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残障儿童教育的融合之难

残障儿童教育的融合之难
2018年03月14日 17:49 法治周末


    “2018年融合教育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发布会现场。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张贵志

3月2日下午,在由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救助儿童会和壹基金举办的“2018年融合教育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发布会现场,14岁的点点安静地坐在会场里看着书。

“他平常看书要念出来,但是进入会场之后,他就没有再念。他知道遵守秩序,要保持安静。”点点的妈妈沈彤,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的儿子,露出欣慰的微笑。

点点是一位自闭症患者,现在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和点点同龄的正常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虽然没和同龄孩子同步,但他能在普通班级上课,就已经是幸运的了。”沈彤深知点点获得这份学业的不易,她说,点点可以在这所小学到16岁。

点点的经历只是融合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发布会上公布的《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9484份有效家长问卷中,只有45%的残障儿童少年在接受义务教育,处于休学、在康复机构、培训机构、家里的占37%。申请入学的2465名受访者中有28%申请失败,3%虽成功入学,但目前已经休学或退学。

“这与普通学校缺乏专业师资、老师缺乏特教培训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有关。”该报告称。

 

入学难

 

融合教育,是指让身心障碍儿童和同龄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在普通班中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

“融合教育强调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一位21岁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介绍说,“在过去很多年,我们都在讨论需不需要融合教育?特殊孩子应该进入普校还是进入特校?但现在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并不是讨论要不要融合,而是如何做好融合?’”

去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正式实施,规定要提高教育质量,禁止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同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残疾儿童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就近入学。

“2017年12月,我们启动了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的调研,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非常深,就是北京的一个家长为了让视障孩子入学,跑了十多所学校,被一一拒绝。大家可能体会不到那种感受,我自己非常有体会。”戴榕的儿子虽然已成年,但她还是被调研中的故事勾起了往事。

15年前,戴榕的儿子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却找不到愿意接收孩子就读的公立学校,她得到的唯一可行的答复是出高价上民办学校。

“我就找了离家最近的一所民办学校校长,但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可以商量的拒绝。那时候我绝望了,回到家里大概呆坐了几天。而这位家长被十多所学校拒绝,他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戴榕说,从这件事,看到了残障儿童家长们的坚持和坚强。

最终,这个孩子幸运地进入了一所公立学校,成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同时他身边的孩子也因为他的存在,学会了接纳、包容和尊重特殊群体的存在。

 

融入难

 

“申请成功入学的受访者中有51%是顺利入学,也有高达45%是经过测试、反复协商才最终曲折入学,有些必须向学校提供残疾证明或者诊断证明。柳州有一位8岁的自闭症儿童在入学的时候,学校还要求家长写’一旦被投诉一次,就要立即无条件退学’的保证书。”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秘书长路娟在会上介绍着调研情况,“在校的有14%的残障孩子被老师排斥和不接纳,还有14%的孩子被同学或家长投诉,10%被学校要求退学、休学、转学,这些问题也给孩子及家庭带来很大程度的伤害,形成退学、休学压力。”

调研报告显示,在厦门,外地户口的自闭症男孩阿强进入学校后,却被班主任老师劝说转学,并直言阿强不应该进入学校,状况令人堪忧;

在重庆,自闭症孩子乐乐在学校就读,班主任威胁校长说,如果班上有这个孩子,她就辞职,孩子最后退学在家;

在石家庄,18岁自闭症孩子上学,学校要求家长时刻陪读,“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学”。

一位武汉的家长提及,他的孩子伟伟快8岁了,2017年9月就读当地一年级,不到3个月,班级内其他家长就联名找到校长,要求伟伟退学。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课堂中走动,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而教师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耐心引导,逐渐转变为不管不问。

“我想说,我二三十年以前就遇到类似的故事。没想到现在还有很多孩子面临我当年遇到的情况,我真的特别希望在接下来几年情况有很好的改善。”救助儿童会全纳教育项目经理王星星在会上使劲咬着字说,“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残障人士,我患有脑性麻痹症,也就是大家说的脑瘫。”

 

能否上学 学校很重要

 

“有几次我们去调查家长群体反对特殊孩子入学的情况,发现这种反对是否有效跟学校主管领导的态度是否坚决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需要让所有的家长意识到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一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许家成说。

“我看到过很多联名辞退特殊孩子的事,全部是学校老师默许的。因为当他没有能力教导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两个群体对立,以减少压力。”戴榕听到许家成提到这个话题后立马站了起来。

“我举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就发生在广州。我在发起’融爱行’项目时,某番禺学校的校长找到我们,他说学校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所有正常同学的家长都来向学校施加压力。该校长解释说要给这个孩子教育平等的机会,但有些家长挑衅说,平等就让这个孩子每个班呆一个星期。校长很坚决地拒绝了家长们的无理要求。”戴榕说,目前这个孩子20岁了,已正常完成学业参加工作。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助理赵红梅亦认同此观点:“我在幼儿园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每年新生开家长会时,都要强调我们是融合幼儿园。而且园长上来就说,我不允许在我的幼儿园,有任何一个普通孩子的家长,去指指点点任何一位特殊小朋友。而且我们会告诉家长,只有我们幼儿园业务能力最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带融合班,才有资格去教育特殊小朋友,因为他能给每个孩子以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赵红梅有一个乖巧的女儿,在自己的幼儿园里上了4年,女儿班上就有位特殊小朋友。她认为:“女儿通过这4年的学习、成长,心性得到了滋养,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尊敬、接纳,宽厚、包容、博爱、公正。”

“有一次,女儿悄悄地告诉我说‘妈妈,其实洋洋他不是故意踩我的,我听说他在妈妈肚子里就生病了’,这说明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接纳了差异。其实不仅是我们普通人在照顾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回馈给我们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赵红梅说。

 

师资严重缺乏

 

根据调研报告发现,受限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学校内的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仍然困难重重。

“融合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损害一方来成就另一方。”戴榕说。

“我们都很幸运,总能碰到好老师好同学,但老师们不懂特殊教育,常常是爱莫能助。每到开学的时候,只要是换了老师,我都去约见,介绍孩子的情况,介绍自闭症的康复理念和方法,其实有点变相的培训。”戴榕回忆着孩子上学的点滴,“有些学校有爱心、同情心会把特殊孩子收下来,但是这不是常态化,这些孩子在学校没有辅助,就只是随班混读,或者随班就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和黄细花建议:应从保障残障儿童就近入学、加强普通教师职前职后融合教育培养、明确普通学校责任和修改义务教育法等方面,来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入学就读和提高教育质量。

黄细花代表还建议,由学校校长直接领导、由班主任、学科负责人、资源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参与组成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议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教导普通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多样和包容,提升所有学生对残障的包容,减少基于残障或其他弱势导致的校园歧视和欺凌,建设友好校园环境。

残障孩子入学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