日种种,似水无痕。如今,我的左衬祠被拆建成三层的房子,右衬祠被拆去辟为小操场。第三进和四进所有立柱、两架及3条主檩均已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从依然为青砖墙的石脚,才能依稀看到岁月的痕迹。我的子孙中,老人们都喜欢过来打麻将。他们的所在上方,悬挂着“敦伦堂”木匾,落款“李文田”。右边的木匾,也刻有“探花李文田”字样。但不好意思的是,这个牌匾是“假货”,它是子孙们根据当年记忆制作的“怀念品”。真迹据说曾经有过,但不知何年何月已经不知所终。
祠堂是缅怀先人、庇佑子孙的所在,我也不例外。村中长老“炎叔”,依然能够记得民国时期在这里兴办过新式学堂,名字是广州市第90小学。解放后,这个名字又改为三元里小学。我的前方,原来是偌大的广场,以及威武的旗杆甲,后来为了给村民一个文化活动的所在,就建成了可以看样板戏的小礼堂。而今,礼堂已经变成了“三元里实验幼儿园”。让村人们自豪的是,这也是市内率先成立的民办幼儿园。
青砖瓦房、祠堂、榕树,曾经是构成我身边风景的主要元素。随着城市的发展,青砖瓦房、榕树都逐渐消失了,被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所替代。但从附近保留下来的门楼、大小祠堂、牌坊,还能依稀看到三元里往日的模样和风韵。
如今我的身边,小吃店、裁缝店、水果店、杂货店、电话超市,小店铺云集,空气中还夹杂着湖南剁椒鱼头、四川麻辣烫、福建小吃、东北饺子的味道,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口音都汇聚到了这里。这些外来的过江猛龙和我的子孙们正在建立一个被誉为“中国皮都”的三元里皮具商圈,这个商圈聚集了34个皮具专业市场,拥有商铺过万家,年交易额达到400多亿元。
四百年的荣光与威名,今日依然在我的族谱下代代相传,不曾间断。
每期点评
李唐时期奠定大姓地位
广州李姓始祖地位待考
特邀人士:广府文化学者 黄勇
和王姓大致一样,李姓也是轩辕黄帝的后裔,现在全球李姓公认的始祖皋陶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而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王姓的始祖之一毕公高是轩辕黄帝的第十八世孙,说起来,王、李两姓还是同根同源。尧帝任命皋陶做专管狱讼推断的“理官”,皋陶就以“理”为姓,皋陶的后裔理征由于直谏商纣王被杀,他的妻儿在逃亡中将姓氏改为“李”。
这有点类似现在的美国,很多总统和名人是英国和爱尔兰移民后裔,对阵双方搞不好还是亲戚,比如奥巴马与小布什是第11代远房表兄弟,而“股神”巴菲特按辈分算是奥巴马的曾祖父,奥巴马还称副总统切尼为“我的表兄”。
所以说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人文先祖,也许你的身边人就是与你有血脉渊源的人。只是战争和动乱割裂了历史,让我们无法再去追溯五千年的家族发展史,从而构建社会的“家族树”。
李姓成为大姓很大功劳是李渊和大唐王朝的王爷们,李渊有22个儿子,这些王爷的繁衍也很快。还有就是“赐姓”,这也是家天下年代的“统一战线”,唐朝赐姓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其他王朝所不及的,使得李姓更为庞杂。还有波斯人以及鲜卑、苗、壮、瑶、白、土家族等也纷纷改姓李。经过这一轮大发展,李姓在宋朝成为了第二大姓,但宋、元、明时期北方的战乱使得李姓族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李姓开始有组织地向东南迁移,逐渐形成了赣苏浙闽、晋冀豫鲁两大聚居区,李姓的繁殖能力显然很强,到了清代又成为全国第二大姓,当代李姓人口增长速度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加之人口基数大,所以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但岭南不是李姓迁徙的重点方向,即使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迁徙,广东的李姓人口总数也只是全国第五。最早进入岭南的李姓据考证是在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浙东瓯江)的时候,但鲜有名人。一直到李唐立国,公元769年李勉(他的曾祖李元懿是李渊的第十三子)担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他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李姓也是广州的大姓,白云区三元里村、天河区棠东村、花都区雅瑶镇、萝岗区永和村、海珠区大塘村、增城市新塘镇路边村、黄埔区穗东街、从化市良口镇、番禺区的大石镇、沙湾镇都有李姓族人居住。番禺区的大石镇、沙湾镇的李姓族人祖籍江西太和,北宋末年避乱南迁广州,到了南宋宝庆二年(1226),沙湾镇的李姓族人收到一个天大的喜讯,村子里25岁的李昴英考中了探花,这可是岭南探花第一人,李姓族人再考中探花已经是1859年荔湾的李文田了。现在番禺还可以找到李昴英曾祖父李仙芝的墓葬,还有李仙芝第八世孙李襟湖的墓葬和祠堂、李昴英玄孙李古塘墓等建筑,这个家族的记忆还是比较多的保存了下来。
说到岭南的李姓,一定要提到李火德,很多从广东、福建移居国外的李姓华侨都是他的后代,于是很多后人就提出他是岭南李姓大始祖,其实这个说法有待考证。因为按照李姓族谱的记载,李火德是宋天禧二年(1018)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杭县。而在此之前,唐朝名将李晟的儿子李宪在公元742-805年间移居福建,到了908年唐灭后,李开来和侄儿李熙照避居福建邵武等,宋朝抗金名将李纲的孙子李燔移居江西,1179年去世,这些史实都说明李火德是“南方李氏大始祖”的说法不能成立,只能说是上杭李氏始迁祖比较合适。
记者印象
低调
三元里抗英李姓英雄
李氏大宗祠没有记载
采访一开始,我感觉自己似乎坐塌了村委会的沙发。谁曾想到,一个坐拥百亿商机的村子,居然有着如此“古旧”而脆弱的沙发。顺带一提的是,同样“古旧”的村委会建筑,一般人没有一番工夫还真是不容易找到。相比起其他宗祠,三元里村的李氏大宗祠有点低调;相比起东部诸强,三元里人也有点低调。
“低调不好吗?”村长李国强笑了。谈话之中,他很是坦然与真诚,“看到‘敦伦堂’的木匾了?那个不是真迹来的”“顺便说一句,李文田也不是我们村的人,只能算是我们的远亲”。很多李姓人士,莫不喜欢和这位清代探花攀亲,但房间之中的几位村中长老,却似乎并不想沾这份光。他们明言,重制牌匾的初衷,是尊重历史,“因为它本来就存在过”。
但真正属于三元里李氏子孙的光荣,谁也不会忘记。来到三元里,不能不谈到那场惊天动地的“三元里抗英”。但无论是在历史记载,还是李氏大宗祠,都没有关于李姓英雄的记载。历史书上记载的,是妻子被侮辱后,奋起反抗的菜农韦绍光。但三元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姓李。村人明言,三元里抗英,肯定是一场李姓族人浴血奋战的历史。为什么没有记载,因为人人都是英雄。
村中长老炎叔介绍,村中有大事,必然是到李氏大宗祠商议,然后才到古庙誓师。天公作美,在那场雨中的血战之中,李氏子孙伤亡不大,加上当时清廷懦弱,这一历史就没有在宗祠中明显体现。但危急关头坚持原则,为国难挺身而出的那股决断和勇气,今天依然存在每一个三元里人的心中。
这种品质,如今也助三元里的李姓子孙们在商场大展拳脚,无往不利。李国强介绍,在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来工南下。三元里人最早看到一个商机:建旅馆。他说,自己依然记得当时万人入住的热闹情景。而在皮具开始流行的时候,村民们又果敢地进行投入,赢尽了先机。如今,三元里皮具商圈已经摆脱了初期的经营模式,正逐步完成产业升级以及自主品牌经营。
同城同宗
番禺区草堂村宗祠
宋代始建年代最久
李氏大宗祠:花都区狮岭镇中心村南社,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占地面积790平方米。
李氏大宗祠:白云区三元里街三元里村三元里大街,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占地面积522.7平方米。
李氏大宗祠:白云区黄石街江夏村江夏公园3号,始建年代不详,光绪十八年(1892)、2002年重修,占地面积1193.1平方米。
存理李公祠:从化市鳌头镇象新村下塘自然村,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建筑占地588平方米,该祠壁画突破了中国传统题材,有上海大世界、火车等题材。
襟湖李公祠:番禺区钟村镇谢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占地5571平方米。
李氏大宗祠:番禺区化龙镇草堂村南社下街15号,始建于宋代,1947年重修,建筑占地1132平方米。雍正二年甲辰恩科第四名李腾立。
李氏宗祠:番禺区化龙镇水门村安义街21号,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3),1991年重修,建筑占地1264平方米。
观荫李公祠:海珠区新滘南路大塘村,始建年代不详,1914年重修,建筑占地1300平方米,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上期余音
王元甲是王姓一族
来广府后的第四代
读者就广府王姓再多一言
王元甲是王姓一族
来广府后的第四代
《新百家姓·十大户之王》出街后,有不少读者写信寄到栏目邮箱。其中,一位来自广州市南沙区的黄利平来信说,看了2013年10月29日A17版《王姓一族明代以后地位显赫》一文后,还想再多一言。
黄利平说,据今存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的清初康熙、乾隆时所立的王元甲太祖和祖父的墓碑所记,其太爷爷王宗正是山西太原人,他是其族来广府第一人,王元甲是王氏来广府后的第四代。其生长在今南沙区黄阁,在成年后才随其父迁到沙湾。王宗正、王汝谐墓志分别有云:“公讳元中,字宗正,番禺沙湾王氏之始祖也。先世籍隶太原,宋末公始入粤,初迁雄州,再迁广州,遂栖於香山之黄旗角。”王宗正其子名王安仁,王安仁生二子,长子名汝贤,次子名汝谐。汝谐就是王元甲之父。王元甲辞官后在沙湾居所遍植梅花,故号梅湾公子。
下期
预告
下期推出张姓宗祠,重点介绍白云区石井街张村大街丞相张公祠。如您对本期内容感兴趣,或您对粤地李姓宗祠有更多更新了解以及信息,可写邮件告诉我们。邮箱:yuedixunzong@126.com。
李春暐、刘云、云宣
(原标题:三元里抗英李氏个个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