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岛,一直在“长大”

2013年11月12日05:59  南方都市报

  10

  海岛档案

  龙穴岛

  位置: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22o42′46″N,113o35′20″E)

  大小:42.8571km 2

  所属行政区:南沙区龙穴街

  有无居民:有,户籍人口约1600人,常住人口约2.5万人

  探访须知:南北两端,凫洲大桥、新龙大桥分别与南沙街、万顷沙镇相连,可自驾车或乘公交车前往。海岛中部铜鼓山上原建有旅游设施,已废弃多年,但仍可自行前往。

  国家海洋局即将启动第二次海岛调查,以了解全国海岛综合资源的全貌。日前,南都记者逐一寻访了广州的15个海岛,探索这些海岛上的人类足迹,反思人与海岛的交往史。

  作为曾经红火一时的旅游区——龙穴岛,你20年前或许去过。但你脑海中的龙穴岛,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当年伶仃洋中由3个山包组成的小岛屿,经过多年的人工围垦,与北面的鸡抱沙围垦区、南面的孖沙围垦区连了起来,面积涨至40多平方公里,变成了如今广州最大的海岛。

  按规划,龙穴岛还将一直“长大”,到2020年达到76平方公里,相当于它西边邻居万顷沙镇的一半大——如果万顷沙不再“长大”的话。

  要感慨一句“沧海桑田”,这里正合适。

  原貌 原始龙穴岛仅三个山头大

  广州最南端的海岛

  伶仃洋波浪冲刷出的山岛洞穴、与山石盘根错节的大榕树……在工业区、港口、围垦区包围中,龙穴岛曾经的“美貌”,仍依稀可辨。

  龙穴岛坐落在珠江的蕉门、虎门水道交汇处,西望万顷沙,东、南依伶仃洋。解放前,东莞县曾将龙穴岛定为该县八景之一,景名“靖康海市”,以其流传已久的海市蜃楼奇景而得名。

  古人对这种当时无法解释的景观,赋予了更多传说色彩:是蜃(大蛤)吐气而成。据明朝天顺年间编《东莞县志》载:“龙穴洲在县南大海中,有龙出没其间,故名。春波澄雾,蜃气结为楼观、城堞、人物、车盖之状,耆旧尝见之。”清朝雍正年间所编《东莞县志》也有“海市多见于靖康场”的记载。

  如今,海市蜃楼已不可寻,传说中蛟龙之穴的山岛洞穴仍在,当地向导尹瑞祥兴奋勃勃地带我们到岛中央的铜鼓山走了一遭。

  铜鼓山是“原始”龙穴岛的三个山头之一,曾经东临伶仃洋,拥有山海相依的自然美景。其山脚的洞穴有大小近十个,隐没在茂密的树根、灌木之中。拨开洞口草木,还找得到景区开发时刻上的洞名:蟹洞、虾洞、鲤鱼洞、龙洞,等等。

  摸索进洞,里头阴森昏暗,但人迹未灭。有的供着不知名的神像,香火未熄,有的被赋予海盗传说,听着讲解,让人浮想联翩。

  在十几年前的游记、调研记录中,在村人的记忆中,龙穴岛的奇妙景观远不止这几个洞穴。那时,铜鼓山下现今的龙穴造船基地,还是一片海水冲刷形成的河口土礁湿地,涨潮时,铜鼓山被隔离成一座小小孤礁,绿水回环,岛穴半露;退潮时,一层厚厚的地衣植物露出来,走上去会很易打滑;湿地外缘,还有零星的红树植物;透过红树林,能看到隔一条水道的海礁“较杯山”。

  几十年间,经历了旅游景区、造船基地的重重改造,这里海景难寻,只剩山岛洞穴与山南端一块标明“广州最南端”的石碑一起,记录着龙穴岛曾经身为伶仃孤岛的一段历史。

  三圣宫据传始建于明代

  龙穴岛与人类的交往史相当长。向导尹瑞祥最先带我们拜访的,就是岛上承载着最多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建筑———三圣宫。

  三圣宫坐落在岛中央的居民区中,外表簇新,据传始建于明代,经过若干次复建,最初形制早已湮灭。

  它现在的样子,保留清代形制风格,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绿瓷瓦筒黄脊屋顶,仿描古瓷砖。只剩下写有庙名“三圣宫”的石匾,及落款“光绪戊口乙亥年秋吉旦重建”,透露出它的年龄。

  三圣宫庙的由来,如同海边的许多民间信仰一样,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明代有三位书生赴京应考,途经南海时遇难,尸体漂至此庙前的海滩上。有位渔民发现了这三具尸体,其上爬满苍蝇,分别形成周、林、罗三字。渔民认为,这是三位圣神公,便把尸体葬于岛上。之后,这位渔民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赚了大钱,遂建此庙让人们瞻供。

  据载,每当渔汛,即使是港澳及内地的渔民,也会在开渔出海前来此烧香拜佛,以求平安。

  海盗张保仔藏宝处?

  清代以后,龙穴岛出现在著名海盗张保仔的传奇故事里。张保仔是嘉庆年间一个横行南中国海的海盗,以劫富济贫为人所乐道,后来被清廷招安,成为海军军官。在其故乡江门的市志里,张保仔与海盗红旗帮的女首领郑一嫂还有一段情缘,颇有浪漫色彩。

  这个中国海盗的故事,不仅被内地、香港影人数度演绎成影视剧,还走进了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尽头》里,由周润发所饰演的海盗啸风船长,其角色设计据说就是参考海盗张保仔而来。

  虽说有真人原型,置于龙穴三圣宫侧殿供人瞻拜的张保仔像,比神仙还夸张,长了八条胳膊。

  龙穴岛与张保仔的连结点,是铜鼓山上一个巨大的“张保仔洞”。在这里,历史故事已经变成了传说,且版本不止一个。有一说是,这个洞与香港的张保仔洞相连通,可以从海底走去香港;还有一说是,这是张保仔的藏宝之地。

  原住民 躲避日本侵华战乱扎根岛上

  民间传说与信仰,为龙穴岛留住历史的影子。岛上现居家族,比起它们来,要年轻得多。他们的生活,也离海越来越远。

  57岁的尹瑞祥说,他的太爷爷,是龙穴岛最早的居民之一。他们家和另外两户林、冼姓人家,都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时,从东莞厚街逃来避难。如今,尹瑞祥家族里的龙穴岛人,已经有六代。

  当时,岛上除了几个山头和大片荒地之外,什么也没有,祖辈们最初的日子很艰苦,住的是茅棚,吃的是退潮时捡的鱼虾,钱是挖芦根、水草(可编席)换的。

  随后,周边丰富的渔业资源被发掘,解放前后的那些年,岛上每天都会来上百条渔船,有的是岛上居民的,有的是中山、珠海过来的,龙穴岛一度成为海上的“鱼米之乡”。解放后,一个国营的水产收购站,在这个孤岛上存在了十来年。

  上世纪60年代后,岛周边海水变浅,龙穴岛行政区划几经变动,加上海水污染也厉害了,原来的渔民迁到了珠海、香港,“珠海香洲有个龙穴队,就是这里迁去的”。

  再后来,岛上有人开始填海围垦、开挖鱼塘、养殖鱼虾。到本世纪初叶,岛上的5000多亩地,有近4000亩是鱼塘。广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的王建明曾撰文说,当时的龙穴岛,户户有鱼塘,人均收入超万元。

  尹瑞祥说,到如今,由于成本、租金等问题,水产养殖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但岛上大约一半的村民还在做养殖,咸淡水鱼黄鳍鲷一直是龙穴岛的招牌产品。

  如今的岛上原住民,还多了做包租公这一生财之道,“百分之七八十都有房子在出租”。2003年至2004年后,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南沙港深水码头等项目进驻,岛上常住人口已超2.5万,这些公司不全包住宿,民房出租一直供不应求,导致龙穴岛房屋租金比新垦、南沙街都贵上三四成。

  变迁 旅游业让位造船厂、港口

  持续的围垦

  当年伶仃洋中由3个山包组成的小岛屿,经过多年的人工围垦,与北面的鸡抱沙围垦区、南面的孖沙围垦区连了起来,面积涨至40多平方公里,变成了如今广州最大的海岛。

  尹瑞祥回忆,龙穴岛居民的自发围垦造田,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起初规模很小。

  据《番禺年鉴》载,龙穴岛北部的鸡抱沙,在1979年后也出现了零星的围垦,两个生产队先后围出600亩左右的两片陆域,连在一起后,形成了鸡抱沙第一个人工岛。

  1984年,专业的围垦开发公司成立,鸡抱沙和南面的孖沙先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围垦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两片围垦区与中间的龙穴岛已基本相连,有水道相隔,交通靠船。等到南、北两座大桥建成,三片区域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

  如今,龙穴岛的填海造地仍在进行,但早已不用当年的土办法。看到中船基地填海时使用的先进荷兰技术,尹瑞祥连连感叹其省材省力省时间,“就地取材,砂袋里喷上砂,往水里一丢就好,再不用打石基等它下沉稳固再加高,几千亩几个月就能围出来,效率高了十几倍!不像原来,围个两三千亩,就要三五年工夫!”

  传统办法进行的围垦,的确费力而漫长。鸡抱沙的大规模围垦经历了十余年,围成2.2万亩。孖沙的围垦,在东面筑堤合龙时,由于基础太淤、伶仃洋水道过往的巨轮掀起的巨浪,几乎每米堤段都发生过沉陷,还遇过塌方。

  实际上,围垦工程,并不是龙穴岛周边居民的心血来潮。数百年前,珠江口居民就开始向水要地。龙穴岛周边的围垦,开始时间已经不算早。

  岛上旅游业30年兴衰

  在一些旧版本的广州地图上,龙穴岛区域仍有一个小红点,标出“龙穴岛旅游区”,网络上也有一些年代不详的游玩攻略,记述景区盛况。

  实际上,龙穴岛旅游区的红火时代已过去十多年,当初的旅游专线客轮、海滨浴场、山海景观,早已让位给迅速扩张的临港工业,只剩千百年形成的山岛洞穴,空下来的度假山庄,和废旧的栏杆、台阶、亭廊一起,记录着那段时光。

  龙穴岛旅游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当时龙穴岛所属的珠江华侨农场与一港商联手开发。1985年,广州客轮公司开通了龙穴岛的旅游专线,每周往返数次,从广州市区运来游客。

  那时的龙穴岛旅游区,有海水浴场、沙滩,有铁索桥、观日亭、电子游乐场,以及洞穴景观。

  由于客轮海路要走五六个小时,游客大多无法当天返回,岛上也建起了旅游度假村,供游客住宿。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近十年,是旅游区最红火的一段时光。门票5元(后来一度涨价),一周能迎2000多游客,周五、周六人最多,有时超过了度假村五六百人的容量,游客只好租民房住。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珠江轮渡的式微,各地私人快艇的兴起,龙穴岛的旅游专线停开了。

  到2004年前后,选址在旅游区海岸一带的中船龙穴基地开始建设,最吸引人的沙滩浴场消失了,旅游区也渐渐废弃。

  港口船厂的扩张

  乘快艇经过龙穴岛东侧,可以看到造船厂、港口的龙门吊伸向天空,大小船只停泊。它们一个接一个从视野里走过,就像一排整齐、漂亮的玩具,在蓝天下发出光芒,让人对港口的力量与美心生感动。

  龙穴岛现有4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东部的一大半都用在造船厂、港口、物流园区上。为了给造船基地让出沿海地块,龙穴岛曾红火十年的旅游区也让了路,早已荒废。

  填海而成的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坐落在原龙穴岛的东侧,使用了约7.6公里的海岸线,2004年前后开始建设,2008年上半年开工造船,被称为华南最大、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多艘大型船舶在这里出生。

  据说,它的建成,让华南地区正式告别了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级船舶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船舶工业历史形成的“北重南轻”的传统格局。

  岛南端的南沙港码头,是广州港四大港区中最新的一个。2004年、2007年,其一、二期工程先后投产,南沙港由此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三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开工,位置在二期的下游,预计2015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

  据说,新的码头工程,仍在向岛的南端海域延伸。按规划,到2020年,龙穴岛面积将达到76平方公里。

  填海造地改变海域生态

  半个世纪,龙穴岛借由围垦工程,迅速长大。这个过程,正发生在当时珠江口围海造地的热潮中。

  1988年,为了争夺万顷沙南部一片滩涂的围垦权,当时的中山和番禺甚至起了争执,1998年后广东叫停珠江口围垦项目之后,才消停下来。

  近年来,珠江口围垦步伐变慢,但一些重大项目仍可以获批围海造地,龙穴岛将继续增加的面积,就属此类情况。

  2009年,广州市为龙穴岛制定了一个用海规划,提出到2020年,龙穴岛规划填海约22平方公里,总面积将由现在的40多平方公里增加至76平方公里。增加的部分,大多为临港产业用地或储备用地。

  无休止的填海造地过程,对生态影响有多大?专家认为,海岸边底栖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填海施工会彻底改变海域内的底质环境。

  对于填海造地,龙穴岛民早已司空见惯。“我小的时候,大家都在歌里唱,龙穴岛总有一天会填到内伶仃岛去的”,尹瑞祥笑道,“要真那样,我们去深圳就方便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摄影:南都记者 高贵彬(除署名外)

  (原标题:龙穴岛,一直在“长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英超-范佩西绝杀 曼联胜阿森纳 视频
  • 娱乐龙应台谈金马奖和张悬“国旗”风波
  • 财经央企好工资引争议 隐形福利助长收入差距
  • 科技策划:双11网上抢购全攻略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苦孩子:光绪儿时饿得偷吃太监食物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