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场27年前的战争深深震惊了解放军!但萨达姆百万大军真的一击即溃?其实美国差点栽了大跟头。。。
来源:瞭望智库
1991年的海湾战争,曾经深深震撼了解放军,对我国军事界产生过巨大影响。海湾战争后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突飞猛进,今天的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迅猛,可以说和海湾战争对解放军的“刺激”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几乎不假思索完全将海湾战争的美军作为正面案例学习了近30年的今天,在我军恶补基础,军事技术、装备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的今天,也是时候纠正一些海湾战争带来的错误观念了。
这种错误观念主要有两点:一是唯武器技术论,二是极度迷信美军。
海湾战争完全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仗高技术兵器的绝对优势,以极微小的伤亡击溃号称百万大军的伊拉克军队。可是偏偏在这么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中,处在绝对劣势、被压得抬不起头的伊拉克军队竟然绝地反击,让美军差点“阴沟翻船”。
美军究竟为什么在如此“顺风局”中遇险?此战对于今天的解放军来说有着怎样的启示?库叔就来讲一讲。
文 | 王正兴 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编辑 | 黄俊峰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被逼到墙角的萨达姆在想什么?
当时手握百万军队、上万辆坦克装甲车辆的萨达姆,怎么就输得这么惨?
战前,萨达姆对多国联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他认为:
“空中力量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
后来的战事发展,让这句话成为了笑柄。
但你可能不知道,美国名将、在朝鲜战场改变“联合国军”命运的李奇微,曾经说过几乎相同的话:
“那些远离战场的人总是想借助海上封锁和饱和轰炸这类省钱省力的办法解决问题。但是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海空军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地面战斗才能消灭敌武装力量。”
——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朝鲜战争回忆录》
同样的话,效用却截然不同。背后是时代的巨大差异,武器装备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战争的影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给萨达姆的话加一个定语——“在均势时”,空中力量是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的,这话也许依然成立。
但新的战争时代根本不会给他“均势”的机会,萨达姆忽略了两个因素:
其一,他处于完全的劣势,尤其是在电子对抗中毫无还手之力,根本没有任何一点机会与多国联军争夺制空权;
其二,精准弹药出现后,空中力量的打击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作战飞机的作战效能大大加强,过去的经验套用到现在已然不适用。
这也是为什么伊拉克在对美军优势空军的大规模空袭早有预判、而且自身也具备不俗的空军与防空力量的情况下,仍然被彻底击垮。
伊拉克方面没有想到自己和美国人的实力差距大到如此程度,他们以为自己的一体化防空体系可以顶住多国联军的空袭,对方的大规模空袭至多只能持续7天。然而电子空间的失衡使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
拉开战争序幕的,不是火力准备,而是“电磁准备”。这完全超乎伊拉克人的想象。在开战前9小时,多国联军的电子干扰达到最高强度,伊拉克作战体系彻底成为瞎子。随即,在强大的电子攻击掩护下,多国联军上千架飞机从容进入伊拉克领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伊拉克空有数百架先进的作战飞机、几百枚精确制导的防空导弹和几千门高炮,但在失去“电磁权”后,已经无法发挥作战效能。
这充分说明了,在现代战争中,如果在第一波次的信息战和电磁战中败下阵来,哪怕有纸面实力再强大的其他武器装备,很可能也会完全丧失作战主动权。没有在信息、电磁作战中与敌形成均势的能力,整个战场的“均势”只能是幻想。
因此,在一夜之间丧失电磁权后,萨达姆发现其军队只能被动挨打。多国联军的空中力量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演习”,整个战争期间发动空中对地攻击多达109876架次。在第一周完全解除伊拉克防空力量的零星抵抗后,多国联军开始对伊拉克作战体系中每一个部分展开打击。从1月24日起,伊拉克地面机械化部队也开始遭受多国联军的饱和攻击,仅B-52和F-16就以每天400多架次对伊拉克陆军进行狂轰滥炸。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多国联军的空中打击持续下去,仅凭空袭就已经可以完全摧毁伊拉克军队。摆在萨达姆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投降。二、拼死一搏。以萨达姆的个性必然选择后者,而他现在能够指望的也只有伊拉克陆军了。
已经被逼到墙角的萨达姆,只能使用陆军和多国联军陆海空天联合部队进行一次较量。这是一个无奈之举,但是如果不想输掉战争,这是唯一的办法。萨达姆希望押宝唯一尚有一战之力的陆军进行一次反击,把多国联军从天上“拉下来”,迫使其在地面和他交战。
而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能力素质也还是相当强的,毕竟经历了多年的战争考验。接下来他们将向世人展示,一支完全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绝境的军队如何向技术优势之强敌发动反击。
2
萨达姆打算在这个小城绝地反击
开战前双方地面部队部署如下:
伊拉克方面,把伊(拉克)科(威特)战区分为三线:
第一线有3个军,包含18个步兵师和5个重型师,其中第3军部署在科沙边境东段,第4军在科沙(特阿拉伯)边境的西段,第7军在伊沙边境东段;
第二线有第2军和“杰哈德”装甲军,包含9个步兵师和4个重型师,步兵师主要在科威特城区和沿海防登陆,重型师为战术预备队;
第三线有“共和国卫队”2个军,担任战略预备队。
多国联军方面,为左、中、右横向部署:
左翼是阿拉伯北线联合部队,下辖埃及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4装甲师,叙利亚第9装甲师,2个沙特阿拉伯旅和2个科威特旅,沿科沙边境西端到“肘部”和“根部”的拐点展开。
中路是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下辖第1陆战师、第2陆战师,第3陆战师航空联队,第1部队勤务支援大队,第5陆战远征旅,第2装甲师第1旅,沿瓦夫腊以西科沙边境“肘部”展开。其配置为前轻后重,以小部队在前警戒,主力在后。其中第2陆战师第2轻型装甲步兵营在瓦夫腊以南的2号哨所,第1陆战师“谢泼德”特遣队的轻型装甲步兵营在以西的4号和6号哨所。
右翼是阿拉伯东线联合部队,在海夫吉向西至瓦夫腊大约40公里正面为分三个防区,具体部署为:东段第1防区宽10公里,由阿布▪塔贝尔特遣队负责(沙特第2机械化旅和1个卡塔尔机械化步兵营);中段第2防区宽15公里,由奥斯曼特遣队负责(沙特第8机械化旅和1个科威特机械化步兵连);西段第3防区由奥马尔特遣队负责(沙特第10机械化旅和1个阿曼步兵营)。每个特遣队都以1个营的兵力前置警戒,主力在后。在海夫吉城以南10公里的沿海地带还部署塔里克特遣队(2个沙特海军陆战队营、1个摩洛哥步兵团、1个塞内加尔步兵营)。另有1个卡塔尔机械化步兵营和1个阿联酋步兵营为预备队。
另外,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可以动用的空中力量有:60架AV-8B(“鹞”式)、78架F/A-18、40架AH-1武装直升机,除了39架F/A-18交给联合部队空中力量司令部指挥,其余都由美军自己掌控。同时,可以通过美军战术空军控制中心要求联合部队空中力量司令部派出更多战机进行支援。
美军中央陆军主力第7装甲军和第18空降军以预备队的名义部署在二线,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开战后向伊沙边境移动。
可见,多国联军左右翼都是战斗力相对较弱的阿拉伯联军。而右翼的联军位置相对靠后,伊拉克军队在这一侧已经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如果能从这里突破,就可能威胁多国联军纵深。
这一侧沿海有一座小城海夫吉(沙特境内),距离科沙边界只有15公里,处于伊军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虽然此时海夫吉已是一座空城,但是穿过该城的高速公路,将科威特和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以及阿曼连接在一起,公路沿途遍布油井、输油管道、装载港口,正是海湾国家最富饶的地区。一旦能进夺海夫吉,伊拉克军队将对这一地区形成严重威胁。因此,这座小城无论对伊拉克还是联军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夫吉一线由阿拉伯东线联合部队防守,在萨达姆眼中,这正是多国部队作战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他相信伊拉克军队与他们交战有相当的获胜把握。而这里的攻势一旦形成突破,将严重威胁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侧后,有较大可能将多国部队的地面力量提前拖入地面战斗中,以打乱美国的战争部署。
所以,萨达姆将目标选定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的小城海夫吉,希望通过对海夫吉的反击作战,在陆战中对多国部队造成一定的伤亡甚至俘虏其部分官兵,利用对方对官兵生命安全的关注,增加自己讨价还价的筹码。
3
摆在伊拉克指挥官面前的三大难题
萨达姆命令第3军军长沙拉赫▪阿德巴▪马哈茂德中将制定作战计划,指挥此次作战。
这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名不见经传的伊拉克将军,彼时的他要解决三个问题:
1、怎么避过多国联军的侦察。
2、如何形成突破。
3、如何利用形成的突破。
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骗过美国人的侦察力量。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其中侦察卫星20多颗;另有E-3A预警指挥机、E-2C预警指挥机,特别还有当时最先进的E-8A联合星战场监控飞机;还有U-2R、TR-1A、EC-130H、EC-135、EA-6B、EF-111A、RF-4C等飞机,组成高、中、低空立体侦察网,轮流或多架同时升空,对伊拉克及周围地区进行监控。
由于伊拉克军队已经丧失了侦察能力,因此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行动是处在美军的完全监视之下。
在这种“天罗地网”之下,要进行欺敌行动,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而且,按照“沙漠风暴”的计划,多国联军地面战役准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美中央总部陆军主力——第7装甲军和第18空降军,正在向其左翼(即西侧)转移。6.4万辆车辆正沿着沙特北部边境东西方向的公路,昼夜不停地运输25万大军和作战物资。因为此举关系到地面战斗的成败,多国联军极为重视,其侦察力量时刻不停监视瓦夫腊方向,以防伊拉克军队主动进攻。这样就使得伊拉克军队的欺敌行动难上加难。
第二个问题,同样是个难题。
萨达姆选择的主要突破方向海夫吉,虽然是座空城,可是从作战体系的角度来看,一点都不“空虚”。因为多国联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随时可以对这一区域进行空中打击。所以这只能说看起来是一个空隙。
那么伊军如何真正让这里的空虚变得实际呢?只有先采取欺敌行动,把能够覆盖这一空域的美军飞机调开。利用其无法在这一空域执行任务的时间差,使用装甲部队快速形成突破。
第三个问题,如果伊拉克军队能够解决前两个问题,在海夫吉形成突破,那就必须在第一时间使用第二梯队在海夫吉方向利用沿海高速公路对多国联军纵深进行快速打击,威胁敌后方,以求得与多国联军形成地面交战。
综上所述,摆在伊军面前的任务,其实就是要欺骗多国部队,将其注意力和战力移出海夫吉空域,使己方在此方向形成突破。
如何落实呢?伊军指挥官马哈茂德中将的策略是——佯攻。反正一举一动都在美国人眼皮底下,那就让你看到我们的佯动,来做出错误判断。伊军选择在瓦夫腊方向实施欺敌行动,其目的就是想引导美国人以为他们将从这进攻。
于是,他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以第7师第20机械化旅两个营,对海夫吉以西80多公里处的美军4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随后以第9师第26装甲旅一个营,对海夫吉以西30多公里美军2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
通过这两次佯攻,将美军空中力量吸引过来,为海夫吉方向突击创造条件。
随后,以第5机械化师第15装甲旅两个营的兵力对海夫吉进行突击;同时出动海军舰艇编队,运送部队在海夫吉后方登陆。
按照计划,进军海夫吉的同时,伊军还策划了另两次佯攻:
在第15装甲旅行动后,以第1装甲师一个营对瓦夫腊西北美军6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其后,再以第3装甲师一部再次对美军4号哨所进行佯攻。
这两次佯攻是为了保障攻击海夫吉的伊拉克军队巩固阵地以及预备力量从这一方向投入战斗——计划在佯攻后由伊拉克第3军2个师迅速向海夫吉南下。
可以看到,伊拉克人的计划是通过两个波次4次佯攻,全力保障海夫吉方向作战。因此伊拉克人在佯攻的瓦夫腊方向部署了多达3个师240辆坦克,制造出了强大的假象。
4
美国人被晃了个大跟头
几天之中,美军E-8A飞机接二连三发现伊拉克军队活动迹象:
1月22日,美军发现有超过70辆伊拉克车辆向科沙边境移动,同时有超过320辆车辆集结在瓦夫腊地区;
3天后,又发现80多辆伊拉克车辆进入瓦夫腊以南;
1月28日,再次发现伊拉克车辆的大规模活动。
而通过其他渠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伊拉克军方高层获悉,伊军有可能在科沙边境发动大规模袭击。
E-8A侦察到的大量伊拉克车辆活动,正是伊军作战计划中的佯动。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中情局获得的情报是真实的。但是,当时的美军却全然不信。
美军情报部队根据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的“规律”,认定其行动不会是发动进攻的迹象。因为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发动进攻,通常是以步兵师占据防线,以大量炮兵完成火力准备,以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突破,然后以最精锐“共和国卫队”作为预备力量投入战斗扩张战果。而现在完全没有发现伊拉克军队炮兵的集结,特别是没有发现预备队“共和国卫队”的行动。美军据此经验,判断伊拉克不过是虚张声势。
伊军的欺敌行动,也完全成了“媚眼抛给瞎子看”:美军的确做出了误判,但不是认为伊军将在瓦夫腊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认为伊拉克人在哪个方向都不会进攻。
1月29日,按作战计划准备在海夫吉后方登陆的伊拉克海军编队被英国空军“美洲虎”攻击机发现,随即遭到多国联军波斯湾海军编队反舰集群攻击,数艘被击沉后其余逃散。第二天,伊拉克海军再次试图行动,小编队再次遭到英美飞机打击,海上行动宣告失败。然而,多国联军还是没有把伊拉克海军的行动和海夫吉联想在一起。
而在地面上,伊军开始按部就班其执行其佯攻计划。
第一次佯攻在1月29日晚开始,大约75辆T-62坦克、BMP步兵战车和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组成的伊拉克纵队越过科威特边陲小镇瓦夫腊以西27千米处的边界。20时,美陆战1师“谢泼德”特遣队前哨装甲步兵营侦察排发现伊军。半小时后,双方发生交火。美军观察哨且战且退,该装甲步兵营向前推进迎战,并呼叫空中支援。
面对真枪实弹的进攻,美国人不信也得信了;而正是因为美军之前误判伊拉克军队不会发动进攻,反而使得伊军的佯攻获得了突然性,显得更“真”。
美军未做准备,飞机迟迟未能出现。直到9时30分,海军陆战队AV-8B攻击机和AH-1武装直升机首才赶到战区。11时,F/A-18、A-10、AC-130、F-15E、F-16C等美军战机也终于赶来参加战斗。在美军空中力量赶到之后,原来还能与美军对抗的伊军装甲力量几无还手之力。但是伊军为了掩护海夫吉的主攻方向,并未退缩,勇敢地与美军展开对决,双方激战7个小时。在黎明前,伊军丢弃22辆战车,退出了战斗。美军损失2辆轻型装甲车,其中1辆还是被自家的A-10飞机误炸,共计11人丧生。
几乎同时,当晚21时左右,伊军由大约40辆T-72、69式坦克以及装甲车组成的装甲纵队越过瓦夫腊以南的沙科边界。伊军的坦克纵队在越过边界不久即被布置在前线的美军侦察哨发现,美军立即作出反应。于是伊军与守备2号哨所的美军陆战2师第2轻型装甲步兵营发生交战。23时,美军F/A-18、A-10、F-15E、AH-1等各型战机姗姗来迟。此处的伊军没有恋战,战斗中损失1辆坦克后,就退回原出发阵地。
此时美军一架E-8A刚结束在伊拉克中部的例行巡逻飞行,准备返回沙特空军基地。在经过科威特上空时,发现伊军数支营级规模的装甲纵正急速向南部沙特境内开进。它发现的才是伊军真正的主攻部队,然而为时已晚。
伊军前两次佯攻还在进行时,29日23时左右,伊军第5机械化师的两个营以战斗队形越过海夫吉以北边界,直扑海夫吉。该纵队编有40辆左右的BMP-1、BTR步兵战车及12辆69式中型坦克。海夫吉北部哨所仅有少量沙特士兵,面对伊军的突然进攻,沙特士兵迅速向东部联合司令部报告并撤退。接到报告后,沙特军指挥官哈立德▪本▪苏丹▪阿萨德亲王马上要求美空军进行支援,可是这时候美军战机都已被伊军佯攻吸引,飞往2号和4号哨所,哪里还有力量来支援沙特人。沙特人百般呼叫,空中突击迟迟不见。
就这样,伊拉克人的佯攻大获成功,在击溃了沙特一个海军陆战队连的阻击后,轻易占领海夫吉。见美国人实在靠不住,哈立德决定自己亲自前往海夫吉进行侦察,在进行一次突袭抓获一些俘虏后,沙特军队撤退了。
伊军为进一步保障海夫吉方向而策划的第三、四次佯攻也依计而行。
30日凌晨1时,伊军第1装甲师一个营向美军6号哨所的美陆战1师“谢泼德”特遣队另一个轻型装甲步兵营发起佯攻,试图吸引美空中力量的注意力。在美军战机赶到后,这支伊军迅速撤退了。
30日上午,伊军第3装甲师一个营再次对美军4号哨所发起攻击,待美军战机赶到后,伊军再次撤退。
直到30日上午这第四次佯攻,加上海夫吉已被伊军占领的事实,美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5
没有奇迹
反应过来的美国人立即把大量战机调往瓦夫腊和海夫吉方向,2个营的伊军后续部队在美军A-10攻击机的空袭下已经无法接近海夫吉。
海夫吉的丢失大大震惊了多国联军,其内部陷入一片争吵之中:
哈立德亲王抱怨美军战机迟迟不来;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则说沙特人毫无战斗意志,其第2旅居然不能坚持到美军战机赶来;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发雷霆,甚至要求美军出动轰炸机将海夫吉夷为平地。
最终,法赫德接受施瓦茨科普夫的意见,等到第二天美军战机能够前往这一空域再行反击。
1月30日下午开始,多国联军的空中力量终于大规模出现在海夫吉及以北地区上空。各型飞机对海夫吉和科沙边境进行了315次空袭,决心先从空中充分打击伊拉克人后再行反击,多国联军地面部队甚至暂时撤退20公里,让空中力量打个够。
30日夜间,伊拉克第3军按计划集结向海夫吉前进的2个师遭到美军战机狂轰滥炸,仅3架B-52轰炸机就炸掉伊拉克车辆80多辆。
为了防止伊军预备队利用海夫吉投入战斗,美军对伊拉克后方的“共和国卫队”也毫不留情,在24小时内对其发动350次战术空袭和B-52的10次轰炸。
在2月1日,对科威特境内伊军后续部队的空袭甚至上升到600次。
这样的空中打击下,伊拉克方面根本无从继续实施计划,海夫吉伊军成为孤军。
1月30日晚,多国联军地面部队由沙特国民卫队第2旅和皇家陆军第8旅发动了一次救援被围美海军陆战队人员的行动。虽然遭到伊军反击,10多辆装甲车被创,但还是救出了被围美军。
31日8时,多国联军地面部队对海夫吉发起反击。海夫吉的伊拉克军队虽然孤立无援,还是奋起抗击,击退了联军第一次攻击。随后,伊军1个旅试图南下救援,在多国联军地面部队和能够实施完全战场遮断的空中力量联合打击下,根本无法接近,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在击退伊军援兵后,多国联军地面部队再次对海夫吉发起进攻。战至中午,海夫吉伊军坦克进行了一次勇猛的反击,但在联军的空中打击面前被迅速瓦解。至15时,海夫吉伊军已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傍晚时分,美海军陆战队以及沙特、卡塔尔军队控制了海夫吉全城。海夫吉伊军阵亡40人,受伤35人,463人被俘;其他方向伊军估计超过2000人阵亡。美军阵亡25人,2人被俘;沙特军阵亡18人,32人受伤。
此战,海夫吉城的伊军在完全孤立被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了顽强的作战,但是他们根本无法应付对方的空中力量。多国联军1224次近距离空中支援中,仅有1架AC-130飞机被SA-7导弹击落。
这也是整个战斗行动的缩影。伊军虽然在完全失去制电磁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通过出色的佯动欺骗美军,成功地达成了作战目标的第一步——攻占海夫吉。但整个作战体系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他们仍无法在作战意图暴露后的战斗中与美军抗衡。美军仅仅凭借空中力量就可以完成对海夫吉、科威特伊军的打击。伊军计划的下一步永远都无法实施。
6
胜仗?败仗?
从海夫吉战斗的最终结果来说,伊军先赢后输,徒劳无功;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有惊无险,继续成为胜利者。但此战展示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
对我们来说,要看到的是,伊军在极度劣势、接近绝境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夺取一个战术胜利,打开突破口,掌握住了战役的主动权;只是整体实力差距过大,实在缺乏后续作战的能力,导致其主动权在多国联军空中力量面前迅速丢失。
这说明,哪怕美军完全掌握制电磁权和制空权,也不是不可战胜的。美军此战暴露的巨大弱点就在于,在对其单向透明的完全有利战场条件下,自身缺乏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一看到伊军威胁,就一股脑地拥过去,根本不加以分析辨别伊军的作战企图。如果当面对手不是实力悬殊的伊军,而是苏军那样强劲的军队,海夫吉这样的战术突破口被打开,将意味着敌装甲力量会源源不断从这一突破口涌入,美军很可能就此遭到整个战役的惨败。
仅从此战的指挥水平来看,被西方媒体和我国媒体捧上天的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并没有体现出所谓“名将”的水平;反而倒是在我国籍籍无名的伊拉克中将沙拉赫▪阿德巴▪马哈茂德展现出了值得称道的指挥艺术,在极端不利的战场条件下不断抢占先机。
海夫吉战斗,是美军空中力量的一次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建立在双方极不平衡、对方无力抵抗的基础上,所以很难看成作战体系的完全胜利,甚至反可以说是美军在指挥艺术上的失败。所谓作战体系,并不仅仅是技术装备、指挥通信控制系统等硬实力,也包括了局势判断、指挥艺术、协同作战等软实力。
从此战可以看到,战场上对于主动权的争取,未必要靠硬实力的辗轧或者先发制人的打击。示形动敌、欺敌诱敌,让敌人露出破绽,从而采取行动后发制人,这也是劣势军队在对抗技术优势之强敌时的一种选择。
(本文使用照片来自网络,地图为作者绘制)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台统派持五星红旗庆国庆 高唱“中国是...
- 【 军事 】 两伊战争对中国武器发展有何启示
- 【 财经 】 茅台酒又飞天了:加价近千元仍一瓶难...
- 【 体育 】 詹姆斯在斯台普斯中心首秀日期出来了
- 【 娱乐 】 黄晓明杨幂TFBOYS等众星齐庆祖国华诞
- 【 科技 】 马斯克内部邮件称特斯拉已十分接近盈...
- 【 教育 】 起名趣事:你身边有没有一个叫国庆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