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映平,通讯员孙健、陈晓霖报道:2月12日下午,43岁的张先生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出院了,拄着双拐的他走路蛮轻松的。他告诉记者:“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他就是该院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术前模拟骨折整复手术、并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幸运伤者。根据文献检索,采用3D打印出全仿真的“骨折髋臼”,并提前在体外完成模拟复位手术后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此为世界首例。
43岁的张先生在广州从事家电生意,2014年1月19日,他在货仓找货物时不慎一脚踏空,从3米高处坠落,被送到南医三院急诊科,随后转入创伤骨科救治,检查发现他右髋臼骨折、伤者的骨盆骨头摔裂成四块,右手桡骨远端骨折。国内著名骨科专家、该院院长金大地教授介绍说,考虑到传统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创伤大,一般要切开一个20多至30厘米的切口,手术中出血量大。
为此,创伤骨科曾参军教授领衔的团队精心设计手术方案,通过对伤者骨盆进行三维重建模拟复位后,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先提前在这个模型上进行植入固定的钢板、螺钉的数据测量,钢板预弯、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1月24日,所有准备工作作好操练完毕,才正式为伤者实施髋臼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首先在腹壁上打四个约1至2厘米的小孔,将腹腔镜置于腹膜外建立气腹,充分“显露”髋臼骨折部位,然后将之前模拟手术时预弯好的钢板放置到最佳位置,并钻孔植入螺钉。由于术前螺钉长度已按照伤者的身体进行精确测量,手术中不需要反复预弯钢板及测量螺钉,伤口小,术中仅出血80毫升,术后当天伤者就恢复翻身,第二天能坐起来。术后复查钢板位置及螺钉植入方向长度与术前3D打印模拟手术完全匹配。
金大地认为,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术前模拟骨折整复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减少病人的痛苦。世界首例“髋臼骨折3D打印腹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在该院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新术式的运用,也可大大节约血源。
陈映平、孙健、陈晓霖
(原标题:骨科手术引入3D打印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