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兄弟”, 江湖习气!

2014年05月16日06:50  新华日报 收藏本文

“老板”“兄弟”,江湖习气!

  广东省纪委近日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们”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规范称呼更需规范权力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心理的变化以及权力生态的变化。各种被异化的称呼,是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影响下诞生的,而“老板”“兄弟”等的流行又进一步助长了不正之风。

  “老板”和“兄弟”,看似随意亲和,但是越庸俗越觉得亲热,越江湖越显得是自己人的观念,其实是没有摆正位置和校准心理造成的错觉。这些称呼渗透到党政机关里,使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人身依附关系、雇佣关系,严重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并且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要知道,这个群体掌握着一定的公共权力,称呼是权力生态的一种外在反映,被异化的称呼至少说明权力出现了异化。

  规范称呼,归根结底是要规范权力。毕竟,如果只是单纯禁止称呼“老板”,最终还会有另一种“老大”出现,所谓这边压缩,那边反弹,然后又得发文强调。所以,一方面坚决禁止被异化的称呼,统一和规范称呼,纠正一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形成平等的氛围,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规范和限制权力,同样非常有必要。比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前程以前由“老板”和“老大”说了算,以后可以由群众来决定——把考核和升迁的权力向群众倾斜,让一些人将讨上级欢心变为求群众支持;比如让权力的运行随时都处在监控中、阳光下,不给权力徇私的空间。倘若权力得到限制和规范,滋生“兄弟”“老板”的土壤被铲除,“称兄道弟”不灵,喊“老大老板”不应,称呼没了意义,风气自然改变。梅剑飞

  官场“称呼学”

  “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是惯例。区分不同称呼的,除了职务,还有资历与感情。“在机关里称名字,本身并不是冒犯,当然你要估量一下自己的地位,以及你和那个人到底有多熟。”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称“老大”在基层比较多,更江湖气一些,称“老板”的,至少是市长、市委书记这个级别的。

  改革开放前独步天下的“同志”,起初是有着共同理想与信仰的政党成员之间的共勉。毛泽东在1959年就要求互称同志。1965年,中共中央发文,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曾经明确,“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1984年,《武汉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这是武汉一职工向邓小平写的申冤信。邓小平圈阅道:“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在经历了极度混乱的社会秩序后,党内又能互称同志,成了当时具有标志性的思想解放事件。

  2003年,全国各地党委都曾专门制定、下发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

  但重视并未使互称同志重回流行。2013年,《人民日报》转载题为“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的评论,说“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刚教授说,“同志”作为一种社会主义传统保留下来,成为正式场合的庄重称呼,但在现实官场中,官员私下里往往不会互称同志。在一位官员看来,现在如果见面还称“同志”,不仅显得怪异,还意味着拒人于千里之外。

  现在,在一些地方,“某局”“某厅”等称呼很流行。在一位观察者看来,这种称谓,既保有官场认同,也可避免因过于强调身份而引起他人反感。南方周末

  (原标题:“老板”“兄弟”, 江湖习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越南中资企业遭袭约10名中国人失联
  • 体育曝阿里巴巴收购绿城 亚洲杯女足7-0泰国
  • 娱乐独家:赵普携女现身机场 神秘美女相随
  • 财经益海嘉里详解地沟油事件:记者暗访摸错门
  • 科技策划: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 博客抵制大陆游客会让台湾人日子更紧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女生雇人点名交作业:一月工资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