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放日报“申言”再谈上海乡村:防止景观城市化、开发过度商业化、建筑西洋化

解放日报“申言”再谈上海乡村:防止景观城市化、开发过度商业化、建筑西洋化
2018年04月16日 08:24
原标题:解放日报“申言”再谈上海乡村:防止景观城市化、开发过度商业化、建筑西洋化
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来不是要城乡“一样化”,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别把“一体化”搞成“一样化”

                

申 言

 

国际大都市也要推进乡村振兴,但不是要在乡村复建一个“大都市”。这些年,有的地方简单把城市建设模式复制到乡村,照搬照抄城市的图纸、楼盘,留下许多不可逆的遗憾。实施乡村振兴,特别要防止这种倾向。

 

乡村是有肌理的,村落布局、建筑风貌、生态基础等等,都有自身逻辑。比如农村河道是自然驳岸,看上去很舒坦、很随意,旁边长着很多水草,如果非要按城市风格砌上水泥岸、石岸,活生生地改造成“人造景观”,小鱼小虾藏身的地方都没有,这就不只是缺少美感,更破坏了生态。有些地方任凭开发商一味逐利,像在城市里一样搞房产开发,为了卖楼求新求洋,甚至连图纸都懒得一改。如此造成“千村一面”,更是对乡村肌理和文化的极大破坏。

 

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来不是要城乡“一样化”,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一体化”意味着城乡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要做到“一体化”,恰恰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简单照搬照抄,非但曲解了“一体化”的本意,效果更会适得其反,带来的不只是审美上的破坏,也是发展观、治理观的扭曲。

 

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要体现高质量、高品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开发过度商业化和建筑西洋化。农村就是要像农村,有风貌更有韵味、有“颜值”更有“气质”,有入眼的景观更有走心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村庄设计问题,充分尊重并遵循乡村自身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和发展规律。

 

同时,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一个“肌理”问题——尊重规律、结合实际、规划科学、体现特色,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换句话说,“做什么一定要像什么”,简单照抄照搬或一刀切,在任何领域都是应当摒弃的。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雍凯
本文刊于4月16日 《解放日报》,原题为《别把“一体化”搞成“一样化”》。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